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印度洋大地震:第二轮死亡潮威胁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08:24 三秦都市报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区国家2日继续展开救灾工作,国际社会继续关注救灾情况并援助受灾国家。

  据法新社报道,印尼红新月会救灾小组1月1日称,印尼亚奇省灾区已开始出现灾民因病死亡的案例,死因主要是肺炎和皮肤感染。

  泰国的海啸抗灾重建行动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泰国军校和警校的学员以及3000多名志愿者1日紧急赶往受海啸袭击的南部六府,支援当地房屋和基础设施重建。

  斯里兰卡政府2日宣布组建一个国家救灾行动中心,负责监督灾后重建工作。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于6日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地震与海啸国际峰会并与海啸受灾国和其他相关国家领导人讨论对海啸受灾国的救助和灾后重建等问题。

  据中国驻泰国使馆消息,截至2日,有9名中国人在泰国遇难,其中中国内地3人,香港4人,台湾2人。

  灾后救援困难重重

  联合国负责人道事务协调工作的副秘书长埃格兰1月1日在亚洲海啸灾难援助工作演示文稿中指出,国际社会对亚洲海啸灾难捐出的累计资金达到了20亿美元,日本一口气捐了5亿美元,是目前捐款最多的国家,美国以3.5亿位居第二。

  联合国负责环境卫生和发展的部门官员大卫·纳巴罗指出,救援人员目前最担心的是洁净水和卫生设备的提供。他还称,目前灾民的生存状况极度恶劣,疫病可能增多,死亡数将因此大幅度上升。

  他指出,如果霍乱、肺炎和疟疾在灾区大范围爆发的话,“第二轮死亡潮”即将出现。

  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物资和救援人员1日陆续抵达受灾地区。然而,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和后续灾害,这场世纪大救援却面临着严峻挑战,许多偏远地区灾民仍在忍饥挨饿。

  援助物资陆续抵达,但救援工作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将这些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

  由于不少灾民仍被困在偏远地区,加之公路在海啸中被毁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救援物资的运输。一方面,大量国际救援物资积压在机场和码头;另一方面,大批灾民仍面临着严重的食品和药品短缺问题。

  由北京市卫生局负责选派的国家卫生救援队已于2日中午由北京启程,飞赴遭受海啸袭击的斯里兰卡灾区。这是继上海、广东之后我国派出的第三支国家卫生救援队。

  印尼灾区空气中弥漫着尸臭

  时断时续、时急时缓的雨,仿佛是上天滴下的泪,在为班达亚齐洗去心头的哀伤。有着40万人口的印尼沿海城市班达亚齐如今已满目疮痍。记者这两天两次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进入了班达亚齐的中心地带。

  尽管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但灾区现场的惨景仍让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地震学专家张晓光感到触目惊心。“这座曾经绿影婆娑的城市将会作为全球50年中最大地震、最大海啸的灾害现场载入世界灾难史册”,张晓光沉痛地说。

  1月1日刚从现场观察灾情回来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联络官黄建发说:“尽管戴了两个口罩,可现场弥漫的尸体腐臭味仍能钻入鼻孔,口罩上的臭味久久不散。”

  记者在班达亚齐最繁华的中心区看到,道路两边的木建筑房屋很多都已经被海啸彻底撕成了碎片,海水如镶着利刃的舌头,所舔之处,都留下了翻出黑泥浆的深沟。

  在一个路口,三四具尸体已经因烈日曝晒而开始腐烂,身上只进行了简单的遮盖,其中一具尸体扭曲着身子,嘴巴大张着,看得出临死之前的紧张和惊恐。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尸臭。

  远处,有人点燃了熊熊大火,空地上的碎木片、破家具全被点燃,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传染病的暴发。推土机轰隆隆地吼叫着,戴着各种式样口罩的工人们正忙着清理街道,铲除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尽管灾害如此严重,但记者在市中心采访后发现,当地居民虽然步履匆匆,但显然不少人正在积极地摆脱阴影,从绝望、无助的焦虑中走出来。

  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开车的伊尔哈说:“虽然有的人失去了企业厂房,有的人房子被冲塌了,但你看不到绝望、沮丧的神情。”伊尔哈在一家医院工作,他的妈妈、姐姐全都在这场灾难中去世了。他说:“生活毕竟还得要继续。”

