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读图看故事人间满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01:43 东南早报

  印度洋海啸夺去超过15万人的生命。但也有一些幸运者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国际媒体报道了他们可泣可歌的的故事。在这些奇迹中不仅仅有幸运的色彩,也闪烁着智慧、真情和毅力,闪烁着在生死一线之间迸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

  背着三岁妹妹脱险

  2004年12月26日,海啸袭击了印度偏远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3岁的小女孩西塔拉克希米的妈妈把一张钞票塞到她的手里,让她不要哭。这是她最后一次以这种方式安慰自己的女儿。女孩的爸爸妈妈和三个哥哥都未能逃脱这场海啸的魔爪。只有她和她14岁的一个哥哥幸存下来。在海啸袭来时,这个小男孩凭着大人般的勇气,把自己的小妹妹抱在怀里,奋力往高处跑去。

  家犬救主

  罗摩克里希纳一家住在印度本地治里北部、离海边不到40米的一座小棚屋内。2004年12月26日的早晨,男主人罗摩克里希纳刚出海捕鱼归来。当他忽然看见汹涌而至的巨浪时,他爬上活动中心楼的房顶向楼下的妻儿奋力疾呼道:“快跑!”此时,他惊惶失措的妻子桑耶塔却不知该如何用两只手带走3个年幼的孩子。她只得抱起两个较小的孩子,并告诉7岁的大儿子迪纳卡兰说:“巨浪朝家扑来了,跟着妈妈快跑!”海水舔食着桑耶塔的脚跟,她抱着两个孩子向一座小山坡上疯狂奔去,但此时7岁的迪纳卡兰却没有跟着她,而是跑回了他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家。当桑耶塔发现迪纳卡兰不在后面时,她痛苦地认为再也见不到他了。然而桑耶塔没有想到,她家的狗正在这生死关头替她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儿子。当看见小主人迪纳卡兰跑回了家,罗摩克里希纳家那只脏兮兮的、名叫塞尔瓦卡兰的狗也立刻冲了回去。它用尽浑身力气,强行把不知情的小主人拖出房屋,带上山坡。

  塞尔瓦卡兰是只漂亮而温顺的狗。它从不大声吼叫,也从不反抗3个小主人爬到它身上玩耍。每天晚上,它都喜欢挤在主人一家人中间睡觉,尽管它曾多次被赶下床去。平时,塞尔瓦卡兰除了护送小主人迪纳卡兰上下学,就是同另外两个小主人玩耍并向主人讨吃的。

  孕妇惊涛骇浪下产子

  34岁的拉克希米·纳拉扬·罗伊是一名人力车夫,他与妻子娜米塔·罗伊正企盼着第二个孩子在新年过后降生。2004年12月26日,突然地动山摇。拉克希米赶紧拉着娜米塔和6岁的儿子逃出房子。他让妻子和孩子坐上自己的人力车,拉着他们向山上逃去。仅仅几分钟过后,拉克希米的房子就与村中数以百计的房屋一起被夷为平地。700多名村民和拉克希米夫妇一起逃上了小岛的制高点避难。几小时后,在一片漆黑的森林里,娜米塔出现了产前阵痛。幸好人群中有一名护士,女人们手忙脚乱地用逃难时匆忙带走的纱巾为娜米塔支起了“围墙”,人们用树枝和干叶子不断地烧热水供她使用。大地不断地颤抖,娜米塔2004年12月27日凌晨4点终于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为了让妻子得到及时救治,拉克希米和朋友们便用手将娜米塔举过头顶,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跋涉,终于将母子平安送到布莱尔港医院。

  那里的医生为这个宝宝取名为“苏纳米”,也就是“海啸”的意思。

  母亲舍身救子

  这名勇敢的母亲名叫卡琳·斯瓦尔德,是一名瑞典女警察。据她回忆,当海啸袭来时,她正和自己的丈夫拉斯、弟弟波尔以及三个孩子在海滩上游玩。卡琳说:“我看到一道白色的水墙从地平线上向海滩逼近,游客们开始尖叫:‘快离开海滩,快离开海滩!’我也开始朝正在海水中玩耍的弟弟波尔和3个孩子大喊:‘快上来,快上来!’可是因为海滩上的噪音,相隔200米远的他们根本听不见我的话,他们也不知道背后的巨浪正朝他们冲来。所以我开始朝他们狂奔而去。卡琳的丈夫拉斯也发现不妙,朝孩子的方向奔去。在卡琳离孩子近20米远时,咆哮的海浪将她的3个孩子14岁的安顿、11岁的菲利浦、10岁的维克托和她40岁的弟弟波尔一起卷进了翻涌的巨浪中,接着吞没了她。奔涌的海浪将卡琳掀到了一块高地上。卡琳道:“这时,我想我的家人一定全都死了,我的孩子全都死了,我的生活彻底崩溃了。”大约10分钟后,四处寻找亲人下落的卡琳突然发现她的家人全都站在一块更高的高地上,悲喜交加之下,她简直惊呆了。我们全家紧紧拥抱在一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