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允许患遗传病父母挑选胚胎定做婴儿(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01:22 新京报 | ||||||||||
本报专访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罗宾博士、一秘康大卫博士 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1日报道,英国人类生殖与胚胎管制局日前做出了一项引发争议的决定,允许患一种遗传病的父母自由挑选胚胎,以确保出生的试管婴儿不再带有“家族病”遗传基因。胚胎筛选是“定做婴儿”在英国的重大进展,也是预防遗传病以及治疗癌症的一种新方法。对政府的此项决定,英国各界反应不一。支持者认为该决定推动了科研和医疗的发展,反对者则认为政府其实是批准科学家培养“人造宝宝”。 这是继今年8月英国政府颁发执照给纽卡斯尔大学进行人体胚胎克隆研究之后,向克隆研究迈出的又一大步。英国在克隆研究领域的水平已经达到何种程度?为何能得到英国政府的坚决支持?他们的研究将走向何方?为了寻求答案,我们走访了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罗宾博士和一等秘书康大卫博士。 在开始正式采访之前,罗宾博士就强调有必要先把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区分开来。对于生殖性克隆英国是强烈反对和禁止的,这种克隆意味着克隆新的婴儿生命,正因如此,英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予以严格制止;至于治疗性克隆主要是应用克隆技术制造某些细胞或者组织,用于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是给予肯定和法律上的支持的。 治疗性克隆研究 一方面是通过研究来开发一些药物,解决生物化学方面产生的病症难题;另一方面就是在实验室中搞清楚这些疑难病症自身的性质以及发生的根源。 新京报:首先请介绍一下,英国的克隆技术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 康大卫: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克隆哺乳类动物的国家,即众所周知的多莉羊。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法律,来严格区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国家。从2001年开始,英国的科研人员可以进行相关研究,但是这些科学家对干细胞方面的研究都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而且如果要想把这种研究带入临床治疗,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新京报:他们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成就? 康大卫: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阶段的干细胞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今年8月,纽卡斯尔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向英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允许他们进行人体胚胎克隆研究。这个特殊项目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利用干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内寻求对某些疑难重症,如帕金森综合症和糖尿病等的治疗方法。 新京报:为什么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呢? 康大卫:因为要从一个活着的病人身上去获取某些细胞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这也就相应引起了在生物化学这个领域进行真正研究的困难。在纽卡斯尔大学以及英国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在实验室进行干细胞以及制造人体某些组织的克隆研究。 新京报: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康大卫:一方面是通过研究来开发一些药物,解决生物化学方面产生的病症难题;另一方面就是在实验室中搞清楚这些疑难病症自身的性质以及发生的根源。以上所说的这些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英国要利用克隆的技术来解决遗传病理方面的难题。 新京报:现在的进展情况如何? 康大卫:在实验室进行的这些研究正是为了解决治疗上的困难和问题,这跟直接培育细胞组织,并植入病人身体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更多的消息反馈,他们正处于研究当中,要公开他们现在的工作进展还为时过早。 新的克隆研究课题 在把卵子培育成胚胎前,为保证遗传病基因不会遗传给胚胎,就要把卵子的细胞核取出来,将它植入一个健康人的卵子之中。这样就能培育出一个健康的胚胎。 新京报:除了纽卡斯尔大学,其他的大学是不是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比如伦敦大学,月初时有消息称,英国政府首次批准伦敦大学在进行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中对胚胎进行筛选,以便保证来自遗传性的胚胎不具有致病基因。 康大卫:是的,是有一些相应的研究。目前伦敦大学确实有一组研究人员在利用干细胞技术(使用非克隆的细胞)对一些遗传疾病进行研究,这与干细胞克隆研究是不一样的。另外,就在纽卡斯尔大学,除了我们以上谈到的克隆研究外,还有另一组研究人员在10月份也向政府申请进行克隆研究执照,他们将会针对DNA变异造成的遗传病变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DNA的遗传基因不仅包含在细胞核内部,在细胞核的周围粒子之中也携带和承载了某些遗传信息,这种细胞核周围的粉粒状物质(英文称为mitochondria)也能发生变异,他们对此进行了遗传学上的研究,这与克隆研究是相关的。 新京报:这也算是克隆研究吗? 康大卫:是的。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他们研究的内容:如果在一个人出生时,mitochondria已经发生了变异,那么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疾病。