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亚东南亚发生连环地震海啸专题 > 正文

随笔:如果印度洋也有海啸预警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00:33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12月27日电随笔:如果印度洋也有海啸预警机制

  新华社记者班玮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26日遭受罕见的地震海啸袭击后,一些科学家指出,如果在此之前人们在印度洋也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给人们提供防护教育,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
多人的生命。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虽然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因而也无法预测和预报海啸的发生,但是在海啸发生之后,人们确实已有能力向大洋沿岸地区发出预警,从而起到减轻灾害的作用。

  目前国际社会建立的海啸预警机制主要针对的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因为有史以来发生的大部分海啸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这一预警机制的起源是美国1948年在檀香山附近的地震观测台组建的“地震海波警报系统”,当时其业务仅限于夏威夷群岛。但是由于此后发生了1960年智利大海啸和1964年阿拉斯加大海啸,而该系统在减轻夏威夷地区危害方面效益显著,这就使得成立一个全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变得非常必要。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委会)于1966年通过决议,促请美国提供条件成立国际海啸情报中心,认定美国在檀香山的警报机构担负“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的职责,并由海委会设立一个协调组来协调该系统的业务。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从此正式组成。

  为了减轻本地海啸的灾害,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下相继组建了若干区域或国家的海啸警报中心,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日本和智利海啸警报中心等,共有26个国家参加。

  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通常以地震台网和配备自动验潮仪的沿岸验潮站网来监测海啸。海底地震发生后,依据地震台网的记录,可迅速确定震中位置和强度,并立即通知验潮站加强水位监测监视。当地震台网确定了引发海啸的地震震中位置,并在某一验潮站上发现表明海啸发生的异常变化后,即可使用一种称为“海啸传播时间图”的方法,迅速计算出震源处的海啸强度,以及这个海啸波到达各海岸的时间和产生海啸的大小,再把这些情报通过电信手段立即发给有关国家和地区,使其做出相应的防范。

  据报道,1983年5月日本海发生破坏性海啸,海啸发生后第7分钟,最靠近震中的验潮站观测到海啸波的到达,第14分钟时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制作的警报已向日本全国发布,并同时传达到太平洋沿岸各国政府指定的海啸防御机构。从而使这次海啸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仅造成104人死亡和百余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然而,目前在印度洋沿岸却没有一个海啸预警中心。科学家们指出,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虽然被地震台网测到,但是由于有关地区没有海啸波监测装置,根本无法及时发现海啸和确定海啸的运行方向,因而也无法及时预警。此外,由于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许多地方的居民也没有任何海啸知识。可以想像,如果印度洋也建立了类似太平洋的海啸预警机制,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肯定会大大减少。

  相关专题:南亚东南亚发生连环地震海啸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