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他是战士,也是男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7:48 时代人物周报

  


  他是战士,也是男人

  本报记者 蒋志高

  “他的眼睛闭上了,他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到神那里去了,却仍然在这个伟大
的民族中间。”巴民族权力机构秘书长拉希姆在宣布阿拉法特死亡时流泪了。

  但他的敌人,以色列人,并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停止对他的仇恨。以色列司法部长拉皮德第一个表态:“我恨他,因为他应该为以色列人的死亡负责。我恨他,因为他未能推进和平进程。”

  与他一起分享诺贝尔和平奖的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这样评价他:“他最大的错误是转向恐怖,他最大的成就是寻求和平。”

  对阿拉法特的评价充满矛盾,在一些人眼中,他是恐怖分子、独裁者、腐败分子,有人则尊他为英雄,称他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之父。

  他的死对头沙龙曾咬牙切齿说:“1982年要打死阿拉法特只要一扣扳机就行,但是我们当时已经许诺宽容他。今天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打死他。”

  10月29日清晨,当他乘坐直升飞机离开拉马拉官邸时,他告诉送别的人群:“如果情况允许,我会回来。”但回来的只是他的尸骨。

  战士阿拉法特

  1929年8月,阿拉法特诞生在一个富足、具有良好血统与极高声望的家庭。阿拉法特坚称自己出生在耶路撒冷,不过据他的传记作家和BBC考证,他其实出生在埃及开罗。

  阿拉法特很早就投入到反对英国占领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中。1957年,阿拉法特和其他四人组成“法塔赫”。在《古兰经》里,法塔赫的意思是“打开胜利之门”。一位传记作家说他年轻时是一个“天生的政治理论家”和工作狂。两年后,阿拉法特“完全控制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基金”并利用其来招兵买马。1968年6月,阿拉法特当选为“法塔赫”执委会主席。

  在他的领导下,巴勒斯坦人拿起武器,开始同以色列人进行军事斗争。作为一个军事领导人,阿拉法特从来就不缺少大勇大智。

  阿拉法特曾遇到过50多次暗杀,全部化险为夷。《阿拉法特传》的作者哈特在书中写道:“无论他在哪里,不管做什么事情或者跟谁在一起,阿拉法特总是不安静。他的眼睛不停地巡视,这种经常的搜索是他得以幸存的重要因素。”

  从1982年起,阿拉法特改变了策略,主张跟以色列人和谈。

  在手头牌不多的情况下,1993年9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了奥斯陆和平协议。因此,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共同荣获199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阿拉法特的声望达到顶峰。

  此后,由于大权独揽,加之拉宾被刺,阿拉法特开始面临内外的压力。

  以方指责阿拉法特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美国总统布什则说:“阿拉法特是一位失败的领导人,巴勒斯坦领土上的人民必须懂得,如果他们想要和平,他们就必须要有一个绝对百分之百致力于反对恐怖活动的领导人。”

  2001年12月3日起,阿拉法特被以色列军队“软禁”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官邸内,直到他前往巴黎就医。

  男人阿拉法特

  作为男人的阿拉法特同样充满传奇色彩。

  阿拉法特曾发誓终身不娶,他说:“我是个凡人,非常想有妻子和孩子。但我知道我将面临长期斗争。我认为要求一名妇女与我共患难并不公平。”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曾在报道中暗示阿拉法特与警卫的关系:“我更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个美男子不仅仅是一名卫兵,拿我们的话说,是他的一位非常亲密的朋友。”

  上世纪70年代,阿拉法特在贝鲁特邂逅了娜达·亚斯鲁,并对她一见钟情。不过那时娜达已经嫁给了建筑师哈立德·雅希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之一。1970年,雅希提在一次工程事故中丧生,阿拉法特返回贝鲁特,与娜达住在一起。这段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娜达就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暗杀。

  1991年2月,阿拉法特在突尼斯接受了西班牙著名女记者伊沙贝尔·皮萨诺的采访。多年后,伊沙贝尔后来在《与阿拉法特相处的日子》中描绘了这段罗曼史。在那次采访结束时,她握着阿拉法特的手,脱口而出:“I love you!”少顷,阿拉法特说:“你既然爱上了我,为何不同我结婚。”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是阿拉法特发出邀请,就是伊沙贝尔·皮萨诺要求“采访”,她常常往返于突尼斯和罗马之间,成为焕发阿拉法特青春的爱神。

  不过就在阿拉法特与伊沙贝尔·皮萨诺就要并蒂花开,却传出了阿拉法特和苏哈结婚的消息。

  当记者问阿拉法特为什么改变初衷决定结婚时,阿拉法特当着苏哈的面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接受我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在世界上只有一个。”

  不过这位金发碧眼、身材高挑、喜欢穿法国时装、拥有巴黎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学位的夫人给阿拉法特带来更多的是麻烦。

  1999年她曾与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约旦河西岸会晤,她公开指责以色列军队向巴勒斯坦人施放毒气,致使一些妇女和儿童患上癌症。此事在美国和以色列激起轩然大波。希拉里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与她的拥抱相吻是我竞选参议员时最大的错误。”

  另外她还指责阿拉法特的随从贪污,以致这些阿拉法特的爱将反唇相讥,抱怨苏哈在巴黎过着奢侈浮华的生活。

  阿拉法特弥留之际,巴勒斯坦传媒以轻蔑的语气指责了苏哈对阿拉法特遗产的贪婪。在几个星期前,阿拉法特还掌握大权时,这种公开批评是难以想象的。巴勒斯坦已经开始了后阿拉法特时代。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