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台军面临新清洗,陈水扁诬陷别人“政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10:24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

  ·陈水扁抨击“柔性7日政变”

  11月14日,陈水扁在台北县参加“立委”选举造势活动时公然宣称,今年3月“总统”大选后,有退役将军唆使现役高级将领装病请辞,企图借此发动“柔性7日政变”。紧随其
后,民进党的一些高官纷纷跳出来,为陈水扁的“柔性7日政变”说摇旗呐喊。“总统府”秘书长苏贞昌帮腔道,虽然当时不是武装政变,但确实有人想串联军事将领,以辞职手段引起社会不安,还说什么所幸“蠢蠢欲动但没有人动”、“确有其事但最后没有成事”。

  与此同时,“行政院长”游锡堃也旁敲侧击地表示,幸好陈水扁4年来成功地对军队实行了“国家化”改造,才使在野党的一些不可告人的企图没有得逞,也最终挫败了“7日政变”。

  在民进党“府院”高层纷纷表态后,民进党“立委”更是肆无忌惮地站出来,对陈水扁的荒谬言论表示支持。15日,民进党“立委”李文忠、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李俊毅专门召开记者会,附和陈水扁的说法。李俊毅威胁道,当局正在处理此事,如果涉及内乱外患罪,党团支持陈水扁追究到底,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

  ·“7日政变”真相如何

  那么,陈水扁所说的“7日政变”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呢?据李文忠称,“3·20”后有4位泛蓝退役将领劝说3位上将及8位中将以生病等为由请辞,企图以此配合泛蓝的抗争活动,造成台军动荡不安,甚至“揭竿而起”,最终迫使陈水扁下台,但这4人的劝说没有成功,这件事就是“柔性7日政变”。

  真相是否如李文忠所言,是一起泛蓝策划的未遂政变呢?其实,台湾媒体今年5月就对事实真相做过比较详细的披露。据“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多家台湾媒体报道,当时,陈水扁以启动国安机制为由颁布了限制现役军人参与“3·20”投票的命令,此命令使汤曜明与李杰等台军高级将领出现了严重争执,支持陈水扁命令的汤曜明在会议上大发雷霆,当时的“参谋总长”李杰反对限制军人外出投票,他和刘贵立、费鸿波、朱凯生3名上将以及文职的“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斌集体提出辞呈。事情过后,台军高层内泛蓝支持者纷纷指责汤曜明“晚节不保”,“违背军中伦理”,这也促使汤曜明提出了辞呈。综合而言,此事应是台军高层“反独促统”和敌视民进党传统理念的发酵,虽然确是军中高层的严重分歧,但与连宋泛蓝阵营并无多大干系。而当时陈水扁就对此事惊恐万分,并恼羞成怒,不过出于选后稳定局势的需要,他在严令封锁这些消息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怀柔手段,安抚台军高层。

  但是,陈水扁并没有发泄掉压在内心的恼怒,最终还是将炮口对准了军方。4月25日,他在嘉义参加一项活动时提出,泛蓝阵营3月21日至27日的街头抗争是“7日流产政变”。他还指责说,其间国民党高层与部分军方高层将领曾秘密会面。对此,汤曜明愤怒地回应说,这是“对军队最大的侮辱”。见汤曜明发火,民进党副秘书长李应元赶紧解释说,陈水扁提到的“政变”,只是在描述当时的紧张气氛,这才平息了台军高层的怒气。

  ·抬拉选情企图明显

  那么时隔半年,民进党为何重新炒作这一事件,其用心何在?其实,陈水扁及其手下的种种言论已经做了注脚。比如苏贞昌在讲话中反复强调,陈水扁此言无意深究责任,只是向选民报告当时的状况,要民众“正视连宋选后乱象”,并以“民主捍卫民主、以选票终结乱象”。游锡堃则表示,“政变未遂”显示陈水扁4年来的军队改革取得了成绩,民众和军队应当继续支持陈水扁的“改革之路”。说法林林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再次污蔑国亲阵营,打压泛蓝士气,抬拉泛绿选情。

  同时,陈水扁利用此事警告台军中泛蓝支持者的意味也很明显。2000年以来,陈水扁一直打着“军队国家化”旗号在台军中清除异己,他曾先后10多次对军方高层进行大幅调整。据台湾媒体报道,“柔性7日政变”中涉及的陆军总司令朱凯生、空军总司令刘贵立与副参谋总长费鸿波,虽然官位还在,但因其有泛蓝背景早已被陈水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陈水扁这次是警告一下这几位高级将领,在“立委”选举期间老老实实。专家分析,此事可能为陈水扁再度清洗台军预留了空间,待“立委”选后局势平息,陈水扁可能进一步推行其对台军的“绿化”进程。(来源:《环球时报》2004年11月17日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