  记者看到,路旁、草坪上有一些当地居民搭起的帐篷,虽然露宿街头,但他们照样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秩序井然。而一些房屋没有倒塌的居民正忙着冲洗房屋地面,晾晒衣服、家具。

  往往在最危难的时刻,人们可以依靠勇气和智慧团结起来,战胜险恶。深远、悠长的叹息,失去亲人的哀怨……居民们那些落在废墟上的眼泪都是为了一个新的班达亚齐的诞生。记者相信,“倒”下的班达亚齐一定会重新“站”起来。

  用毛巾把家人绑到树上逃生

  精疲力竭,担惊受怕,徒步跋涉6天6夜,以椰子为食……在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受灾的印度尼西亚人拉姆利·阿里1月1日向赶赴灾区采访的路透社记者讲述了自己从受灾地前往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寻求帮助的逃难经历。

  T恤衫当“口罩”抵挡尸体腐烂的恶臭

  30岁的阿里本是印尼苏门答腊岛海滨小镇扎朗的居民,他在当地一家医院工作。海啸几乎扫平了那个小镇。他说,当海啸来临时,他听到消息后逃往附近的山上才幸免于难。

  阿里说,在逃难途中,除了食物缺乏、睡眠不足外,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沿途的所见所闻。“恼人的是那些尸体。我很害怕见到尸体,尤其是在晚上,”阿里对路透社记者说,“晚上我曾试图睡在山间丛林之中,但我办不到,我总是想起那些尸体。”

  在行进中,为了抵挡尸体腐烂的恶臭,阿里脱下T恤衫罩住口鼻。他说,在从扎朗到班达亚齐的150多公里路程中,他处处都能看见遇难人员的遗体。

  以椰子为食喝椰子汁解渴

  在阿里逃难的路上,还有许多人和阿里一样,徒步逃往班达亚齐。他们缺乏食物和水,在泥泞中跋涉了数天。“我们只有以椰子为食,喝椰子汁解渴,”42岁的灾民努莱尼说,他和儿子已经走了6天6夜。在逃难的人群中,还有一些人是从班达亚齐前往他们遭灾的家乡寻找亲人后返回的。他们希望了解他们的家人是否幸存,但因为交通受阻到不了目的地。

  “我正在赶回班达亚齐,”19岁的米拉说,“我已经走了两天,我试图前往米拉务,但失败了。我现在先回去,但也许我还会乘船再去那里。”根据印尼官方公布的消息,米拉的家乡米拉务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永远“消失”了。米拉不知道她的母亲和姐妹们是否还活着。

  用毛巾把家人绑到树上逃生

  比起印尼的灾民来说,一名在受灾国马尔代夫度假的英国游客家庭似乎要幸运很多。这是一个五口之家:父亲斯蒂芬·博尔顿、母亲拉伊·博尔顿和3个年龄分别是12岁、4岁和18个月的孩子。在巨浪袭来、水淹过头的千钧一发之际,斯蒂芬急中生智,用毛巾将他们绑在棕榈树枝上,在激流中幸免于难。

  华人成为抢劫目标

  印度洋大海啸重创印尼几天后,亚齐省众多难民因为担心会暴发瘟疫而逃离家园。许多目前住在北苏门答腊省省会日里医院的灾民都说,亚齐的劫掠愈来愈严重,尤其华人更是成了抢劫的主要对象,而且飞出亚齐省的机票价格也不断上涨,让灾民苦不堪言。

  刚从亚齐省逃到棉兰的张姓华人说华人特别受欺负,许多华人的财产都已经被掠劫一空。他说自己在亚齐的家全毁了,而故乡的抢劫烧掠又相当严重,将来可能无法回到亚齐,说着就不禁红了眼眶。

  1月1日,已经有4000多名从亚齐省逃难出来的华人聚集棉兰。为了救助难民,棉兰10多个华人社团向他们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并且派出志愿者从事服务。

  据报道,在亚齐省北部相对损毁较轻微的司马威镇,很多不法之徒特意误敲警钟,使居民逃走,然后趁乱抢掠。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一所教堂还被人纵火袭击,一对传教士夫妇遇害。一家大型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及药品,都被灾民抢劫一空,没水没电而且各种救济物资还未到目的地,就已被饥饿的灾民们抢走,前面的路上,不断传出有叛军劫走各种物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