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题:世纪大救援(国际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6:56 新华网

  记者齐紫剑 王星桥 包尔文

  2004年岁末,印度洋沿岸国家。

  当高高的水墙突然从大海中骤然跃起,又山崩般滚滚压向海滨城市和村庄的时候,一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灭顶之灾降临了。

  这是一场造成罕见的人类集体死亡的灾难,又是一场给更多人带来巨大心灵创伤的灾难。

  15万以上的人失去宝贵的生命、5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流离失所;父母失去了儿女,儿女失去了父母,丈夫失去了妻子,妻子失去了丈夫……;美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一场区域性的灾难,又是一场全人类的灾难。

  在世界范围内,13个国家直接遭遇灾害袭击;在此之外,4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人员遇难或失踪,总数接近7400人。

  一场世纪性的灾难,催生出一场世纪性的大救援。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这场灾难“要求空前的全球性的反应……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这场大救援折射出人类群体团结互助、摆脱困境的不屈精神,折射出人道主义的熠熠光辉。

  八方援助动地来

  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后,灾民们的脸上流露的是无奈,心中充满的是痛楚。他们也许没有想到,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援助会以惊人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降临到他们劫后余生的土地,为他们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之灯。

  中国医疗队、救援队和DNA鉴定专家以最快速度来到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泰国等地;新加坡宣布开放空军和海军基地,为物资援助国提供便利;德国国防军官兵来到印尼受灾最重的亚齐省建立临时医疗中心,该国地震专家救援小组带着警犬在灾区的碎石瓦砾中搜寻幸存者;法国派出军舰、直升机、运输机和医疗队为灾民提供救助;联合国救助和协调小组飞抵泰国普吉岛;海啸发生的第二天,俄罗斯运输机就向斯里兰卡送去首批25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美国动用了军舰和军事人员加入到救援行列……

  现场救援、物资运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从直接受灾的亚洲到远在另一半球的南美,从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到财力雄厚的美欧,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直接、间接加入到了救援的行列;

  ——短短的十几天,全球范围内的官方承诺救援资金超过52亿美元,直升机、大型运输机、驱逐舰、护卫舰和登陆舰形成庞大的立体救援网络;

  ——无论在现场,还是在电视画面中,跃入眼帘的是搜救人员、医疗小分队和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各种困难深入灾区。

  国际救援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展开的。正如在泰国攀牙灾区的中国专家李黎所说,从决定到这里救灾时,他们就做好了在最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心理准备,但灾区的实际情况还是比想象的要严重。非政府人道救援组织“凯尔加拿大”的东南亚项目负责人拉贾尼说:“许多紧急救援队到达灾区后才发现,他们被断壁残垣挡住了去路,因为一切都被摧毁了。”

  但是,灾区的艰难困苦阻挡不了救援者勇敢前行的步伐,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提供了源源不断动力的世界。

  民间捐助汇江河

  在英国,一位老妇人从威尔士的一家邮局领取了她为数不丰、每周120英镑(约合225美元)的养老金,她立刻拿出其中的100英镑捐献给那些远在亚洲的素不相识的姐妹弟兄;在澳大利亚,一位正在遭受干旱困扰的农场主捐出1000澳元(约合756美元),说救人生命比解决他个人遇到的困难更重要;一对新婚夫妇要求亲朋好友把给他们买结婚礼物的钱都捐给灾区;在印度东部城市布巴内什瓦尔,150多名儿童,包括一些街头流浪儿,也把自己的零钱捐给了灾区。

  像这些自己并不富裕甚至尚未脱贫却心系灾民的平民百姓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多得数也数不清楚。他们千里送鹅毛,愿以绵薄之力付出滚烫之心。

  同样值得称道的是,不少政界显要、文体巨星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慷慨解囊: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冠军、德国车手迈克尔·舒马赫一举捐出1000万美元;美国好莱坞著名女影星桑德拉·布洛克率先向美国红十字会捐款100万美元……

  在世界各地,慈善组织、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们发起了在人们记忆中绝无仅有的募捐赈灾行动。

  65岁的退休老人马蒂·瓦尔格伦是芬兰红十字会的志愿募捐者,他从12月28日开始已经连续4天在赫尔辛基市中心街头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做义务募捐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8小时。他说,这是他本人唯一可以帮助海啸受难者的方式。像瓦尔格伦这样的人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有不少人挤出休息时间进行募捐活动。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截至目前,全球民间捐款总额已超过18亿美元。捐款者虽然肤色不同,来自不同阶层,来自不同国家,但却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扶危济困,义不容辞!

