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质筹码拨旺复仇火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5:58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脖子上套着铁链,身体蜷缩成一团,手脚被牢牢捆绑,头顶是一面黑色旗帜,旗帜上一串阿拉伯文……这是英国人质肯尼思·比格利遇害前最后一次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镜头。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2004年,不知出现过多少次。除了旗帜和人质的国别有所变化外,片断大致相仿。而且,几乎所有在电视中露面的人质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我要回家。

  绑架人质,俨然已经成为伊拉克反美武装的一种战略,在军事实力有着明显悬殊的情况下,人,便是最好的筹码。

  从复仇到战争

  每每有外国人在伊拉克“报失”后,伊拉克警察和美军士兵总要奉命进行两种类型的搜索:一是搜索绑架者可能的藏身地;二是寻找是否有无头尸或者头颅出现在公路边。

  充满血腥和痛苦的伊拉克人质危机,被人们称作是“战争中的战争”,也有人将其评价为“战场外的战役”,但不管怎样,有一个道理人们似乎正再一次领会:美国人攻下了城池,却没有攻下人心。

  在半年多时间内,200多名外国人在伊拉克遭绑架,数十人被杀害,其中部分人还惨遭斩首。

  实施这般极刑,自然是出于绑架者对美英等国的仇恨。但仇恨之余,绑架组织也并非仅仅是个“执法的刽子手”,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借媒体作宣传

  人质危机出现后,绑架者充分掌握了部分媒体猎求新闻的心理,将广泛的媒体充作自己的“宣传中心”。“一些网站、电视台以及中东地区的部分卫星频道甚至通讯社,已经‘坠入’恐怖分子设下的‘圈套’,成为恐怖分子的代言人,”沙特因特网研究员费尔斯·本·哈兹姆曾这样评价。

  但时间长久后,媒体也开始反省,逐步远离这些血腥录像,就连此前曾频繁收到录像带的阿拉伯卫星电视台和半岛电视台也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播出画面中的人质讲话部分,不播出血腥的屠杀场面。

  一名从伊拉克绑架者手中获释的法国记者回忆说,当绑架者将恐吓录像带送交阿拉伯两家电视媒体后,他们就一直在两个电视频道间切换等待“上映”。“他们不停地问我,为什么我还没有上电视,”这名记者说。

  化偶然为战术

  伊拉克绑架问题,就一开始发生的单一事件来说,或许是一种无目的的偶然行为,但事实是,到了后期,“问题”演化为“危机”,“偶然”变成了一种“战术”。

  半年多来的绑架事实证明,绑架者也在进行相当缜密的自我调整。从绑架事件的发展过程看,绑架者的组织更加严密,绑架目的也从一开始的要求撤军扩大到释放囚犯和不与美军及临时政府合作。这些组织已有意识地利用“人质武器”。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转变之后,如今伊拉克境内的绑架对象已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国化趋势,任何国家滞留在伊拉克境内的人都有可能遭到绑架。而绑架者的政治目标和要求也已越来越具体,例如从一开始不太现实的要求美国人撤军到后来的人质所在公司离开伊拉克,不再与美军和临时政府合作。

  只不过,单纯地企图凭借这种恐怖行动来完成自己的愿望有些不现实;相反,一次又一次的人质事件似乎反倒“佐证”了美国五角大楼关于“恐怖组织植根伊拉克”的理论。(凌朔)

  作者: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