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印尼班达亚齐灾区国际救援六大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20:44 人民网

  “没想到这一次来救援,困难会这么大。”曾经参加过多次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领队田义祥,这样评价这一次的救援行动。

  到1月9日为止,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班达亚齐灾区展开救援行动已经10天。“国际救援就是不断遇到困难,又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赵和平领队的这句话简简单单,但是记者在现场却有很深的感受。

  困难之一:灾区情况不明

  中国是最早到达班达亚齐的国际救援队之一,与联合国现场协调官员同一天抵达灾区。当时,救援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灾区情况不明:灾区的伤亡情况如何?哪里受灾最为严重,最需要救援?灾民的伤病情况如何,伤员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当地的医疗机构情况如何,是否还在运转?……

  无数个问题摆在救援队面前。“要实施及时而有效的救援,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最重要的是清楚地了解灾区的情况和灾区的需要。”赵和平领队说,“而这些我们都没法提前了解。”在地震及海啸发生后最初几天,全世界对印尼班达亚齐灾区都很不了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斯里兰卡最严重,没想到却是这里最严重。”由于亚齐省的灾情太过严重,甚至出现了不少“绝村绝户绝镇”的情况,基础设施在海啸中严重被毁,电力、交通、通信都几乎完全中断,灾区的信息难以准确和及时地传递出去。

  不仅如此,由于在海啸中受到严重破坏,市政府所在地成为一片沼泽,大量官员死亡和失踪,政府机构几乎完全瘫痪,救灾工作无序而凌乱。联合国现场协调官员卡尔斯说,这是我经历的最困难的一次救灾,几乎很难得到当地政府机构的配合和协助。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国际救援队没有等待,他们立刻派出灾害评估专家黄建发和张晓东到灾区现场考察;同时派出医疗分队到班达亚齐机场为灾民巡诊,同时向灾民了解当地灾区的情况;派出联络人员向先行到达的新加坡救援队、马来西亚救援队、印尼当地驻军和当地救援机构了解情况,探讨合作救援的方式。

  很快,多管齐下的方式取得收效,救援队的工作在第二天就全面展开。又经过不断的了解、摸索和实践,几天后,救援队的工作变得有序而有效。每天派出一个搜救小组进行灾难现场清理,派出3~5支医疗小组到各处展开医疗救助。

  困难之二:卫生环境恶劣

  灾区的卫生环境之恶劣,常人难以想象。

  展开救援的前几天,灾区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得到清理,海啸过后海水是灾区很多地方变成沼泽。半个城市已经成为废墟,一半以上的建筑被毁,裸露腐烂的尸体在城市中比比皆是,大量的尸体堆在大街边。当地的气温高达30多度,经常下雨,很多尸体已高度腐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呼吸。

  由于灾区伤亡情况太严重,绝大多数医院在海啸中被毁,交通又基本瘫痪,伤员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又无法被运往其他地方的医疗机构。很多伤员出现了感染、化脓、病情恶化的情况。而且,灾区人尸混杂的现象非常普遍,经常能在灾民居住的帐篷附近看到尸体。1月7日,在灾区的两个难民营,还出现了霍乱病例的报告。

  “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才能去救助别人。”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理念。为了保证在救援过程中不倒下,救援队采取了很多措施。队员们每天执行完救援任务回到营地,都要将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设备、器材进行消毒,对暴露在外的皮肤要用消毒纸巾进行擦拭。队内每天还给大家发放维生素、营养粉,帮助队员提高免疫力。

  我们的营地建在草地上,帐篷里满地都是青草,草地上的青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里的随处可见的蚊子和蟑螂。疟疾、登革热和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都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这里的蚊子防不胜防,被叮一下马上就会起一个大包。平时在营地内,队员们都会反复抹花露水、清凉油,使用消毒液对周围进行消毒。除此之外,外出巡诊的队员早饭也是尽可能多吃,不是野战食品好吃,而是要积蓄能量,因为外出后,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一天都不能吃东西。

  困难之三:缺乏交通工具

  交通问题一直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赶往灾区的过程中,我们就先在吉隆坡滞留了6个小时,又在印尼棉兰滞留了10多个小时。

  到达灾区之后,交通工具又成为救援队员们费神费力的一块“心病”。大灾造成了班达亚齐城市功能瘫痪,交通不畅,缺乏车辆,更缺汽油。我们的救援队经常是分几路一起出动,要深入灾区现场,深入乡镇和灾民点,这些都离不开对交通工具。

  受灾后的班达亚齐,有50多个灾民安置营,最大的超过1万人。我们的医疗分队在巡诊的过程中,要到不同的灾民营去,这些灾民营相距一定的距离。因为没有交通工具,队员们有时要步行,有时要在街上拦车,这无疑降低了救援的效率。

  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安排下,救援队的营地设在班达亚齐机场,要找到去市区和灾民点的车辆并不容易。医疗小组去灾民点,往往站在烈日下拦了很长时间的车,可是司机往往会告诉我们汽车没有油了。由于油料紧缺,这里的加油站全部都由部队维持秩序,我们必须拿人民币兑换了当地的货币才能交给司机加油。

