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萨德尔:战也英雄 和也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01:29 新华网

  专题:寒士

  今年8月初,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再度爆发反美战斗。什叶派反美武装“迈赫迪军”据守城内的伊玛目阿里清真寺,与美军对峙。任凭伊临时政府几度“最后通牒”,武装人员依然誓死抵抗。

  正当人们以为山穷水尽、一场大战难以避免之时,什叶派领袖阿里·西斯塔尼的介入令局势柳暗花明。“迈赫迪军”接受和平协议并于8月27日撤离纳杰夫,30日又宣布在伊拉克全境对美军和伊拉克部队停火。

  而这所有波波折折、战战和和的导演,却是一个在今年初还鲜为人知的名字:穆克塔达·萨德尔。虽然这位“迈赫迪军”领导人刚到而立之年,但他已经成为了目前伊拉克最令美军头痛的人。

  家族曾遭萨达姆迫害

  萨德尔本人就生于圣城纳杰夫。他的家族是伊拉克相当有影响的一个什叶派家族,家族成员遍布伊拉克、伊朗和黎巴嫩。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什叶派聚居区在萨达姆倒台前被称为萨达姆城,美军攻陷巴格达后,这个聚居区更名为萨德尔城,这一点足以说明萨德尔家族的影响。

  萨德尔已故的叔叔穆罕默德·贝克尔·萨德尔是20世纪最受尊敬的什叶派思想家之一,他与领导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是关系亲密的朋友。穆罕默德·贝克尔·萨德尔在伊拉克政坛发挥了积极作用,因反对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于1980年被萨达姆杀害。

  萨德尔的父亲大阿亚图拉穆罕默德·萨迪克·萨德尔也是伊拉克著名什叶派领袖。他因发表不满萨达姆政权对什叶派压迫政策的言论而于1999年在纳杰夫被伊复兴党情报机构暗杀,萨德尔的两个兄弟也于同年被杀。在那之后,老萨德尔的支持者在伊拉克3个城市发动了反萨达姆运动,但遭到萨达姆的镇压,200人丧生。

  老萨德尔在去世前指定大阿亚图拉卡齐米·哈埃里为自己的继承人。哈埃里目前居住在伊朗城市戈姆,那里是什叶派的最高学术中心。萨德尔和哈埃里设在纳杰夫的办事处都承认,萨德尔是作为哈埃里的精神代表在伊拉克开展活动,两人之间有大量的金钱往来。

  家仇国恨造就反美英雄

  萨德尔有机会在伊拉克崭露头角,其实是美军所赐。2003年4月11日,也就是美军攻占巴格达的第2天,一直隐居的萨德尔就在库法的清真寺开始了他首次星期五布道活动。

  驻伊联军临时当局一开始并没有将这个30岁的年轻人放在眼里。驻扎在纳杰夫附近的美军军官甚至说,萨德尔只不过是一个“毛孩子”。什叶派人士中也有一些人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他野心太大,不够老练,在与美国人周旋时缺乏必要的耐心。

  但事实证明,这位而立之年的什叶派派别领导人有着超越他年龄的成熟与谋略。虽然萨德尔非常痛恨萨达姆,但他更反对美英联军的占领。他曾说:“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占领者赶出伊拉克。”为了强调自己的强硬立场,萨德尔每次布道都要让众人跟着他重复三遍:“不,以色列;不,美国;不,恐怖主义。”

  伊主要战事结束后,萨德尔凭借父亲的影响力和他本人的感召力,迅速凝聚了大批支持者,并于2003年7月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私人武装“迈赫迪军”,与美英联军对抗。萨德尔还创办了一家报纸,公开谴责美英的占领,并全力支持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党。今年3月31日,联军占领当局以煽动暴力倾向为由,宣布暂时关闭萨德尔的报纸。4月2日,美军还以涉嫌谋杀为由逮捕了他的一名高级助手。

