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战:鲜血与耐心的较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07:21 新华网 | ||||||||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2月24日抵达伊拉克,对部分驻伊美军进行圣诞节慰问。拉姆菲尔德在摩苏尔视察的美军基地于21日刚刚发生自杀性爆炸,导致13名美军士兵在内的22人死亡,约70人受伤。这是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基地遭遇的最严重袭击事件。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在伊的死亡人数在12月24日前已经达到1326人。 美国民众对于自身军队的伤亡原本非常敏感。从二战开始所有大规模的战役之前都要
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阵亡人数节节上升,其中不乏断肢、焚尸的惨剧,而且难以自圆其说的开战理由早已尽人皆知,但民众似乎一直不为所动。直到21日最新民测才显示有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伊战是“错误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支持撤军。 里程碑式的“9·11”事件发生后,整个美国的政治气候突变,反恐天职至高无上,再加上政府一再有效的宣传,为伊战奠定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今天民众依然相信“伊拉克战争就是反恐战争”,相信为使反恐前线远离身边,付出生命代价是值得的。所以国内阵亡家属的哭号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打动国民主体,伊拉克流淌的鲜血还不足以溶化淡漠者的观望耐心。 当然,外交决策的真正主导者还是政府,越战即为一例。当年的反战烈度远非今天可比,示威活动在国内造成冲突伤亡,主流媒体也站在政府对立面上,但战争还是迁延多年。布什本人以个性坚定著称,即使是错误的决定,只要有所承诺他也会坚持,成功连任更给了他直接主导外交政策的自信。 布什的政治资本都押在了伊拉克问题上,所以是否撤军就成为敏感的原则问题,他决不会轻易罢手。 现实已经证明,游击战是弱者击败强者的惟一有效武器,因为民主政府无力长期压制逐渐背离的民意,占领军为报复袭击也不敢通过滥杀来摧毁对手滋生根基。 但这一过程的生效注定又是缓慢的,游击者只能通过零打碎敲来消磨掉对手的意志,说到底还是要通过其国内舆论来发挥作用,但目前为止他们还不够成功。在美国的战略地图上,伊拉克的地位远胜过当年的越南。为了那个丛林,美国可以付出5万多条生命的代价,而在黑金遍地的伊拉克,美国人也许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新京报/刘卫东)(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