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东盟海啸峰会:赈灾和预警机制都要不惜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5:22 中国青年报

  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当地时间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幕,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在本次会议中,三大问题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一是救灾援助是否充足?能否满足灾民需求?二是联合国能否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规
模救援行动中担负领导责任?三是亡羊补牢之策———印度洋海啸预警机制能否如愿建立。

  还需要近10亿美元的赈灾款

  在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告诉各国领导人,这场天灾可能已造成超过15万人死亡,另有5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流离失所。不仅如此,灾区现在正面临缺乏食物、洁净水、衣物、住宅和卫生医疗而造成的第二轮死亡浪潮。从长远看,受灾的人们还将面临第三轮绝望浪潮,因为他们不能恢复自己的生活、家园和社区。

  “尽管我们无力阻止海啸,但我们有能力阻止那些随后的巨浪。”安南说,现在的救灾工作仿佛“在与时间赛跑”。在未来的6个月内,为了满足大约500万人的人道主义需求,还需要约9.77亿美元的赈灾款。

  安南的弦外之音就是:不仅要承诺,还要马上兑现。

  在本次会议之前,国际社会已经承诺为灾区提供总数约40亿美元的援助。但许多人道主义援助机构警告说,除非这些承诺的援助资金和物资马上送达最需要的灾民手中,否则灾区的死亡数字可能翻番。

  这次地震和海啸发生整整一年前,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古城巴姆遭遇大地震,3.1万人死亡。国际社会承诺援助10亿美元,但伊朗总统哈塔米说,时至今日,只有1700万美元到位。

  不惜代价建立海啸预警机制

  会议通过宣言的重要内容就是在印度洋沿岸建立海啸预警机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就救灾和重建工作提出了7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将邀请东盟各国、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国际组织专家参加1月25至2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中国政府愿意帮助周边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建立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台网,以即时交换与评估相关信息,预报、预防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美联社援引印尼外交部官员的话说,许多国家都承诺帮助建立预警机制。“我们期望经过这场大灾之后,建立这一机制的愿望更强烈,我们期待它成为现实”。

  日本是首相小泉纯一郎6日确认,东京将加入建立预警体系的国际合作,并将在订于18日至22日在神户举行的自然灾害世界大会上就此辟出专门议程。

  澳大利亚科学家也正在设计一个印度洋海啸预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30个地震仪探测地震,10个潮汐测量站和6个报告深海状况和海啸的特别浮标。整个体系,不包括报警通讯设备可在1年内建成,耗资约2000万美元。

  此前,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5日宣布,该组织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合作,拟定迅速改善印度洋海啸预警机制的具体建议,并计划将建议草案提交神户自然灾害世界大会上审议。

  印尼总统苏西洛在会议上表达了不惜一切代价建立预警体系的决心。“作为国际社区,我们今天不能再考虑造价了,这样在未来我们就不用再计算生命损失。”苏西洛说。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