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诺贝尔奖得主出书抗艾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1:34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1991年,南非女作家内丁·戈迪默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人注目的人物。现在,这位已经81岁高龄的女作家再次走入媒体的闪光灯下。她联合了20名同行,出版一本名为《讲述传奇》的书,并计划将所有收入全部捐赠给慈善组织,以此为全球抗击艾滋病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打造豪华阵容

  戈迪默的这个想法由来以久。她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年半之前曾看见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慈善演唱会,……那时我就想,太糟糕了,我们这群作家竟然在这件事情上保持沉默,无所作为。”

  于是,戈迪默开始给一些作家朋友及其他素未蒙面但自己颇为欣赏的作家写信,邀请他们每人贡献一篇短篇小说,编辑成一部短篇小说集,为抗击艾滋病募捐。“我认为,如果他们(音乐家)可以站出来演出,”为抗击艾滋募捐,“我们(作家)就可以坐下来创作。”

  所有接到邀请的作家都欣然接受了建议。200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当天,戈迪默努力的成果———《讲述传奇》同时在美国和其他十几个国家出版发行。

  《讲述传奇》由21个短篇小说组成,大多数故事侧重描写人类的死亡、疾病和孤独。21位作家均赫赫有名,其中包括5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冈特·格拉斯,当然还有戈迪默本人,其他作家如约翰·厄普代克、伍迪·艾伦等。

  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死亡之旅》讲述了一名身患绝症的中年男子面对死亡时,产生怀疑、恐怖并最终接受事实的心路历程。

  呼唤社会关注

  戈迪默将如此众多的文坛大腕网罗在一起,自然经过精心考虑。她说,“如果音乐界的著名人物集聚在一起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那么作家们联合起来发出的号召同样会得到广泛关注”,这样就能募集到更多钱款,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目前全球有4000万人感染艾滋病,从1981年艾滋病发现至今,超过2000万人被夺去生命。触目惊心的数字让这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感到震惊,他们呼吁人们尽快行动起来,为疾病的防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厄普代克表示,“最糟糕的是我们对它(艾滋病)假装看不见。……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从没想过核战争的问题。在本世纪,我们又让自己不要去理会艾滋病。”

  还有作家表示:“艾滋病流行的危险真实存在着。悲哀的是,我们现在拥有控制这种疾病传播的力量,却无动于衷。”

  在美国,《讲述传奇》一书由美国皮卡多出版社出版,首批印刷了4万册,售价14美元。据出版商介绍,该书目前销量不错。

  21名作家集体义捐的行为也感动了其他人:13家出版商已经表示,愿意将收益用来抗击艾滋病;一名译者愿意放弃报酬:美国博德斯连锁公司也提出捐赠。

  家乡直接获益

  此次慈善行动的直接受益国还是戈迪默的故乡南非,因为该书的所有赢利将被赠予南非的一个民间抗艾滋病组织———治疗行动运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南非艾滋病感染者最多,已超过500万。

  戈迪默还对婴儿给予了特别关注。数字显示,到2005年,每5名南非婴儿中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

  救援人员在约翰内斯堡附近开设了一家救济院,已接纳了30多个因感染艾滋病毒被抛弃的婴儿。戈迪默说:“婴儿们住在这里,死在这里。警察从公共厕所里,街上的垃圾桶中发现了他们。”

  戈迪默的义举给治疗行动运动主席扎奇·艾哈迈德留下了深刻印象。扎奇今年41岁,身患艾滋病。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扎奇说:“制药公司追求利润、官僚机构漠不关心……都让穷人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尤其是在我们国家。”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内丁·戈迪默

  内丁·戈迪默1923年生于南非,9岁时开始写作,15岁开始发表作品。她的成名作是1970年出版的小说《对体面的追求》。迄今,她已发表了数十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戈迪默的小说写作中心题材是描写种族歧视政策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恶果。1991年,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