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特使王世杰告别老友阿拉法特(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1:51 央视《新闻会客厅》 | ||||||||
![]() ![]() 阿拉法特被众人簇拥 ![]() ![]() 阿拉法特和王世杰 ![]() ![]() 王世杰 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今天上午7点多钟,刚刚参加完在埃及开罗举行的阿拉法特葬礼的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王世杰回到了北京,王世杰在2002年9月17号成为中国首任中东文化的特使,他跟阿拉法特在1964年就拥有了第一次见面,至今已经拥有了40年的交情,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片子来了解一下王世杰和阿拉法特这个名字之间的关系。
11月11号上午,阿拉法特的告别仪式在开罗举行。阿拉法特的亲人、朋友以及全世界80多位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要参加了送别。 在送别的队伍中,有一位与阿拉法特多年深交的中国朋友——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他与阿拉法特有着长达40多年的深厚友谊。这次他是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起来送别自己的老朋友的。 简短的送别仪式后。阿拉法特的遗体被送上飞机,送回拉马拉。 从阿拉法特去世到现在,他的死因至今还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法。 关于他死因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有人称是缘于疾病:胃癌、肠癌、中风、或者是帕金森病。 还有人称是因为阿拉法特长期被软禁,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并最终死亡。 更有甚者,大胆的推测阿拉法特之死可能是因为被以色列方面下了毒。 在王世杰与阿拉法特的几次近距离接触中,阿拉法特的身体状况如何?在王世杰看来,阿拉法特会是因为何种原因去世的呢? 今天王世杰回到北京,新闻会客厅在第一时间里对中东问题特使、阿拉法特的这位老朋友——王世杰进行了采访。他在老朋友的葬礼上是什么感受,为什么阿拉法特希望埋葬在耶路撒冷的愿望无法实现? 白岩松:今天请进会客厅的就是中国的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我来了第一眼就注意到您的衣服,虽然今天您刚刚下飞机,但是您来参加我们节目的时候依然穿的是黑西装,黑领带和白衬衣,这是不是您去参加阿拉法特葬礼时穿的衣服? 王世杰:是这样的,我参加阿拉法特主席的葬礼的时候在开罗就穿的这身衣服。 白岩松:阿拉法特的生死牵动了全世界的观众,当他不幸去世的消息传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王世杰:我的第一反应,我觉得非常突然,因为在这之前不久,今年6月1号是我最近两年来四次会见他的最后一次,当时我的感觉,他身体已经很虚弱,不好,但是我觉得因为他们的负责人告诉我,埃及朋友也告诉我,他们埃及跟约旦的医疗小组曾经给阿拉法特做过检查,觉得他没有别的问题,只是身体虚弱,所以我们6月1号那天还一起吃的饭,我万万没想到那么快。 白岩松:您当时的第一判断是什么? 王世杰:我的判断觉得他身体我觉得他的病最重要的原因,除了他的年老体弱以外,最重要的原因,他就是在被困在拉马拉那个所谓的官邸旁边都是废墟,就是那么一栋楼办公、住,都在里边。也是没有足够的太阳,也没有足够的空气,也没有足够的活动,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阿拉法特主席他是一个革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他经常是在外面跑的,不是在国外争取国际支持,就在他的内部跟他的部队,跟他的战士们一起,所以他一直动,像这样三年被禁锢,没有自由,这是对他的身体是非常大的伤害。另外他是非常郁闷的,因为他看到他的事业没能够进行下去,看到他的老百姓,他跟我讲起这个事情非常激动,他说我们四次见面,二巴勒斯坦人民现在处在什么生活情况下,60%、70%都在贫困线以下加沙地带,他说他感到很无奈。 白岩松:王特使,您这么多年的外交活动,经常参加外交活动,但这一次参加阿拉法特的葬礼,会否跟其它的外交活动不一样,毕竟从您第一次跟他见面已经整整40年了? 王世杰: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是见面,还没有很深的接触,特别是67年六五战争以后,中东的第三次战争以后,阿拉法特主席当时的总部有一段时间是在叙利亚,当时我正在叙利亚工作,所以我当时作为大使的翻译和随员,跟他接触得很频繁,一个礼拜总得见上一次,有时候两次,而且安排阿拉法特以后访华,安排巴勒斯坦领导人访华,有些事情都是我经办的。所以我这次心里特别沉重。 白岩松:那个时候阿拉法特是一个30多岁的阿拉法特,30多岁的阿拉法特是什么样子呢? 王世杰:他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据他的随行人员跟我说,他睡觉很少,他除了到下面,到基层去以外,跑国外访问,争取支持以外,他很多时候很少在办公室待,你看65年巴勒斯坦武装斗争打响第一枪,他跟他的一个战友,后来也跟以色列一次进攻中打死的,两个人打响了第一枪,所以65年1月1号是一个革命热,也被当成国庆日来纪念,阿拉法特当时精力非常充沛,但是他头发很早就掉了,他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个打扮,他那时候穿了一身军装。 白岩松:也有人在关心,埃及为什么这一次为阿拉法特举办了这么高规格的一次葬礼,或者叫告别仪式? 王世杰:因为从这次的葬礼和告别仪式可以看出阿拉法特的国际威望以及他的政治影响,据我知道,很多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要为阿拉法特送别,但是不便去拉马拉,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跟以色列没有外交关系,你要是到拉马拉的话首先要经过以色列,所以他们觉得这是不方便的。