  在找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故事。一次在城区里,医疗队急着赶往一所医院,大家分头跑到街道上拦车。就在队员们为一位警车司机肯帮忙而高兴的时候,不料这辆警车的轮胎突然爆了,好在警察又急忙调配了另外一辆车将大家送到了目的地。另外一组队员在搭顺风车时,无意中拦下了当地市政府食品卫生部部长的专车。这位部长一听介绍,当即同意将队员们送到医院,还亲自带着队员们找到医院负责人接洽。 更多的时候,队员们很难搭到顺风车,这时候就需要花钱搭当地的“出租车”。这里的出租车实际上就是三轮蹦蹦车,用两轮摩托车改装后侧面加一个垮斗,就成了出租车,车钱也不固定,可以讨价还价。

  困难之四:交流沟通不畅

  语言不通是救援队遇到的另一大障碍,而且仅凭队员们自己很难克服。

  在班达亚齐灾区,懂英语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伤病员都不懂英语。医生和患者之间往往只能用手势和简单的英语单词沟通。在医治外伤的时候,这种状况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是遇到病人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如果不能深入沟通,则很难对病人进行充分有效的诊治。

  为了改变被动的情况,中国救援队在救治当地灾民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寻找既懂英语又懂当地语言的志愿者作翻译。有一个男子,他家13口人都在海啸中死去了。他把帮助中国救援队当作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困难之五:天气变化无常

  班达亚齐地处热带,三面环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现在又时值雨季。时而万里无云、酷热难挡,忽又暴雨倾盆,溽湿难耐。变化无常的天气给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队员们白天战高温、斗酷暑,连续奋战;晚上要忍湿热、驱蚊蝇、备物品,直至午夜。

  到达灾区的第一夜,在机场露宿的队员们就被一场暴雨浇了一个“透心凉。”第二天上午,记者统计了一下,4个小时的时间里断断续续下了10场雨。雨后的天气并不舒服,强烈的阳光使空气十分湿闷。我们的队员大多数都从正处在严寒中的北京而来,对于这里的天气很不适应,几天下来,不少队员的皮肤被晒爆了皮,还有不少队员出现了湿疹的症状。领队赵和平的湿疹症状尤其严重,多日未见好转。

  这种天气对中国救援队展开救援和医疗救助也有影响,队员们出门巡诊的时候,为了能多诊治一些灾民,都尽可能多带药品,很少带雨具。这样以来,一天被淋个一两次已经是“家常便饭”。

  1月9日,一场罕见的连续的暴雨袭击了班达亚齐机场,和其他国家救援队营地遭遇一样,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大本营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由于雨太大,队员们及时把医疗物资彻进了防水帐篷中,但是所有的6顶队员们居住的帐篷都进了水,有几个帐篷的水深超过15厘米。队员们和暴雨展开了一场较量,铁铲、脸盆、茶杯,能用的工具都用上了,挖排水沟、筑拦水坝,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未来的日子里,人和天气之间的斗争还将继续。

  困难之六:后勤补给不易

  “紧急救援行动不仅需要是强大的医疗救助能力的体现,也同样需要强大的综合保障能力。”参加过3次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告诉记者,与前两次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国际救援相比,此次在班达亚齐,后勤补给难度更大。

  “由于当地政府机构全部瘫痪,我们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田义祥说,“来到灾区现场,无法找到当地官员进行协调,没有水、电,没有汽油,甚至连一个向导也找不到。”一切都要靠中国国际救援队自己解决。队伍一抵达驻地,搜救队兼后勤分队的小伙子们就迅速选址安营扎寨,寻找水源和油料。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棉兰转机期间,由于要先把医疗物资带往灾区,一大批食物和水没能随机运走,只能雇用当地的货车送往班达亚齐。按照约定,货车应该在我们抵达灾区12个小时后运到,但是40多个小时后,货车还没有到达,而且救援队和货车司机还失去了联系。就在救援队不抱希望,开始积极寻找其他补给渠道的时候,货车到达了大本营。讲诚信的司机对记者说:“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虽然路况很差,又有很多波折,我一定要把食物送到,让你们能安心的救灾。”

  救援队员们白天在酷热中紧张的开展医疗救助,每天接诊的人数超过800人,体力消耗很大。“要让他们及时恢复体力,需要在后勤保障中体现人文关怀,后勤也是战斗力。”田义祥说。

  队员们的食品除了方便面和罐头外,还增加了携带方便的压缩食品。这种食品只要加入凉水就能自己加热。医疗队员们还每天为大家发放维生素,提高队员们的免疫力。队领导更是委托新加坡救援队代购了400个橘子和苹果,让大家都能吃到水果。

  为了避免以往救援时出现如厕难的问题,救援队还专门带来了便携式冲水马桶。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疾病,医疗分队还为队员们准备了40瓶花露水和20瓶杀虫剂。针对班达亚齐两个灾民点出现霍乱的情况,队领导在提醒队员注意饮食安全的同时,还添购了4个烧水壶,保证大家喝上开水。

  虽然在灾区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经历过多次考验和长期训练的队员们依然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竭尽全力去克服,尽可能多地为当地灾民解除病痛。 人民网赴印尼特派记者 赵亚辉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