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赴利比里亚9个月治愈2000余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1:38 东南快报
赴利比里亚9个月治愈2000余人(组图)
赴利比里亚9个月治愈2000余人(组图)
  2004年12月24日深夜11时许的长乐国际机场,是一片军乐、鲜花和笑脸的海洋。随着一架大型客机的降落,福州总医院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首批23名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绿色迷彩服的队员英姿飒爽地归国了。

  和出国前比较,队员们的皮肤变黑了,身体变瘦了……但他们胸前那一枚枚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正是对他们在维和行动中创造骄人业绩的最好褒奖。

  医疗队变成建筑队

  利比里亚地处西非,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度。然而,长达14年内战,这个苦难的国家早已是政局动荡、战乱困扰、经济近乎崩溃。

  2003年11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福州总医院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成立。2004年3月18日,维和医疗队终于踏上了利比里亚这块神奇而又陌生的土地。

  然而,一下飞机,眼前破烂不堪的景象怔住了医疗队员。首都蒙罗维亚刚接受过战火的洗礼,局势的动荡令医疗队束手无策。直到4月29日,经过陆上和空中输送,他们才长途跋涉来到距首都1000多公里的第四战区———绥德鲁市。

  队员们一走进营地,心顿时就凉了半截。当时,生活用地还没着落,医疗用房也尚未完工,有的配套设施还没开工。医疗分队党支部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一座二级维和医院。

  从这一天起,拿手术刀的成了泥瓦匠,纤弱的女护士成了一身尘土的搬运工,拔荒草、破杂树、清垃圾,一个个干得浑身是劲,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每天清晨4时起床,晚上11时多才能休息,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如火如荼地劳动。

  5月15日,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合核查小组来到新建成的医院检查。3个小时后,核查小组组长称赞道:“中国维和医院所具备的卫勤保障能力远远超出了联合国二级医院的各项标准,核查一次通过,随时可以开诊。”

  医术高超美名远扬

  在第四战区乃至整个利比里亚,一提起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人们无不肃然起敬。他们惊叹的不仅是中国医院良好的就医条件,还有医疗队员扎实过硬的医术。

  说起医院的“显赫名声”,就得说说埃塞俄比亚的维和士兵FEAKDU。今年1月,FEAKDU右膝关节内侧出现了一个破溃的大脓肿,疼痛难忍,行路艰难。首都蒙罗维亚的联合国三级医院的医生也无法将他治愈。这当口,FEAKDU的战友告诉他,中国二级医院医生技术高超,建议他去那治疗。

  尽管FEAKDU疑虑重重,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转院到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经过会诊,副队长王万明博士发现FEAKDU伤口脓腔已形成,身体极度虚弱,需尽快动手术清除脓肿,否则危及生命。

  在经过我医护人员两次手术和连续49天的精心护理后,奇迹终于出现了!FEAKDU的脓肿被彻底清除。8月10日,FEAKDU痊愈出院。

  从此,中国维和二级医院随着埃塞俄比亚士兵的神奇康复而名声大噪,不但前来医治的患者日趋增多。据统计,维和医疗分队在利比里亚执行任务的9个多月中,有超过2000余人次联合国维和官兵及当地民众得到了他们的有效救治。

  与战争零距离接触

  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队员们最担心的就是战争。特别是7月上旬以来,根据联合国利比里亚问题特派团(简称联利团)部署,医疗队所在的第四战区开始了DDRR计划(即:解除武装、复员、重返和融入社会)后,直到归国,他们每天都是在此起彼伏的枪声中忐忑不安度过的。

  7月13日上午,就在解武行动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等待缴武的反政府武装人员情绪失控,出现了聚众冲击联利团有关组织驻地的现象。为应对随时可能的突发事件,队领导决定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加紧构筑防御工事。

  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副队长李晋带领所有保障人员,来到医院前面十米开外的地方,争分夺秒地干了起来。他们斗烈日、战酷暑,奋战了近3个小时,一条战壕的雏形就呈现在眼前了。晚饭后,顾不上喝口水和手上溃烂的血泡,他们又迅速来到战壕紧张奋战。到晚上近11时,一条长40米、深1米、宽1米的战壕终于建成了。

  望着这条战壕,队员们鼻子都酸酸的。此刻,他们对和平是如此渴望,以至一想起祖国和亲人,泪水就抑制不住地潸潸往下流。他们无不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亲人们感到庆幸!

  从此,这条战壕就成了官兵生命的守护神,当地局势一有风吹草动,队员们就全副武装随时做好进入战壕的准备。所幸9月以后,利局势大有好转,战壕并未真正派上用场,但它却成了队员们西非维和的最好想念。

  酷暑、疟疾、艾滋的威胁

  绥德鲁位于赤道附近,酷暑几乎顶头高悬,白天的气温可以达到40多摄氏度。站在室外,不到5分钟就汗流如洗,不到2个钟头,皮肤就会灼伤,随后变黑,继而脱皮。他们有的被晒黑,有的被晒过敏,有的被晒出永久性斑疹。即便如此,和非洲的恶疾比较起来,酷暑还只是小儿科。

  利比里亚是艾滋病的重灾区。在我国,人们“谈艾色变”。然而,对于利比里亚人民来说,艾滋病却是一种最常见不过的疾病。作为医护人员,队员们就需要面对一个相当大的威胁:艾滋病感染。

  医院开诊以来,队员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诊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而很多情况下,队员们都是事后才得知与艾滋病人接触过。因为联合国有规定,为保护患者隐私权,一般情况下禁止进行艾滋病毒检查,否则属违法。

  艾滋病是可怕的,但队员们渐渐发觉,在非洲这块令人永远也琢磨不透的土地上,“谈疟色变”其实远甚于“谈艾色变”。因为只要洁身自好,防护得当,艾滋病感染的机会甚微,而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疟疾却是令人防不胜防。

  为防范这一非洲最大杀手的肆虐(该病在非洲平均每30秒杀死一个5岁以下的儿童),队员李津在队领导的支持下,采取消毒环境、队员定时吃药、改进伙食等方法,确保每一名队员的健康。令他们庆幸的是,至归国时,43名队员无一感染。更令他们欣喜的是,他们治愈的疟疾患者高达1000余人。

  祖国时刻铭记心中

  相隔千万里,隔不开维和战士与祖国的距离。对每一名维和队员来说,“国家”二字重千钧。强烈的责任意识告诉队员们,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个崭新的世界大国———中国的良好形象。

  在绥德鲁,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都会在每个星期一的上午8时准时升起。这是队员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祖国庄严致敬。看到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队员们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仿佛有种力量在澎湃、激荡。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是队员们欢庆最隆重的一个节日。这天上午,医疗分队与部署在同一任务区的沈阳军区维和工兵分队官兵一起,首先在绥德鲁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庆祝我建军七十七周年。

  阅兵活动在贵宾中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塞利德里昂称赞道:“如果联利团每支维和分队都像中国维和分队一样,那利比里亚的和平进程将大大加快。”

  阅兵活动结束后,贵宾们紧接着又出席了医疗分队精彩的“八一军旗红”联欢晚会。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医疗分队与工兵分队大合唱《同一首歌》。在深情的曲调中,台上台下连成一片,许多队员甚至唱出了热泪,咽喉哽咽。他们早已把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把对“八一”军旗的崇敬融进了歌声,久久地回荡在绥德鲁的夜空,飘向万里之遥的祖国北京!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