  “地球村”“村民”的古道热肠,让人感到了人类未来的希望。

  灾区自救热潮涌

  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是此次海啸的重灾区。严酷的现实告诉当地人:哀怨、悲叹挽回不了生命和财产损失,从不幸中重新站立起来,既要外力的帮助,更需自己的努力。海啸肆虐之后,受灾国民众、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迅速成为灾后第一时间进行救援的力量。

  普吉是泰国南部的一个滨海城市,剧烈海啸横扫之后,这个昔日在泰度假的外国游客首选之地顷刻间面目全非。普吉市政厅成为泰南最大的救助中心,负责救助的泰国官员在救助中心举行的咨询会上郑重承诺:“只要你需要,我们就会做到。”泰国总理他信两下泰南,指挥救援工作,协调军队、飞机、军舰进行搜救。

  在印度,铁道部和航运部源源不断向灾区运送各种救灾物资,很多私人运输公司也纷纷效仿;卫生部派出上千个医疗小组深入灾区,向灾民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并严防疫情暴发;陆海空三军陆续出动1.55万人、数十艘军舰、几十架直升机和运输机奔赴远离印度次大陆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救助灾民和搜救幸存者。

  在印尼,海啸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50万人流离失所,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正在夜以继日进行救灾工作。伊尔哈勃是一位为救援队开车的小伙子,他在工作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自从灾难发生后几乎就没睡几个小时。他的母亲和姐姐在灾难中丧生,他说,现在他就是想自己拼命为救灾多做些事情。

  在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宣布,地震和海啸灾区的重建工作将于2005年1月15日全面展开。包括反对党、猛虎组织在内的斯里兰卡所有政党和组织都接受了她的重建建议。

  灾区国家的自救活动构成了救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温暖了噩梦初醒的当地灾民和海外游客的心。

  来自世界的期待

  世纪救援在行动,世纪性的思考在进行。各国政要、普通百姓面对着同样的紧迫课题、有着共同的期待:人类面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国际社会的救援机制要协调、要高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警报资源需共享;救灾要救急,也要救“穷”;人类要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于灾难,要治标,更要治本。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创下了三个“空前”:灾难严重性空前、救援规模空前、国际协调和协商的时效空前。这场劫难发生仅10余天后,东盟10国、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欧盟、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就聚首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商讨统一协调救灾的大政方针,并就初步的机制和框架达成共识。

  ——领导人们发表将付诸行动的宣言:继续提供紧急援助,要求联合国动员国际社会支持受灾国的紧急计划,要求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一位特别代表协调召开国际承诺会议;

  ——重建家园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短期捐款解救燃眉之急后,国际社会需有更切实的后续行动。受灾的亚洲国家共有超过2720亿美元的外债,为此,中国积极考虑减免重灾国的到期政府债务,支持这些国家的重建工作,并已决定免除斯里兰卡部分到期的政府债务;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在爱丁堡提出:七个工业化国家和巴黎俱乐部的债权国必须做好准备,考虑包括减免债务在内的一切可能手段向受灾国伸出援手。为此,七国财长会议将于2月初在伦敦举行;已就减免债务达成初步共识的巴黎俱乐部成员将于1月12日聚首讨论;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雅加达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充分发挥现有机制的作用,力求“治本”。中国将于1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中国政府愿意帮助周边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建立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台网,以即时交换与评估相关信息,预报、预防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在预防地震、海啸方面富有经验的日本也将于本月在神户举办地震、海啸预警国际大会……

  发生在印度洋的这场全人类的灾难,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同舟共济、共赴时艰的世纪大救援将在世界历史的画卷中写下生动的一页。如果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程,那么,这场世纪大救援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勇气、人道主义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则使这一历程的推进具有了新的意义,焕发出新的生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