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啸救灾中的公共危机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11:39 青年参考

  杨逸中

  这场海啸对国际社会是一次重大打击。海啸直接杀人的第一攻击波已经过去,现在需要警惕的是海啸间接杀人的第二 攻击波,如果处置失当,灾后的疫病流行或将导致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场海啸对国际社会是一次实弹检验。从救灾之初动 员阶段的混乱,到当下救灾后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反思结果,无不暴露出国际社会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方面,仍
有继续改进 的空间。

  海啸过后,美国迅速拼凑出一个美国主导的海啸救灾指挥中心,联合国又迅速取而代之。如果仅仅把海啸救灾中的这 戏剧性一幕简单定名为“联合国大战美利坚”,就失之肤浅,未从这场转瞬即逝的混乱中萃取出应有的教益。

  昙花一现的“美记”救灾指挥中心或许暴露出了美国舍我其谁的自大,但给美国提供演出空间的,却是联合国这个早 已文牍化的最大国际组织的效率低下。

  应对灾难需要资源。只有可以迅速有效调配的资源才是有意义的资源。灾害救助是有技术含量的,高效的救助对专业 技能是有要求的,而军队的日常训练科目仅仅指向备战,所以军队并非救助各种灾害的多面手。在应对地震和洪水等各种自然 灾害时,动用军队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成为通行的做法,是因为至少在救灾初期,军队动员的高效性完全可以弥补其在 专业上的不足。

  故贴切而富有教益的解读是,美国以其无出其右的动员能力拼凑出了一个短命的指挥中心,不仅是联合国机构到位之 前的合理过渡,甚至也是联合国机构尽快到位的一个驱动。

  个案驱动不如制度驱动,现在需要的是尽快建起一个国际公共危机常设协调机构。该机构的建立将有利于灾区,有利 于国际社会,甚至也有利于美国。灾区将因此获得及时、有序、切实的救助,国际社会将得以彻底从框架安排上杜绝美国的操 作空间,至于美国,则得以避免行动迟缓时的冷血大帽子和行动过速时国际社会的狐疑目光。

  当下创设国际海啸预警救灾机构的倡议令人哑然失笑。海啸不是国际公共危机的惟一科目,引发海啸的陆上地震、日 益隐现危机禽流感的同样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人类灾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是幼稚的。

  政治层的国际公共危机已经有联合国安理会打理,非政治层的国际公共危机也需要交由一个不限于仅针对海啸的国际 公共危机常设协调机构去打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