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啸给世界一个机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09:25 金羊网-新快报
  文/三石

  把发生在印度洋的这场世纪海啸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一点也不过分。只不过,这次人类所面对的敌人不是法西斯主义,而是一场“天灾”。

  这场灾难直接涉及的国家有40多个,超过“二战”直接参战国的总数。截至1月8日,外国游客遇难和失踪的人数超过7700名,是自“9·11”恐怖袭击以来,西方国家死亡或失踪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繁忙”的灾后现场,人们也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场。这里,有不断降落的美国直升机,有缓缓驶进港口的澳大利亚两栖补给舰,有频频升降的新西兰“大力神”运输机,有冲上岸边的法国“乔治-利古斯号护卫舰”。

  “这里到处是穿着各国军服的人,他们不停地在这里忙碌、穿梭,整个就像个战场。”来自英国的一个记者如此描述。

  刚刚经历过战争、恐怖主义的一年,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这就是海啸带给世界的机会。

  全球化的机会

  全球化时代,“地球村”似乎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享受好处的国家———发达国家的说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失去的远远大于所得,因此,对于这个词汇,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漠然甚至厌恶。原因是,在这个“村子”里,有着太多的不平等,富人和穷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二者之间的沟壑总是难以跨越。
海啸给世界一个机会(组图)
于是,在举行各种国际会议的场内场外,我们总是能听到反全球化的声音。

  而这场突出其来的“世界大战”因为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自然灾难,使得地球似乎有了空前的凝聚力。从富裕的欧洲、经历灾难的亚洲到贫穷的非洲,从政府首脑到普通百姓,人们都在出钱出力,都在为灾难后的世界做点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洋海啸可能是全球化时代的第一次灾难,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一次。

  这个时候,没有人关心朝核危机,没有人关注布什即将到来的豪华就职典礼,也没有人再强调反恐的重要性。世界因此变得单纯而干净,为了同样的目的———挽救人类的家园。这个时候,没有穷国富国之分,没有东西南北的界限,地球成为了一个新的符号,正如一个法国人所说,“此时,我们都是亚洲人”。

  与以往相比,这次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以后,国际社会很快就作出了反应。不到一周的时间,来自全世界的捐款便“堆积如山”。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援助的副秘书长伊格兰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由得感慨,“一个星期内承诺的捐款,比联合国一年之内得到的人道主义援助还要多”。

  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还出现了“捐款竞赛”现象。欧洲媒体报道称,在这次印度洋海啸捐款中,美国含有与欧洲一比高低的意思。美国讥讽法国捐款少,法国则反驳称,其救援款比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2%,美国却只有0.15%。

  当然,这种“捐款竞赛”并不排除一些国家有其政治方面的考虑。但舆论认为,这种竞争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心的竞争”,对救援工作有好处,也对加强“地球村”意识有好处。因为,若以后再发生同样的情况,就会自然形成一种“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压力———谁不积极帮助参与,就会受到批评和谴责。

  “我宁愿看到这种‘同情心的竞争’,而不愿看到没有同情心。”伊格兰评价道。

  在这一方面,伊格兰深有体会。最初,他曾公开批评某些发达国家的捐赠“吝啬”,后来,那些国家的政府立即遭受了来自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不得不迅速增加援助,从而在全世界掀起了灾难救援的高潮。

  可以说,重灾后的世界,更应该珍惜和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也就是,重建地球村的机会。

  这个“村子”里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协商合作,共同来解决。“当这一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的时候,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主义就会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联合国的机会

  自“9·11”以来,联合国作为地球村家长的角色就屡屡被“偷换”和嘲笑,特别是伊拉克战争,让联合国的威信一落千丈。

  就在两年前伊战开始时,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陶文钊研究员就断言,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

  此后的联合国,可以用“丑闻不断”来描述:从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丑闻到非洲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性丑闻,一桩桩都撕裂着这个国际社会的当家人。

  “联合国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如此描述联合国成立近60年来的窘况。

  而海啸,则给了联合国当好家长的一个机会。直至目前,从联合国秘书长本人,到联合国下属的各个组织机构,都表现出了联合国要抓住这个机会的决心。

  在雅加达1月6日举行的国际赈灾会议上,东道国———印尼总统苏西洛指出:“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我们需要马上得到帮助,我们还需要协调性的帮助。”

  苏西洛指的“协调性”帮助,无疑是呼吁联合国在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人道救援行动中充当总指挥的工作。苏西洛在会上呼吁,安南马上任命特别代表,总管和协调受灾国的援助和重建工作。

  同样,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宣布,解散上周刚刚成立的救灾“核心集团”。

  “这个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荷兰组成的临时团体在实现促进援助行动的初衷后,将开始在联合国旗下工作。”鲍威尔代表美国政府重新接纳了联合国这个家长。“我们认为受灾国政府拥有重建自己国家的优先权,但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国际援助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欢迎联合国的协调作用。”
海啸给世界一个机会(组图)
美国的机会

  “9·11”后的两场战争,即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令许多国家对美国傲慢的单边主义作风心生反感。虐俘丑闻更是激起全世界的一片“责骂”。有人断言,美国因此留下的丑陋的国际形象,至少在50年内难以改变。

  没想到,刚刚过了一年,美国就有了“天赐良机”。

  “这次灾难是美国迅速改变其国际形象的绝好机会。美国要告诉世界,反恐没有夺走一切。美国和整个国际社会仍然是休戚相关、团结一致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安全项目高级顾问弗兰德里克·巴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事实上,这是美国自越战后在南亚展开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行动。除了捐出3.5亿美元的赈灾金额外,美国航空母舰“林肯号”1月1日已经抵达印尼。

  “林肯号”上共有12架海鹰直升机以及2万多名美军。而在泰国,越战时期的美国空军基地乌塔堡,如今也成为美军救灾飞机的作业中心,6架巨型C-130运输机起起落落,运送医药和医护人员前往雅加达以及苏门答腊的棉兰、亚齐等地协助救灾。“美国还将派遣近15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1艘气垫船和20架直升机赴海啸灾区协助救灾。”美国媒体透露。

  尽管有人对美国的善举用意看法不一,但普遍认为华盛顿此举无疑是改变其国际形象的一次机会。这一点,就连美国人自己也直言不讳。

  据说,一位美国大兵在运送救灾物资到灾区后,心情愉快地告诉媒体,“这种感觉太好了。在连声说‘谢谢’的灾民面前,不用面对伊拉克人仇视的目光,我喜欢这样。”

  目前仍无法确认,华盛顿会否从此次海啸赈灾中放下“老大”的架子,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重新融入国际大家庭。毕竟,经过布什单边主义的不断洗礼,美国人已经失去了自我界定。

  但起码,这次海啸天灾,让美国人有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正如宾夕法尼亚布卢姆博格大学教授、时事观察家沃尔特·布莱史所说,“我们(美国人)无法、也绝不能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而任意妄为。当我们想做某些事时,我们必须理解,美国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

  (子琦/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