虽然这部分人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病症一旦发生,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目前他们只是已经提出申请,还没有得到正式批准。 如果他们拿到了政府颁发的执照,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比如说,有一名妇女想要生一个自己的孩子,但她自己又有某种遗传病,而她不想把自己的遗传带给孩子。科学家的做法就是先从这个妇女身上取一个卵子,在把这个卵子培育成胚胎之前,为了保证遗传病的基因不会遗传给胚胎,就要把这个卵子的细胞核取出来,然后再把它植入一个健康人的卵子之中。这样的话,就能培育出一个健康的胚胎,并且不会带有带病妇女的遗传病了。 新京报:那个健康卵子原有的细胞核如何处理? 康大卫:首先健康的卵子一定是从自愿的捐献者那里得来的。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肯定是先要把健康卵子的细胞核取出来,然后才能用一根非常细的针,把那个要生孩子的妇女的细胞核像注射一样植入,这样做的关键就是采用健康细胞的细胞液中带有遗传信息和营养物质的环境,这样完成的一个胚胎既是克隆,又不同于生殖性克隆直接从一个人身上取出卵子复制出新的卵子细胞的做法。这是从两个细胞的角度而不是完全克隆的角度出发的。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英国政府还没有正式给予执照,现在还不知道这组研究人员是否能得到许可。而且,进行这种研究有几个假设的前提:mitochondria虽然发生变异,但是细胞核一定是健康的;就算进行了这个研究过程,也不能保证最后一定成功;细胞核才是承载主要遗传信息的部分,并决定后代的主要特质。 克隆国际公约 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哥斯达黎加等国提出禁止所有形式的克隆活动,与英国方面分歧很大。如果最终表决结果支持美国的立场,那么英国不会在最后的协议上签字。 新京报:英国政府对克隆研究的态度如何? 康大卫:英国政府对科学研究有非常明确的规范。 关于克隆,在法律上规定得非常清楚,只要涉及人体胚胎细胞的研究都必须要获取执照,这就意味着每一项相关研究都要经过专门的专家组经过详细的审核之后才能获得许可,保证研究活动不与现有法律发生冲突。 新京报:英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康大卫:首先,政府认为伦理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前提下让科学家进行研究。正因为英国有清晰的规范,使得英国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很多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到英国去,而现在在英国进行干细胞研究的两个领头人都来自美国。这正是由于明确的规范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新京报:提到美国,我们知道在上个月召开的制定克隆国际公约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提出禁止所有形式的克隆活动,与英国方面产生很大分歧,请罗宾先生为我们分析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罗宾: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全体会议六方委员立法会上,最早由哥斯达黎加提出禁止包括治疗性克隆在内的任何形式克隆的立场。而在这次会议上,英国等几个国家提出,应禁止生殖性克隆,但是对于治疗性克隆应该由各国根据国情来决定采取什么态度。表决推迟之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的决定。我本人也与中国外交部交换了意见,中国与英国的立场一致,支持治疗性克隆由各自国家决定。 新京报:在等待和观察阶段,英国会采取什么措施? 罗宾:要看联合国的表决情况,如果最终结果支持美国的立场,那么英国不会在最后的协议上签字。 新京报:这意味着英国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罗宾:没错。另外一方面,英国希望保持自己在相关领域进行的科研活动。 新京报: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罗宾: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攻克疑难重症,不想因为某些反对意见而向这些研究关上大门。 政府提供立法、资金支持 相关研究基本上是通过英国政府的融资进行支持,但也有一部分资金来自私人组织。英国政府立法保证了研究的合法性,民众很少有人反对,宗教人士的意见在立法上也给予重视。 新京报:如果美国与你们一直相持不下,这对英国又有什么影响? 罗宾:如果是这样,英国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可能还会因此受益。因为由于美国禁止这方面的研究,那么相关的科学家就会到英国来寻求发展。 英国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法律规定之内,英国有自己的一个“干细胞库”,保证了足够的可分裂细胞。 新京报:说到这一点,当时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方面就提出,如果允许克隆研究进行,就会造成对卵细胞的滥用和对妇女的剥削,你怎么看这一点? 罗宾:不管是否涉及克隆,胚胎方面的研究都要从妇女身上获取卵子。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会进行分裂细胞的试验,这些细胞可以分发到各个实验室,供研究使用,这样可以防止过度使用卵子问题。在获取卵子时,还必须在妇女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新京报:英国政府在资金上又有什么支持? 罗宾:研究基本上是通过英国政府的融资,如“干细胞库”的资金就主要由“医学研究委员会”进行支持,但也有一部分资金来自私人组织,称为“康威公司”的一个基金会提供。 新京报:英国的民众如何看待这些研究? 罗宾:这方面与美国情况完全不同,不像他们的分歧如此明显,英国政府立法保证了研究的合法性,民众很少有人反对。 有一部分宗教人士持不同意见,而这在立法上也给予了重视,比如,政府严格规定,细胞胚胎研究必须在14天内进行,超过14天就是违法的。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赵全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