  萨德尔对美军的威胁毫不理会,继续在纳西里耶、阿马拉以及宗教圣地纳杰夫、库法和卡尔巴拉等城市与联军交火,持续的冲突导致至少造成500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至5月底,萨德尔和美军才达成停火协议。

  8月初,由于驻伊美军包围萨德尔在纳杰夫的住宅并与“迈赫迪军”交火,双方冲突再次爆发。美军将萨德尔及“迈赫迪军”包围在纳杰夫,对城内狂轰滥炸。13日凌晨,萨德尔在美军的进攻中手臂受伤,但手缠绷带的他仍强硬地表示,他与支持者将继续在纳杰夫战斗,“要么牺牲,要么胜利”。

  此后,伊拉克临时政府官员几次发出“最后呼吁”和“最后通牒”,要求“迈赫迪军”立即放下武器,撤出纳杰夫。而萨德尔方面也数次做出将接受停火的表示,但却迟迟未见行动。在此情况下,美军加强了攻势,一度把战车推进到了距离伊玛目阿里清真寺仅20米的地方。

  就在局势日趋紧张之际,刚在英国做完手术的西斯塔尼8月25日突然回国。他返抵纳杰夫后立即宣布了一项和平方案。萨德尔也顺势接受了这一方案。27日上午10时,“迈赫迪军”武装人员撤出伊玛目阿里清真寺。30日,萨德尔又下令其支持者在伊拉克全境停止针对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战斗,并计划在未来数日内加入伊政治进程。

  萨德尔在战与和之间寻找什么

  自今年4月以来的这一系列冲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什叶派内部的矛盾,其实质当然主要还是围绕对伊拉克未来权力的争夺。

  历史上的萨德尔家族一贯反对世俗政权,坚决主张在伊拉克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作为仅存的传人,萨德尔自然继承了家族的衣钵。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萨德尔再次重申,应该在伊拉克建立伊斯兰政权。萨德尔倡导把宗教、政治和社会工作融合一起,让民众拥有更多自决权。

  虽然以西斯塔尼为首的什叶派高层人士对萨德尔的主张并没有太多好感,更希望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是,萨德尔的这些主张受到低收入阶层什叶派民众的热烈欢迎,萨德尔因而在巴格达和伊拉克南部地区拥有了大批支持者。

  不过,萨德尔的地位和资历尚不能和西斯塔尼相提并论。加之其立场强硬,一开始就遭到美国排斥。萨德尔担心自己在未来的伊政治版图中被边缘化,因此希望通过武装抵抗来展示自己的影响力。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军可能再没有遇到过比纳杰夫更难啃的骨头。在这座拥有什叶派最重要清真寺的圣城,萨德尔及其追随者开创了凭借宗教圣地与强大对手周旋的先例。美国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缩手缩脚,始终难以有效发挥军事优势,两度把“眼中钉”萨德尔包围,却又两度让他逃脱。

  这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如果对神圣的伊玛目阿里清真寺造成破坏,必然会激起伊拉克数百万什叶派民众和其他国家什叶派民众的强烈愤怒。此外,萨德尔领导的武装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同情和支持他的人却以百万计。对其大开杀戒,伊拉克临时政府的地位可能也会受到动摇。

  对萨德尔武装来说,他们也深知自己与美军的实力对比,要是真进行决战,结局不言自明。萨德尔虽然嘴上高喊“不惜流血牺牲”,但这毕竟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实现其政治意图,即通过高举反美旗帜,不断加大自身在战后伊拉克的政治分量。这就是萨德尔两度与美军激战,又两度妥协的原因。

  正由于他强硬的反美态度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手段,在美国媒体看来,萨德尔已经成为“后萨达姆”时代美国最感头痛的伊拉克反美人物。《纽约时报》也在社论中形容萨德尔是“一个懂得将军事对抗转变为政治优势的人”。(编辑:李敬臣)(来源:半月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