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称美国应认识到援助并非施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11:04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席卷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援助问题上表现“吝啬”。2004年12月31日,《印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援助并非施舍,而是双赢。摘要如下:援助并非施舍,这是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必须认识到的。 只是在联合国官员批评富国在提供援助问题上十分“吝啬”之后,美国才将对印度
但美国应该认识到,援助方面表现“吝啬”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全球化浪潮之下,整个世界日益融为一体。发生在普吉岛的灾难也可能会影响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布什与其家人在得克萨斯的克劳福德农场欢度新年假期)。如果泰国无法再接受旅游者,那么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会受损,美国的旅行社、酒店以及航空公司的生意也就不好做了。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援助看作增强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杠杆,特别是在西亚地区。但在今天,这样的想法已经过时。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资本已经越来越多地从欧洲流向亚洲。为受灾国提供援助,帮助他们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援助不仅是在帮助这些国家,也是在帮助提供援助的国家。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消费饱和状态,为了继续保持繁荣,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市场。但发达国家似乎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第一世界,特别是美国在经济援助问题上仍然很小气。 尽管联合国一再要求其成员增加对外援助,但似乎鲜有回应。在22个工业国中,只有4个国家,即挪威、丹麦、瑞典和荷兰达到了联合国的要求,将至少0.7%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援助。工业国每年提供的援助总额是550亿美元,平均占这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0.4%。 从绝对数额来说,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援助国,但美国每年在援助问题上仅贡献出其国家收入的0.2%,即150亿美元。2003年,美国的对外援助增加到680亿美元,但这笔钱主要是给伊拉克的援助。自从伊战爆发以来,美国对伊拉克的援助已经接近2000亿美元。 希望此次海啸能够促使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重新定义援助以及受援国的概念。援助不是施舍,而意味着贸易,是提供援助的国家扩展海外市场的好机会。(孙晓慧)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