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要学者分析欧盟政策和美欧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09:24 新华网 | ||||||||
9月底10月初,我访问德国期间,拜会了德国一位前总统和两位前总理及其他一些官员和学者,就共同关心的欧盟发展、美国战略和欧美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探讨,现将他们的观点归纳如下: 欧盟未来缺清晰战略
他们普遍指出,欧盟一体化建设虽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扩,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尤其是欧元的诞生使欧盟一体化进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目前德国以及部分欧盟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明显下降,已影响到欧盟经济的整体发展。新成员国加入欧盟主要是出于利益驱使,而不是像当初欧洲联合之父那样,为了实现欧洲统一的理想。老成员国没有为这次“大东扩”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没有及时地调整好经济、社会政策和对欧盟内部机制进行改革。因而欧盟扩大后一体化进程已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说过去从未有人认为欧盟一体化有可能失败,现在则有不少人认真地提出了这个担心。欧盟对未来没有清晰的战略和政策选择,谁也不知道制宪一旦失败怎么办,欧盟将扩大到什么地方。与北约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近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欧盟的军事能力仍然很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欧盟在军事上只能在非洲等地进行低烈度的维和及危机预防等行动,不可能拥有战斗能力。欧盟独立防务只有在欧盟一体化达到相当高程度以后才能实现,因为它要求各国让渡更多的主权和财政权并实行多数表决机制,这需要长期努力。 欧盟在实现史无前例的东扩前后,经历了三大危机,其后果迄今未消除。 一是伊拉克危机。围绕伊战,欧盟各国态度有着鲜明的差异。扩大后的欧盟中,亲美的成员国大为增加; 二是制宪危机。波兰、西班牙曾反对欧盟宪法草案中关于表决机制的规定,险些使制宪进程夭折,后经讨价还价虽达成妥协,西、波在某些领域的表决机制中获得了类似否决权的权力,德国对其在表决票数上的要求未全部获得满足而依然不满; 三是“稳定公约”危机。德、法等大国近年来财政赤字一直超标,只是通过对有关规定作了放宽尺度的解释才暂时未受到制裁,但这已使“稳定公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广泛质疑。 欧盟面临的挑战 欧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消化东扩成果,今后一个时期内政策注意力将更加内向。概括欧盟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是完成制宪进程。由于欧盟宪法草案须经各成员国议会批准或公投通过方能生效,现在已有约10个国家提出要进行全民公决,而公投常与国内问题牵扯在一起,不少人还主张把土耳其入盟问题与制宪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公投,这就使宪法的通过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二是制订2006至2013年的欧盟财政预算和分配方案。迄今德、法、英、荷、瑞典、丹麦等国均为欧盟财政的主要支出国,它们在扩大后的欧盟财政预算问题上同净受益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分歧。涉及经济利益,各方很难达成一致。 三是土耳其入盟问题。欧盟各国内部特别是德、法公众对土入盟分歧很大。不少人认为,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看,欧盟能否消化土是个大问题,而且土在文化、宗教上与欧洲格格不入,能否融入欧洲令人怀疑。还有人指出,一旦土加入,欧盟将与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直接接壤,可能危及欧洲的安全与稳定。 四是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欧盟曾制订过到2010年成为世界最强大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里斯本进程”,现在看来实现这一目标已不大现实。欧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为以德法为代表的莱茵市场经济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两种模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多数成员国已认识到并正在着手对各自的经济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但阻力很大,困难重重。 五是要制订一项“大邻国政策”。“大东扩”使西方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扩展到新的成员国,但这次东扩的模式不能随意套用。现在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等国都面临方向性的选择,即选择欧盟还是美国。俄对欧盟进一步东扩十分敏感,已公开要求欧盟在同其邻近国家发展关系时必须考虑俄的利益。欧盟目前不急于进一步东扩,但将加强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甚至中亚国家以及地中海国家的合作,建立新的更密切的邻国关系。为此,需要制订一项具体的“大邻国政策”。 六是要建立新的内部决策核心。迄今欧盟内部决策以德法为核心,这个传统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只要德法两家点头,重大问题的决策就迎刃而解。现在,“法德轴心”已带不动整个欧盟。现在欧盟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阻挠因素”:一个是英国、西班牙和波兰;另一个是小国的否决权。在此情况下,法、德不得不考虑形成一个新的核心,把布莱尔拉住,阻止英、波、西三家组成三角联盟,并避免英国自由行动。在某些问题上,还得拉上波兰。总之,欧盟的领导核心将有新的组合。 “新美国”替代“老美国” 一位前政要说,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危机期间试图把欧洲分化为“新欧洲”和“老欧洲”,这不是明智之举。欧盟扩大后,美国企图把中、东欧及东南欧的一些国家变成美国的殖民地,成为美国控制中东和进军整个亚洲大陆的战略基地。在我看来,也许是一个“新美国”正在替代“老美国”,而小布什是这个“新美国”的代表。 “新美国”并非始于“9·11”,而是更早,“9·11”只是加速了美国的转变。老布什在执政期间的政策总体上倾向于多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欧美均觉得自己是冷战的胜利者,美国从此开始走向单边主义。克林顿政府奉行的是经济和科技上的单边主义。美国虽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却创造了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小布什上台后开始实行军事上的单边主义。