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随笔:海啸对亚洲的启示和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10:3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最新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0日,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遇难人数已超过12.6万人。灾难发生后,痛定思痛,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其一,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灾难预警系统;其二,如何开展国际间尤其是亚洲各国政府之间的救援合作,把灾难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地震、海啸都属于自然灾害。人类至今虽然无法准确预报到地震和海啸,但应该有能
力在地震发生后,向大洋沿岸地区发出预警。一些科学家指出,如果印度洋地区也建有海啸预警机制,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

  在太平洋沿岸国家,已经拥有广泛、高技术的预警系统。1966年美国成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其后相继组建了若干区域或国家的海啸警报中心,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日本和智利海啸警报中心等,共有26个国家参加。这个系统通常以地震台网和配备自动验潮仪的沿岸验潮站网来监测海啸。海底地震发生后,依据地震台网的记录,可迅速确定震中位置和强度,并立即通知验潮站加强水位监测监视。当地震台网确定了引发海啸的地震震中位置,并在某一验潮站上发现表明海啸发生的异常变化后,即可使用一种称为“海啸传播时间图”的方法,迅速计算出震源处的海啸强度,以及这个海啸波到达各海岸的时间和产生海啸的大小,再把这些情报通过电信手段发给有关国家和地区,使其作出相应的防范。

  据记载,1983年5月日本海发生破坏性海啸,海啸发生后第7分钟,最靠近震中的验潮站观测到海啸波的到达,第14分钟时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制作的警报已向日本全国发布,并同时传达到太平洋沿岸各国政府指定的海啸防御机构,最后仅造成104人死亡和百余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相比之下,印度洋沿岸的灾难预警非常落后,没有建立海啸预警中心。这次印度洋海啸由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的大地震引发,科学家们知道地震冲击波会引起巨大海潮,威胁沿岸居民和沿海船只安全,但他们没有办法测量出危险的级别,也不知道该向谁发出警告。由于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许多地方的居民也没有任何海啸知识。人们痛切地认识到,假如印度洋沿岸也建立了类似太平洋的海啸预警机制,本可挽救沿海地区许多居民的生命,尤其是斯里兰卡和印度,两国距离地震震中数百公里,沿海居民完全有时间逃向高地。

  其实,建立预警系统在技术上并不复杂。美国地质勘探局下属国家地震信息查询台的哈利·本兹说,一个基本的地震探测器和潮汐测量仪系统可以在两年内建成。一些专家指出,困难不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一些国家的贫穷、政治和文化分歧才是最大的困难。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平常相处不融洽,由于政治原因相互不信任,合作不是那么容易。前美国驻亚洲开发银行代表希尔顿·鲁特也认为,贫穷和不稳定可能是贯彻预警系统的最大障碍。

  在灾难发生之后,救援至关重要。这次海啸,几乎整个印度洋地区全部受灾,很多受灾国政府在经济上不够强大,其国家财政能力难以承受灾难,甚至没有足够的能力分配救援物资。受灾最重的难民往往处于偏远落后地区,如果不能迅速将食物和药物送到他们手中,很多伤者都会死亡。比如斯里兰卡和印尼是两个受灾最重的国家,这两个国家本身就处于不稳定之中。在斯里兰卡,东部沿海的居民主要是泰米尔人,他们一直在与中央政府闹分裂。对这些地区而言,将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中格外困难。

  如何建立一套合适的、有效率的巨灾预警和救援体系,应该是此次海啸灾难对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国家提出的严峻课题。过去一年中,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一直在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地区性组织,如今,共同遭遇的灾难或许会令它们加强在技术、援助以及政治方面的合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