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烛光伴泪水 巴人夜难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10:28 法制日报

  烛光伴泪水 巴人夜难眠

  新华社记者 魏建华 刘顺 刘立伟

  “你们从哪里来?”记者问。“我从杰宁来,他来自杰里科,那一个是纳布卢斯的……我们来自约旦河西岸不同的地方,但都是为祈祷阿拉法特平安而来!”

  当地时间10日晚10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位于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官邸前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数百名来自约旦河西岸各城镇的巴勒斯坦人自发地聚集到官邸前,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祈祷。此时此刻,远在法国巴黎贝尔西医院的特护病房里,阿拉法特依然深度昏迷,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官邸门口左侧,几个年轻姑娘在围墙上粘贴着阿拉法特的巨幅宣传画。宣传画下,白色蜡烛错落有致地摆了一地。烛光一亮,阿拉法特的名字立现眼前。有个细心的姑娘把两根蜡烛用胶布粘上,贴在宣传画的两边,划着火柴点亮,顿时,阿拉法特微笑着的面容鲜活了许多。

  正在这时,阿拉法特20多年前收养的两个孤儿莉娜、齐娜来到了人群中,立时吸引了在场的数百名记者的注意。刹那间,几十支话筒、十几台摄像机一起围拢过来。“我从没有想过父亲会死,我不相信这会是事实!”说话间,眼眶里泪光闪闪,泪水欲流又止。对阿拉法特领养的60多位孤儿来说,阿拉法特永远是他们最挚爱的“父亲”。

  在官邸的右侧围墙边,十几名大学生席地而坐,一边有节奏地拍着手,一边高声喊着口号:阿拉法特没有死,阿拉法特还活着,阿拉法特属于人民,人民永远不会死……

  一拨拨巴勒斯坦年轻人乘汽车来到官邸,每辆车上都插着黑白红绿四色巴勒斯坦国旗,车身前后贴满了阿拉法特的巨幅照片。车子里,坐满了像阿拉法特一样头戴黑白相间方格头巾的年轻人。他们不时伸出右手,打出阿拉法特喜欢做的“V”字型手势。

  夜已深,在官邸前守候多时的记者准备开车离开。回眸一望,只见官邸前依旧灯火通明,人群涌动。不用问,人们又将为阿翁的平安彻夜祈祷。

  (新华社拉姆安拉11月11日电)一些国家领导人对阿拉法特逝世表示哀悼

  综合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11日在巴黎逝世后,一些国家领导人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对他的哀悼。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发言人说,安南对于象征巴勒斯坦民族精神的领导人的逝世“深表悲痛”。40年来阿拉法特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心目中国家民族希望的化身。

  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书面声明,称赞阿拉法特是一位勇敢的、致力于巴勒斯坦建国的领导人,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

  俄罗斯总统普京致电巴勒斯坦领导层,对阿拉法特逝世表示哀悼,称阿拉法特是世界政坛上具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他的逝世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损失。普京说,阿拉法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欧盟发表声明,赞扬阿拉法特对巴勒斯坦民族事业的忠诚,称巴勒斯坦人民失去的是一位历史性的领袖。

  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声明对阿拉法特逝世表示哀悼,并称赞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运动的象征。布莱尔说,同时建立一个稳定的巴勒斯坦国和一个安全的以色列是全世界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

  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向巴勒斯坦人民表示哀悼。美国希望一个独立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相处的愿望能够实现。美国务卿鲍威尔称阿拉法特为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代表了巴勒斯坦人民实现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希望和梦想。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1日称赞阿拉法特在争取建立巴勒斯坦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为此进行的斗争。埃及外长阿布·盖特当天也向巴自治政府外长沙阿斯发去了慰问电。阿翁葬礼今天在开罗举行

  综合新华社11月11日电据法国国防部的消息,阿拉法特的遗体将于当天下午由直升机从贝尔西军医院运往巴黎维拉库布莱军用机场。当地时间11日16时30分(北京时间23时30分),法国政府将在机场举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仪式由法国总理拉法兰主持。仪式结束后,法国空军将用一架A319型飞机将阿拉法特的遗体运往开罗,并于12日在开罗机场举行葬礼。阿拉法特的遗体随后将被运回拉姆安拉安葬。新闻人物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1929年8月出生于耶路撒冷,是一位逊尼派穆斯林。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开始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20世纪50年代,他在科威特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及其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法特一直流亡海外。

  1969年2月,阿拉法特开始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并从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次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从此,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始,阿拉法特领导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进行了艰难的谈判。1993年9月,巴以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1994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开始实行自治。7月,阿拉法特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199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阿拉法特命运多舛,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他曾遭遇以色列特工多次暗杀及其他险情,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以来,以色列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因此,从2001年底开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软禁”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内,人身安全一度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政府也对巴民族权力机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巴勒斯坦必须更换领导层”,这使阿拉法特的处境更为艰难。

  为了推动巴以和谈,巴民族权力机构2003年3月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然而,随着巴以冲突再度紧张,以色列再次把责任归咎于阿拉法特。9月11日,以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以政府官员甚至声称,杀死阿拉法特也是一种选择方案。

  今年以来,以色列政府不断向阿拉法特发出威胁。继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及兰提西被“定点清除”后,以高级官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暗示,阿拉法特可能成为以下一个袭击的目标。沙龙也多次宣称不再遵守与美国商定的不伤害阿拉法特的承诺。9月22日,沙龙表示将在适当时机用对付亚辛和兰提西的手法对付阿拉法特。面对以色列的威胁,阿拉法特表示:“没有人可以把我赶走。”

  由于遭受以色列的长期“软禁”,阿拉法特的身体每况愈下,今年10月27日,其健康状况出现恶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许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约旦前往巴黎就医,走出了被困近三年的官邸,离开了巴勒斯坦的土地。

  和平是阿拉法特一生的追求。阿拉法特曾有一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为了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业,直到1991年秋,年已62岁的阿拉法特才与比自己年轻34岁的苏哈小姐结为伉俪。目前,膝下有一个9岁的女儿。

  (新华社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