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痕迹在消失 人民想用玫瑰取代鸦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09:49 环球时报 | ||||||||
三年前,阿富汗摆脱塔利班的控制;三年后,卡尔扎伊成功就任阿富汗历史上的首任民选总统,标志着阿富汗政治重建取得重大进展。三年来,阿富汗人民生活如何?与塔利班刚垮台时相比,取得了哪些进步?在争取和平、走向稳定的道路上还要经历多少风雨?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阿富汗采访。 到处都是“新”气象
当年,塔利班从喀布尔撤退时,城内到处散落着各式武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战火蹂躏的断壁残垣;没人认领的尸体横在街边……这次来到喀布尔,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新”:守卫喀布尔机场的国民卫队士兵和警方人员身着崭新、合体的军服、警服;在机场通向市区的道路上,凡是迎街的建筑都用白漆粉刷一新;市区内除了个别地方还能看到弹痕累累的建筑外,基本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楼正在加紧建设中;街道上井然有序地行驶着各式车辆,其中不乏样式别致的新车;快餐店、音像店和电影院则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记者聘请的司机兼翻译名叫赛义德,家里有7口人,全靠他一人开车维持生计。他英语好,常接外国人的包车业务,每月收入稳定在1万阿富汗尼(约合200美元),在当地算高工资。他说:“最近两年,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局势比较稳定,市场上主副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也不很贵,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阿富汗政府的一名官员对记者说,今年年初过渡政府提高了公务员工资,现在人均月收入约为2500阿富汗尼(约合50美元),可以维持稳定的生活。 “愿玫瑰花开遍阿富汗” 在喀布尔市中心著名的花街,记者见到正在卖玫瑰花种的老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今年60多岁,本是中学生物教师,但连年战乱使他过早离开讲台。穆斯塔法告诉记者,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再执教鞭,但希望利用自己的生物知识,从事玫瑰种植研究,让鲜花陶冶人们的性情。 穆斯塔法说,记者如早来一个月,定能看到芬芳馥郁的玫瑰花,因为阿富汗全境都适合玫瑰花生长,从3月到11月均可开花。他顺手拿过一张普什图语报纸说,卡尔扎伊每天都在办公室里摆放新鲜的玫瑰。穆斯塔法说,阿富汗自古就有种植玫瑰的传统,并流传着“愿您像玫瑰一样艳丽,但比玫瑰花还要开长久”这样美丽的祝福。他说,从前阿富汗青年男女缺少直接交流的机会,常用玫瑰向心上人表达爱情。而一位前来购买花种的人告诉记者,阿富汗东南部种植鸦片的问题严重,当地政府已开始鼓励农民种玫瑰,因为玫瑰花油是制造香水的重要原料,因此种植玫瑰同样可使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他说,鸦片是令阿富汗政府和有识之士头疼的大问题,希望有朝一日玫瑰花能开遍阿富汗,让罂粟花彻底消失。 路遇“飞车贼” 喀布尔目前安全形势不佳。卡尔扎伊就职前夜,记者还在喀布尔城内听到爆炸声。记者从一名警察那里了解到,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阿富汗国民卫队和警察部队已严密控制喀布尔及周边一带,被赶到阿富汗东南部深山中的塔利班残余势力已不能在喀布尔掀起大浪。然而,由于喀布尔四周被群山环绕,一些武装分子时常在山上架设迫击炮或榴弹炮打击城内目标,这种袭击虽然起不到很大的破坏作用,但却令人防不胜防。此外,喀布尔的“飞车贼”让市民和警方颇为头疼。而记者在喀布尔停留的几天中,居然也“引贼上身”。 一天,记者乘坐的汽车后胎爆了。司机赛义德把车停在路边准备更换备用轮胎。这时,一辆坐着四五个人的出租车疾驰而来,就在与我们的汽车并肩相交的一刹那,出租车里一个人探出身子顺手把赛义德放在驾驶座上的书包抄走了。我们回过神来想追赶时,出租车已无影无踪。赛义德书包里没有多少钱,但放着这辆车的执照,我们只好报警。 “教”当地司机认路 喀布尔是座历史名城,城内外遍布着众多宫殿、古塔、王陵和清真寺。但由于多年战争,这些国宝级文物古迹大多已衰败不堪。更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长年战乱导致教育匮乏,阿富汗人几乎已丧失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记忆。 赛义德是喀布尔当地人,记者提出去古王宫、独立塔等地看看,而他居然一个也没听说过。请教其他人,回答也是“不知道”。 喀布尔的大多数街道没有路牌,而当地司机对地图又没有什么概念,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向司机说明要去的地方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喀布尔转了几圈,记者终于借一幅德国出版的喀布尔地图弄清了方向,于是直接“命令”司机“前进”或“拐弯”。临别时,记者把地图送给赛义德。他说他要下决心学会认地图,以便早日结束现在这种在街上“跟着感觉走”的状况。 中阿友好谱新篇 2005年1月20日是中国同阿富汗建交50周年的日子。在这些年中,两国关系发展总体上是顺利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一直没有中断过。塔利班倒台后,中国积极参与阿富汗的重建进程。2002年,我国承诺向阿富汗援助1.5亿美元,目前这些援助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国大力参与了阿富汗基础设施的重建,主要项目包括帕尔旺水利工程、共和国医院重建工程、由世行出资的昆都士省230公里公路工程、自贾拉拉巴德至阿巴(基斯坦)边境的74公里公路工程以及自沙洛比至喀布尔的72公里公路工程等。 重建路漫漫 阿富汗有许多肥美的绿洲和谷地,曾被人称为“东方瑞士”。近代以来,阿富汗不是成为外部强权角逐和对抗的场所,就是陷入国家内部的战乱和分裂状态,致使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受到严重影响,始终处于极端的贫困落后之中,“阿富汗”成为了“穷山恶水”的代名词。 记者在阿富汗采访期间了解到,目前,阿富汗仍然有90%以上的地区无法使用电灯照明,超过80%的乡村没有自来水或水井,70%的人口是文盲,50%的儿童缺乏足够的营养;除了首都喀布尔之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受着原始的部落制度支配,许多妇女承受着神权、族权、父权、夫权的交相压迫……这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无不考验着阿富汗民选政府及其领导人。在未来5年的任期里,肩负着全国选民重托的卡尔扎伊政府任重而道远。本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陈一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