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日本“酷文化”对传统文化弱化令人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0:08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接女儿去过暑假,一个月下来,小姑娘说,日本跟她在漫画书、动画片、电视剧里看到过的一样,里面出现过的都亲眼见了、亲口吃了、亲身玩了,十分满足。临走,还买了一大堆带HelloKitty、皮卡丘图案的小饰物回去送同学,说这下她的人气可要蹿升了。小姑娘今年12岁,和同龄人一样,几乎就是看日本动漫、玩日本电玩长大的,居室的墙上贴满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卡通人物,课间和同学们谈论着日本动画明星、青春偶像。近些年,以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
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一些港台歌手纷纷翻唱滨崎步等日本歌手的曲目;打开电视机,你很容易就在某个频道看到木村拓哉,看到日本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克隆”;日本创光信息技术公司主妇之友社授权的《瑞丽服饰美容》(《Ray》)、《瑞丽伊人风尚》(《ef》)销量居中国时尚杂志前列,分别为61万册和51万册……中国已成了日本流行文化的最大受众。不仅如此,日本还将中国文化加以包装,使之以日本文化的风格在世界各地登堂入室。“女子十二乐坊”签约日本PLATIA公司迅速蹿红后,演奏着日本当下最流行的曲目“杀”回中国大陆及港台,在北美地区发行专辑,开拓世界市场。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三国演义》、《西游记》,更是被改编成五花八门的电玩、漫画向全球倾销。

  日本“酷文化”的全球攻略日本流行文化还全面向欧美进军。以动漫为例,有多部日本动画片在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热播;任天堂的电玩皮卡丘风靡美国后,据此创作的动画片《皮卡丘》在美国初映当天,票房就达到了101万美元,如今,皮卡丘游戏软件在全球已有1亿套的销售量,皮卡丘的电视剧也以25种语言在68个国家播出;日本最具实力的吉卜力动画制作社和迪斯尼公司携手开拓日本动画电影的海外市场,《千与千寻》就获得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培养了世界范围的日本动画迷;美国各大录像带出租店都设有日本动画角,Fox、G4techTV等频道专辟时间播放日本动画片,一家电视台甚至开设了全天候播放日本动画的电视频道。其实,这只能说是“日风西渐,动漫先行”,日本许多时尚产品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卡通、玩具、电玩、手机、赛车等领域也都是“和风”浩荡。日本“酷文化”已显露出“全球化”的端倪。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只不过是表象,事实上,日本音乐、动漫、美食、绘画、娱乐、时装、广告、设计等“软产业”的生产规模已达到130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汽车业,其出口量在过去10年内翻了3倍,达到125亿美元。日本“酷文化”(GrossNationalCool,简称GNC,直译为“国民酷总值”,意译为“国民幸福总值”)产业俨然成了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此,斯坦福大学教授、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认为,当今日本正处在一个根本性的转型过程中,这是日本150年来,继明治维新后跻身列强、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之后,所经历的第三次伟大转折。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曾是世界超级经济大国,但此后的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却一直在低谷徘徊。然而“穷则变,变则通”,也许,恰恰是这些因素催生了日本的“酷文化”,并成就了它的发展和传播。就是说,在陷入泥潭之后,日本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摸到了经济转型的生机。

  美国遭遇第二次“偷袭珍珠港”2002年5月号的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杂志刊登了一篇介绍日本流行文化的文章,指出日本正在通过文化重建其超级力量。2003年《亚洲时代周刊》的一期封面文章指出,日本正从一个“制造的日本”(manufacturingJapan)转向“文化的日本”(culturalJapan),说得再清楚一些就是:日本正从产品制造大国朝着“酷文化”输出大国转变。美国媒体认为,这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虽不动一枪一炮,却使美工业化和现代化受到重创。对美国高呼“狼来了”,我们姑且可以看作是老对手的一种姿态,但不容否认的是,日本“酷文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美国文化的需求,美国人曾藉此获得全球霸权的大众文化传播艺术正在被日本人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有分析认为,当今世界市场已开始趋向享受型、文化型的“快乐市场”。由于“酷文化”把“对于自由的高峰体验作为产业的最高实现形式”,其产品携现代文化的新概念给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种带来娱乐享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它的传播,在带动日本经济恢复、获取极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乏一种“人文关怀”的味道。这或许为日本“酷文化”风行世界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早就指出,日本文化是“杂种文化”。这样的文化具有天生的文化接收、融合能力,能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在自己的文化之树上结出本土化和全球化兼容并蓄的果子,这就为日本成为文化超级大国和实现全球化的国家提供了可能性。事实上,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经济超级大国时的影响力,而这种越来越强大的文化之车正是凭借“酷文化”的传播来拉动引擎的。日本是东方国家中最“西方”的,也是西方国家中最“东方”的,全球化时代,日本“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酷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深层原因正在于此。中国如何应对日本“酷文化”的强烈冲击?显然,良莠不分的惟日即“哈”和妄自菲薄的杞人忧天或轻狂自大的不屑一顾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冷静。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对日本的情感和态度是很复杂的。我们应该看到,与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不同,日本“酷文化”相对来说更具“快餐”性质,同时,牟取巨额利润是大多数“酷文化”传播者的原动力之一,享受超级娱乐是大多数“酷文化”热衷者的终极目标。我们也应该看到,二战中日本走的是军事强权之路,二战后日本走的是经济强权之路,今天的日本何尝不是在走文化强权之路呢?美国靠军事征服、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过了200多年的强国日子,日本的做法与之何其相似!正像创光信息技术公司近年来致力于把“JapaneseCool”(日本酷)的生活模式传播到中国一样,“酷文化”的传播不只是让毛头孩子们赶时髦、求时尚这么简单,它自有其“文化价值”。面对日本“酷文化”,我们不应在某些披着文化外衣的“侵略”面前举手投诚,也不应因噎废食、躲避退让而坐失崛起良机。和而不同,才是发展的硬道理。(来源:环球时报/王新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