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经济日报:德国穷人越来越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11: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尽管身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德国同样也有一本难念的经,近年来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日益增加的贫困人口成了困扰联邦政府的头疼问题。此间5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德国穷人越来越穷》的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文章转发如下:

  最近,德国《明镜周刊》披露了一份由政府高官列为“最高机密”的调研报告,这份
关于《德国的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简称为“贫困报告”)显示,德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过去5年中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日趋扩大。按照欧盟的标准,德国的贫困人口占居民总数的比例,或称为贫困率,由1998年的12.1%上升到了2003年的13.5%;同期,陷于贫困的家庭比例由12.6%上升到13.9%;50%的家庭占有的社会财富由1998年的4.4%降至2003年的4.0%;而10%的家庭拥有的社会财富由45%扩大到47%。

  按照欧盟的标准,等于或低于当地中等收入的60%即为贫困。一个四口之家,家庭月收入之和,包括各种补贴和救济,只要不超过1550欧元,即属于贫困家庭。也就是说,德国目前大约七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同时,外籍人的生存状况更艰难些。这部分人陷入贫困的比例远高于德国的平均贫困率,即由1998年的19.6%上升到2003年的24%,高于平均贫困率十多个百分点。

  这份将于2005年元月中旬正式公开的“贫困报告”显示,靠大量借债度日的德国家庭也愈来愈多。1999年过度举债的家庭只有277万户,2002年已达到313万户,3年增加了36万户。2003年,领取社会救济金的居民占德国居民总数的比重为3.4%,其中绝大多数属于18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

  虽然德国家庭拥有的净资产总额不断增多,1998年为42800亿欧元,2003年为50000亿欧元,这相当于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3.3万欧元。但是,苦乐不均,社会财富愈来愈向少数人手中聚集,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鸿沟加深。这对于自1998年10月“红绿联盟”上台以来始终高举“社会公正”大旗的执政党来说,无疑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然这里也有现行政府难以驾驭的因素,比如谁一旦拥有了一定的资产或财富,那他就很容易更加富有,因为他拥有房产、利息和股票收入,同时利还可以滚利。这就使得人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很难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明镜周刊》披露的“贫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德国三分之一的贫困家庭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依然未能摆脱窘迫的经济状况。中等收入的家庭也鲜有进入上流社会的。即使有,也主要是靠继承的财富。

  穷人难以改变命运的更深层原因在于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贫困报告”显示,富裕家庭的孩子上文理中学的几率是贫困家庭孩子的2.7倍。也就是说,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绝大部分上的是专科学校。专科学校的毕业前景是技术工人,当然也可以上大学,但概率极低。在大学校园里攻读的学生中,来自家庭生活比较优越的子弟与穷苦人家孩子的比例是7.4比1。而德国18岁以下穷人家的孩子有110万,其中又有许多人来自单亲家庭。他们当中能够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还不到3%。

  用德国人的话说,德国受教育的机会大多是“继承的”。父母念书多的,孩子大多念书也多。反之,父母受教育少的,孩子受教育也少,这是穷人愈来愈穷,富人愈来愈富,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对于这种教育不公的现象,无论是工会负责人还是执政的社民党高级领导人都认为,各级政府难辞其咎。因为联邦政府是负责大学教育的,而中学教育属于州政府的管辖范围。尽管执政的社民党为了实现社会公正采取了种种措施,例如将儿童补贴提高到每月154欧元,但仍然收效甚微,因为问题没有抓到点子上。

  《明镜周刊》披露的内容在执政的社民党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人要求政府提高财产税、遗产税和贵重物品消费税。石荷州财政部长拉尔夫·施特格纳甚至建议,对高收入者征收“特别贡献税”,因为富人“宽阔的肩膀”理应比穷人和弱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究竟应该怎样做才不致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以致影响经济的发展,又能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毕竟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答案至少要等到“贫困报告”正式发表后,人们才会看到联邦政府的表态和行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