这是第一。第二,也就是出于埃及人民、埃及政府、埃及领导人对巴勒斯坦事业的重视,据说是有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也向埃及方面提出了这个要求,埃及当然是很快就同意了,另外还有个原因,阿拉法特应该从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从埃及开始的,他的政治生涯,他从参加1948年跟埃及军队一起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完了以后就回埃及,到埃及开罗大学学工程,当了埃及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的主席,埃及当时在阿拉伯国家中间,大家都称它为老大哥,所以他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以及埃及的地位,以及阿拉法特的经历都有关系。 白岩松:阿拉法特自己曾经希望身后葬在耶路撒冷,最后葬在了拉马拉,如果耶路撒冷是上上选,拉马拉算是中选还是下选? 王世杰:我个人认为要葬在东耶路撒冷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以色列方面是强烈反对,东耶路撒冷也以色列的控制之下,因为以色列也宣布耶路撒冷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都是不承认的,国际上也没承认过,所以葬在那儿不可能,但是我觉得以色列这次在这个问题上也采取了一些低调,有的报道说采取了合作的态度,最后我想经过内部的磋商,经过国际上的有的进阿拉伯国家,像埃及跟以色列是有外交关系的,经过紧急的磋商,最后定在,开始以色列认为,他应该葬在加沙,后来这个选择最后的决定还是很好的,因为毕竟他在最后这三年都是在那里领导的巴勒斯坦人民进行斗争,在那里死去,现在葬在那儿,我觉得也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王世杰与阿拉法特有着长达40年的深厚友谊。 1964年,阿拉法特访华,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会见了他。王世杰也就是在这时第一次见到了阿拉法特。从此开始了两个人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2002年11月,阿拉法特的拉马拉官邸被炸,中东和平之路走到关键的时刻。作为我国首位中东特使的王世杰前往拉马拉看望阿拉法特。这对阔别30多年的老朋友在官邸废墟上拥抱在一起。 2003年5月,当阿拉法特又一次被以色列军队保卫在拉马拉官邸时,作为中东特使的王世杰再一次前往巴勒斯坦看望了被围困的阿拉法特。 白岩松:2002年11月份您作为中东特使再见,这组照片以及后来的很多照片被称为“废墟上的拥抱和握手”,这是不是您跟他多次见面中难忘的一次? 王世杰:的确是这样,当时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么一个巴勒斯坦人民的领导人,民选的、合法的,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就没有一点自由,我们随行的见到他的时候都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他还是很健谈,谈看到中国政府派出特使去说中东和平,希望能力早日见到巴勒斯坦政府。中国是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在国际上来说,除了一些阿拉伯国家以外这是第一个,比如中国第一个是一个国际上承认巴解组织,以后他当的巴勒斯坦国总统以后也是第一个,他派出的非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处和大使第一个也是在北京。这个很缺阳光的屋子既是办公室,又是他的会议室,而且餐厅也在那儿,我们谈完了以后就吃饭,就在那个地方。活动的面积估计有20平方米,又是会客室又是办公室。 白岩松:光线的情况呢? 王世杰:我都没发现有窗子,因为阿拉法特最后被困在那里以后,安全方面他们也有考虑,所以他的楼门前堆的沙坡。跟战争状态完全一样,外边是废墟,里边吃、住,还有好多他的一些警卫人员,一些武装人员,都在里面。 白岩松:而这样的生存状况已经持续了其实有几年的时间。 王世杰:三年。空气很浑浊。 白岩松:他跟您抱怨过自己现在的处境吗? 王世杰:他没有,他觉得他必胜,巴勒斯坦人民必胜。 白岩松:他跟您作为一个老朋友说比较多的,您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王世杰:他觉得国际上对待他太不公平了,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而且他觉得,国际上的一些媒体,一些报道,西方明显偏袒以色列,实际上巴勒斯坦人民在军事行动中间给打死的要比那个多得多,而且现在也处于这种情况下,尽管联合国有那么多决议,尽管如此,他觉还觉得充满议论,他希望通过土地换和平,通过有关的联合国的决议,来实现他的梦,就是建立巴勒斯坦国。 白岩松:我们必须来向您请教一下,有人说他对土地的重视程度更高,而忽略了例如周围巴勒斯坦百姓的教育,您是否同意他的这种看法? 王世杰:我觉得这是一个民族解放事业,联合国有决议,当然我们在这里也应该说,犹太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犹太人民也爱好和平,我是这么看的,所以两个国家的和平共处,这是在联合国大会1947年决议中间已经有了。到现在一直没实现,而且巴勒斯坦人民现在的处境很困难。 白岩松:但是也有人说,只有过程没有结果,将来再过一段,他就会被忘记,您的看法呢? 王世杰:历史不会忘记,巴勒斯坦人民绝对不会忘记,阿拉伯人民也不会忘记,我觉得为什么呢?争取民族解放,争取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是一个历史,但是他是一个先驱者,是一个奠基者,因为他领导了巴勒斯坦人民进行斗争。 阿拉法特的去世后,对于谁将成为其继承人的有着各种揣测。 