小布什及其顾问班子早在1999年竞选期间就公开宣称,老布什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彻底打垮萨达姆政权;二是未能实现连任。小布什要纠正这两个错误。毫无疑问,美国早在“9·11”之前就已决定打伊拉克,沃尔福威茨当时就已开始制订具体计划。“9·11”给了美国人以严重的心理上的打击,使其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美国既显得不可战胜,又从未如此易受伤害。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外政策变得更加保守、更加单边、更具宗教色彩和爱国主义色彩,最终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侵伊战争。 小布什上台后退出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拒绝京都议定书、藐视联合国等,其所作所为表明,今天的美国已大大不同于克林顿时期的美国。而这个“新美国”的诞生对世界绝非福音。小布什以防扩散为借口发动伊战,其真实目的是要改变伊政权。现在事实已证明,伊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基地”组织也没有任何关系。但伊战对中东局势造成了严重后果,极大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另一位政要认为,美国虽然可以赢得每一场战争,但它无法单独管理这个世界。美国需要伙伴和盟国,它在这方面还得学习。美国社会是电视社会而不是读书社会,人们的感情、情绪被电视支配。欧洲、中国将来也会是这样。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肤浅,情绪为诡辩家的煽动所左右。美国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已形成了一些很强的传统:原始的基督教;对待别国采取帝国主义的态度;总统的独立性很强但受限制很少;自认为美国的政府形式是世界上最好的;有强烈的自信心。 欧美分歧将继续发展 一些专家指出:现在欧洲反美成了时髦,但这个“反美”还限于针对布什政府。究其原因,一是共同敌人消失,二是对反恐认识不一致,三是在安全政策和贸易上存在严重分歧。目前的状况是:双方都愿意看到欧洲强大起来,但美国不希望欧洲成为竞争者或对立面。但不管怎样,欧美关系不会回到1990年以前的状态。未来欧美关系的特点将是竞争的关系,是一种有争议的伙伴关系。从中期看,欧美分歧的根源之一,是对受威胁程度的估计不一,风险意识不同。90%的欧洲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是一般的不明智,而是不合法的。欧洲人感到自己的法律观念受到了伤害,对美国人不信任的程度增加了。 一位官员说,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同美国因伊战问题产生的紧张关系已趋缓和,但双方分歧并未完全克服。双方争吵已经缓和,但欧洲也付出了代价:一是欧盟国家实际上为美负担了伊拉克危机造成的相当高的费用;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美发动伊战的合法性。这对欧盟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美是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欧盟对美在中东遇到的麻烦不能幸灾乐祸,因为中东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欧盟的安全和战略利益。欧洲不得不以建设性的态度与美加强合作。 一位研究安全政策的专家说,欧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发展。 首先,北约作为欧美安全纽带的作用明显下降。今后,北约通过建设快反部队,在阿富汗进行维和行动,军事行动能力可能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欧美政治安全联盟的作用却在下降。欧美在政治上的共同目标越来越少。欧美在北约内不再就巴尔干、阿富汗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也没有共同的对俄、对华政策。相反,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分歧大于共同点。北约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功能显然削弱了。 第二,美国在欧洲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美的信誉达到最低点,欧洲公众对美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伊拉克虐俘事件曝光后,甚至一些亲美人士也对美深感失望。在伊朗核问题上,尽管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称伊在进行核武开发,但许多欧洲民众怀疑这一结论是否真实。总之,欧洲公众普遍质疑美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与美拉开了距离。 第三,欧美主要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也受到了持久的伤害。施罗德与布什是谈不拢的一对,希拉克与布莱尔之间也难以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现在追究是谁的责任已不重要。尽管法德领导人在寻求缓和同美的矛盾,布什政府也有意改善同法德的关系,但欧美之间已难以热乎起来。 第四,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美分歧依旧。双方仅就北约向伊提供少数培训人员勉强达成一致,但美希望在伊境内进行培训,而德坚持不向伊派遣人员,而且双方谁也不愿意为培训提供资金。 普遍认为,欧美关系的前景取决于欧盟能否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目前看来不容乐观。 首先,欧盟内部对未来国际格局和欧美关系的认知有很大分歧。德国主张多边主义,法国更强调多极化,英国则认为世界最好由一个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领导。波兰、荷兰、丹麦等国在重大问题上不会持反对美国的立场;而中、东欧新成员国更希望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 其次,目前没有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政府愿意增加防务开支,因为大部分选民对加强军事力量不感兴趣。德国的军费开支仅为GDP的1.1%,美国则接近5%。欧盟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具备有效的共同安全政策与防务能力。 第三,尽管欧盟不断扩大,人口和幅员大大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欧盟现行的社会经济体制亟待改革。总之,欧盟只能是未来的而不是现实的超级力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欧洲的独立性仍将是有限度的。 当然,人们也指出,欧美关系基础深厚,其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欧美在经济上完全交织在一起,难分你我。更重要的是,在可预见的时间里,美国仍是最强大的国家,而欧洲力量相对薄弱,西方联盟将长期存在。从这个角度看,对欧美分歧又不应看得过重。(完)(来源:参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