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登不上的诺亚方舟:海啸到达印度海岸花了90分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19:22 中国新闻周刊

  登不上的诺亚方舟

  如同《圣经》中描述的场面:九死一生的人们爬上了诺亚方舟,在世界的终点生存下来一般。但不幸有数万人没能登上诺亚方舟

  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强度第五的
地震。一些地区的海啸浪高达10多米,数万人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亡。

  这次地震对东南亚及南亚地区造成巨大伤亡,波及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岛国。印度、斯里兰卡都各有接近五千人死亡。而这场灾难的死亡人数估计会突破6万人。

  海啸“走到”印度海岸花了90分钟

  从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到海啸抵达印度海岸,需要90分钟的时间,如果印度政府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完全可能把这场灾难的损失降低。但不幸的是,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没有加入“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这不但加重了他们本国的损失,也影响了整个海啸的预测工作。

  1949年美国人在夏威夷附近的地震观测台组建“地震海波警报系统”,其业务仅限于夏威夷群岛。在1960年智利大海啸和1964年阿拉斯加大海啸中,该系统在减轻夏威夷地区危害方面效果显著。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促请美国提供条件成立国际性海啸情报中心,担负太平洋海啸预警任务;并设立一个由26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海啸预警制度协调小组”协调业务,包括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中国香港、泰国、菲律宾、印尼、美国、澳洲、新西兰及中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和部分南太平洋岛国。继成立夏威夷海啸警报中心后,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又组建了阿拉斯加、日本海和太平洋南美海域海啸警报中心等。

  1983年5月,日本海发生破坏性海啸,7分钟后,最靠近震中的验潮站观测到海啸波到达,第14分钟时就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制作的警报向日本全国发布,并同时传达到太平洋沿岸各国政府指定的海啸防御机构,从而使这次海啸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仅造成104人死亡和百余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虽然印尼和泰国属于“国际海啸预警制度协调小组”成员,但这个预警网的西部边缘却只到泰国和新加坡附近为止,没有延伸到印度洋。

  12月26日上午印尼雅加达时间7时58分50秒发生的强烈地震,15分钟之内,科学家启动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并给加入该系统的26个国家发出警告。但是由于该系统在海啸发生的泰南部半岛地区的西部海岸,没有部署海浪监控传感器浮标,因此当地众多游客和当地民众也无法及时得知海啸来袭的警报,更无法确定海啸的运行方向。最终,只有一个位于印尼震中南方的海洋监控站捕捉到了一股海啸的动向:这股海浪的方向是澳大利亚,但其强度实在无法同袭击印度或是斯里兰卡的海啸相比,因为往澳大利亚方向的海浪高最多只有0.6米。

  一直以来,这个海啸预警网络都想扩展到印度洋。泰德·墨提(Tad Murty)是一位印度籍的加拿大科学家,在这个海啸预警网络负责加拿大海啸警报系统的建议工作,他一直想游说印度政府加入这个系统。但印度政府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撑一个“羽翼丰满”的预警系统。

  印度政府所指的“羽翼丰满”的预警系统,包括地震仪、潮汐测量尺和一些计算机模型。“印度的确很难独自做到这些,它应该和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巴基斯坦一起来做。”墨提说。

  曾经留学日本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老师初小波对日本的预警机制颇有研究,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建立海啸预警系统虽然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一定关系,但国家和政府的态度与意识更重要。

  可以想象,如果印度洋也建立了类似太平洋的海啸预警机制,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肯定会大大减少。

  向国际组织求救

  斯里兰卡是这次印度洋受灾国中损失最大的国家。灾难发生后,斯里兰卡总理立即向邻近的印度请求紧急医疗支援,并请求印度空军协助执行搜救任务,同时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求援信号。灾难发生之后,国际社会的各个救助系统开始启动。

  “我是周日(12月26日)下午2点左右收到联合国发给我的邮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孙柏涛对本刊记者说。孙是联合国灾难评估和协调工作组(UNDAC)的专家成员,曾经在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大地震时前往受灾现场进行评估。

  这封邮件是询问孙能否参加作为联合的专家前往灾区做灾难评估工作。孙柏涛迅速回了一个邮件,告诉对方自己“随时待命”。但是因为他身处哈尔滨,不能当夜赶到北京,而另外一位和他一起考入这个小组的同事郭迅正好在北京,于是就作为联合国防灾救灾的先遣队员,在27日一早上飞往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孙柏涛介绍说,他们的工作一般是评估一下危害区域,比如说先圈定受灾地区的方圆公里,然后看在这里哪片情况比较严重哪片比较轻,需要国际救援的数量是多少——需要帐篷、食物、水有多少,需要医疗单位有多少,然后汇报给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由它来统一协调联合国底下各个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计划开发署、粮食署、难民署等的分工。

  联合国系统发展业务活动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马和励以及减灾专家苗红军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我们将从(与受灾)最近的国家派遣评估队员。”目前派往斯里兰卡的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共有7人,其中两名俄罗斯人、一名瑞士人、一名英国人,一名尼泊尔人和一名中国人。

  12月27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救助海啸受害者启动了50万美元的首批基金。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