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受伤的亚洲-伤痛写在生者脸上(7)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1:03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的瘟疫控制史

  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疫灾的发
生逐渐增加并呈加速度发生的特征。

  人们很早就发现,疫灾的发生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生。如隋代大业八年(612年),天下大旱,继而发生大疫;宋朝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发生大水灾,次年三月继发疫灾;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接着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早先很长时间里,人们都将疾疫的发生归因于瘟神作怪或阴阳失序,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认识到此地春秋之交长发生疫病跟泉州城内水沟湮阏日久有关,决定兴工清理沟渠。南宋吴芾于乾道二年(1166年)知隆兴府,认为当地百姓多病是因为“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

  通过处理尸体来切断疫疾流行的方法始于先秦。此后,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尸体的做法。南朝梁武帝时,郢城大疫,全城十余万口,“死者十七八”。朝廷遂命给死者赐棺器盛殓,以防止疾疫传染。宋代,官方在灾害过后都会招募僧人掩埋尸体,以度牒为奖励。

  对于疫疾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问题,《汉书》中有了对病人实行隔离措施的最早记录,显示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流行病的传染性问题。到了晋朝,隔离传染病人已成为制度。南朝齐时,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 六疾馆。唐代则是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病患者。从宋代开始,出现大量官办养病机构,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苏轼在杭州设立“安乐坊”,这也是养病机构。此后,元、明、清三代,官方设置的医疗机构除了药局外,其它则渐呈萎缩局面。不过,由于民间慈善机构的大量兴起,对于疾疫的控制方面仍较有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