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更高层次的经贸博弈,中国呼唤“商务外交”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0:3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从2005年开始,随着入世后主要领域所做的开放承诺陆续进入终点阶段,中国将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同时,也将迎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进入WTO后过渡期,如何未雨绸缪,应对贸易摩擦成为当前必须直面的问题。中国应尽快进入规范应对轨道,呼唤“商务外交”时代的到来。

  文章提到,这里提出的“商务外交”是指国家间协调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的外交行为
。其基本主体是国家,尤其是指负责对外经济贸易事务的政府机构。而其基本内容则是指由国家主体制定经贸发展政策,通过外交方式协调国际贸易纠纷。之所以强调商务外交,就是希望任何摩擦在总爆发前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得到解决。当前,正是需要学会运用协调的手段缓解矛盾,把贸易摩擦弱化,而不是推向法庭。

  文章还提到,商务外交强调在一定程序模式上解决贸易摩擦。商务外交运作有自己的规律和模式,可以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阶段,需要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也需要外国企业和政府的参与。在国内阶段,政府要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要向政府反映利益倾向,动员政府支持自己。在国际阶段,政府要通过谈判等手段和外国政府打交道,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如果谈判不能解决问题,政府就要考虑运用WTO机制。而正确参与商务外交运作的两个阶段并不容易,这两个阶段都要求有一套国内和国际制度程序相配合。

  文章指出,商务外交强调长期战略,讲究战术技巧,而不是出了一件事情应付一件事情。回顾2003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采用散打战术,分别对彩电、纺织品、家具和人民币汇率发难。散打有利于美国在国内加强制造舆论的频率和强度,能蛊惑民心。散打战术也容易使中国措手不及,乱了方寸,而我们也的确乱了方寸,缺乏应有的战术。事实上,应采取通盘的战术,把这一系列问题互动起来,放在一揽子的框架中去和美国谈判。首先各种议题是可以挂钩的,我们要采购你的飞机,你就应该在彩电上手下留情;其次,政治、外交和经济要挂钩,在美国扩大对华贸易制裁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中美两国在外交、军事、反恐和朝鲜核问题等重要领域的谈判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甚至可以看到政治关系步入“蜜月”与经贸关系争吵加剧同时并存的现象,其实,更应该利用政治上的“蜜月”来促进中美贸易关系。

  文章还指出,商务外交强调企业作用。企业不是商务外交的主体,因为企业不具备国家主体所拥有的法定的外交权力,但企业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因为所有商务外交事件都与企业产生关联。入世三年,中国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规则战略的威力。入世之初,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反倾销,而今,我们已经熟悉了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标准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新花样。中国企业正不断成熟,在市场竞争的打压下,中国企业成为运用规则进步最明显的群体。

  文章指出,政府要成为商务外交最有作为的主体。政府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运用商务外交谈判等工具为企业谋利益。政府对经济贸易的过程管理应包括预警系统管理、调查跟踪管理、案件处理过程管理和事后跟踪评估管理等多个环节。政府还应该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信息渠道,一个是制度渠道。信息渠道是为企业提供经贸信息的传递渠道,制度渠道是帮助企业进行经贸活动,解决贸易纠纷的制度路径。而所谓畅通,也包括两种畅通,一种畅通是国内企业与政府间的畅通,一种是国内与国际间在信息与沟通机制上的畅通。

  文章同时指出,对于企业,应提倡把规则当做一种常规战略来使用,不要总打自卫战。西方企业已经把知识产权等WTO规则作为一种竞争武器来制约对手,中国企业要学会这一点。学会先发制人,不要被动挨打,认真学习WTO规则以及与国外经贸制度有关的规则,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在经贸活动中减少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同时,中国企业要参与到商务外交实践中去,要意识到包围中国企业的规则战术将不仅仅是反倾销,还会以更隐蔽更高端的形式出现,要通过娴熟的战术来解决这些保护主义摩擦。

  文章最后指出,行业协会应是商务外交两大角色(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企业和政府打交道需要行业协会,企业参与贸易摩擦的解决需要行业协会,无论从实践上和法律上,行业协会都被赋予了足够的权力。但是,中国的行业协会还没有真正走入角色,伴随商务外交时代的来临,行业协会也应尽快进入规范的运作轨迹。(来源:中新社/程大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