就在昨天,被认为是继承者之一的巴解执委会主席阿巴斯在加沙吊唁时受到了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的袭击。在阿拉法特病重期间, 阿巴斯被委任主管外交事务。多年来他一直在为外交、未来政治解决巴以问题做准备。 除了阿巴斯,库赖也是公认的继承者之一。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艾哈迈德·库赖,在过去几十年里,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掌管着巴解组织的财产和企业。阿拉法特前往法国治病期间,曾委托其主管内政。 作为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与这几位可能的继承者都有过交往和接触。那么在他的眼中,这几位继承者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白岩松:我也听到一种声音,有人说像这样的一个战士一生都在战斗,就不应该有家,也有人说他应该更早地拥有更温暖的家。尤其现在也有些关于他的妻子和钱的风言风语,您怎么看待他和家之间的关系? 王世杰:我觉得人都是有感情的,他后来晚年成家,好像是62岁结婚的,我觉得也是个人的事情,也应该有享受是人生中间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觉得很多问题,我觉得这种报道也是非常不公正的。而且有一个说法,钱的问题,我就在想,外面炒的,有说一百亿,有人说四百亿,有人说40亿,后来报道,他的密码谁都不告诉,这些数字从哪儿来的?那不是完全的一种臆造的,有意地去渲染这个东西。据我知道,巴勒斯坦他的一些伙伴,一些同事告诉过我,阿拉法特是掌握了财权的,为什么?如果他不是把这个财权紧紧抓住,那么他很难使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来运转,所以我觉得他有他的苦衷,但是至少有一点,我和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生活是非常简朴,一生穿军装,吃饭也很简单,他喜欢吃椰枣、橄榄、奶酪、茶、葡萄,这是他经常吃的东西,非常简朴,你看他的一生,以前军装,现在还是军装。而且睡的地方我看见过,就是跟战士一样的,这种铁床上面铺了毯子,上面盖的也是毯子,他跟有些人不一样。 白岩松:在您个人心中,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人? 王世杰:我觉得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解放战士,而且据我知道,他也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每天做祷告,有一个说法,他这次病发展得那么快,有个原因就是他发病的时候正好是斋日,斋日白天不能吃饭,当时有人劝过他,他这个身体状况不应该罢斋了,但是他还罢斋,我在叙利亚,他每天很准时地要做祈祷,他是非常虔诚的。另外我也知道,他对他的部下是非常关怀的,好多报道说阿拉法特九死一生,遇到过很多险情,他都幸免遇难。当他的卫士、司机为了保卫他而遇难了以后,他是十分关心的,而且也把他们的亲属作为自己的亲属来抚恤,来照顾,他这次在病的时候,到了法国以后还打电话国内,一定要把工资发给战士,发给他的工作人员,所以他还是很关心下面的人。 白岩松:最后有两个问题当然是现在大家在很关心的,阿拉法特之后,今天我们也看到了消息,阿巴斯在去吊唁的时候也遭到了30多人的袭击,阿巴斯能接过橄榄枝还是枪? 王世杰:我看了,这次阿拉法特病故以后,我觉得巴勒斯坦领导在处理问题上是表现了一种成熟的,以及巴勒斯坦各个组织,巴勒斯坦组织很多,阿拉法特是属于法塔赫,现在是执政党领导人,也是整个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一个主席,他在这种情况下,他现在走了,谁来接班,我看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接替领导,暂时的,将来要选举。枪击那个事情阿巴斯也说了,不关他的事,不管怎么样,巴勒斯坦人民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葬礼,我看了,我没去,在拉马拉下葬的时候,老百姓和战士们的那种愤怒,那种悲痛的情绪你都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我想他们这个处理,将来也会这样。现在西方有些舆论这么认为,阿拉法特走了以后,可能中东和平就比较容易了,因为阿拉法特是强硬派,新上来的是温和派,我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确是给了一次机会,因为原来以色列排斥,不跟阿拉法特谈,现在可能会,但是我觉得谈判、和谈,政治谈判,要他人妥协的话必须双方都让步,都有所让步,现在阿拉法特方面,巴勒斯坦方面已经让了很多步了,失去了很多了,如果另外一方面不给最后以适当的让步,我想其他领导人没法接受。我最近看了有一个报道这样说的,如果阿拉法特都没妥协的话,后面的人就更难妥协,为什么呢?老百姓说阿拉法特主席都没让。 白岩松:阿巴斯和库赖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王世杰:阿巴斯是法塔赫的第一领导人,库赖很早参加,比阿巴斯参加巴勒斯坦解放事业比较晚一点,在巴勒斯坦事业处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对巴勒斯坦不可能意见都完全一致,但是他们大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事业,如何能够早日建立巴勒斯坦国,所以他们对阿拉法特不大理解,但是大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也是遵循支持巴勒斯坦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的,现在的表现都可以看出来。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会客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