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阿巴斯:阿翁的“政治发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2:16 济南时报

  阿拉法特的“政治发妻”

  时局的动荡不安和童年生活的流离颠沛,磨砺出阿巴斯从小自力更生、勤奋努力的性格。马哈茂德·阿巴斯,别名阿布·马赞,于1935年出生在巴勒斯坦的采法特。

  1948年,采法特城遭到了犹太人武装组织的袭击,随后城市也被侵占,迫于无奈,阿
巴斯只好和家人一起逃到叙利亚,他们变成了那里的难民。在他12岁的时候,为了打工救济家人,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两年后,他又跨进了校门,并完成了他的初中学业。毕业后他边去当老师边在家继续学习,阿巴斯凭着毅力获得了高中文凭。之后他进入大马士革大学进一步学习并在1958年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后来,他又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学院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和他的盟友们共同筹建了一个秘密的民族组织,这就是在1965年正式成立的著名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又名法塔赫,如今是巴解组织的主流派。阿巴斯就是法塔赫中央委员会的成员,1980年阿巴斯进入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后来担任执委会总书记。

  1994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之初,他没有在内阁中担任任何职务,但保持着仅次于阿拉法特的“二号人物”地位。

  阿拉法特与阿巴斯,两人的形象、性格截然相反。前者数十年来一袭军装,一块黑白格方巾,形象深入人心,可谓巴勒斯坦“教父”,无人可以挑战他的绝对权威;阿巴斯穿着西化,很少抛头露面。阿拉法特擅长“鼓动性”演讲,表情丰富,手势夸张;阿巴斯则回避媒体,离群索居,言语平实。

  巴勒斯坦的“鸽派”

  阿巴斯是个为民众着想的领导者,他毕生都在努力为巴勒斯坦创造一个和谐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他被认为是竭力寻求解决巴以冲突方法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尤其在对待巴以冲突这个问题上,他主张与以色列人谈判,发动与犹太人对话的和平主义运动。从1964到2000年间,他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的民族与世界关系这个部门的领导,并为此做了不少工作。

  是他,于1978年间创建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城市联谊计划”,此举增进了巴勒斯坦与阿拉伯国家一些城市的友谊;是他,作为巴解组织谈判核心人物先后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与以色列进行了14轮秘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了巴以第一个和平协议,即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则宣言,也因此阿巴斯被誉为“奥斯陆协议”的巴方设计师;是他,积极推进了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的进程,和会召开后,他又出任巴方代表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因此,阿巴斯被誉为“奥斯陆协议”的巴方设计师。他还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署了不少重要协议,对祖国的安定作了不少努力,像1993年他代表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了“1993年和平协议”,在1995年,他又代表巴解组织去华盛顿特区签署了“过渡条约”,这些都见证着他为巴勒斯坦的安定作出的努力。

  作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的“鸽派”领导人,他始终主张和以色列人进行和平谈判,实现建立在公正和国际法基础上的公平、全面的和平,积极呼应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在长期和以色列左派人物的接触中,他赢得了一定的声望,但同时,他的某些言论也引起了一些人员和组织的不满,他曾提出“纳粹只杀了几百个犹太人,而不是600万人”这个观点,虽然他近年来已正式撤回其中的一些言论,但对于近代史学家和犹太人来说,实际是一种学术上的捏造和对受害民族的轻视。阿巴斯遭到了激进组织的抨击,当他在大选前访问加沙地带时,哈马斯拒绝与其会面,并声称“因为哈马斯不愿被世人认为是支持法塔赫”。尽管如此,阿巴斯的和平谈判立场并没有改变,仍坚决不为此向激进组织低头道歉。

  与中国关系密切

  阿巴斯同其他法塔赫领导人一样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1964年阿拉法特曾秘密访问中国。在毛泽东主席的时代,中国是第一个(除阿拉伯国家以外的国家)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惟一合法的代表。在邓小平总书记时代,中国是第一个(除阿拉伯国家以外的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88年所宣布的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在江泽民主席时期,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平进程,为推动巴以和谈作了不懈的努力。在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更多地参与中东推和促谈。

  阿巴斯本人曾先后3次来中国进行单独访问。阿巴斯私下称,他每次来中国,中国的面貌都有很大变化。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是在阿拉法特去世前一个月进行的,他跟胡锦涛主席就中东局势和巴以冲突交换了意见。他当时发现,胡锦涛主席对中东局势和巴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非常了解。阿巴斯和历任中国领导人都很熟悉。(孟祥君编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