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职大典看美式反恐 拉丹并非恐怖惟一来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3:57 江南时报 | ||||||||
1月20日,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将在华盛顿举行。为抵御可能的恐怖袭击,戒备程度史无前例。5000万美元的花费,让它显得更像军事演习。白宫建筑物上安装了防空导弹,国会大厦旁簇拥着携带自动武器的警员,华盛顿市内遍布放射与生化物质探测器,房顶埋伏着狙击手,整个美国似乎变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兵营。 在寂静中紧绷的神经
“9·11”以后的三年中,作为恐怖袭击的首要目标,美国平民死亡人数却不到60人。表面看,美国确实取得了反恐的巨大胜利,但暂且不谈这一胜利的外部代价,只要深入这个兵营般国度的内部,就能看到美国生活的另一面。 “9·11”以来纽约的恐怖袭击警报始终处于第四级的橙色,纽约人已被迫适应了在阴影下的生活:乘飞机旅行,要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开车过桥和穿过隧道,要耐心等待警方仔细的盘查和搜寻;众多的标志性建筑和关键公共设施也因为可能成为攻击目标而不断享受到“间歇性休假”。在摄像头、探测器的丛林里,在警惕的盯视和猛犬的狂嗅中,伺机而动的恐怖分子只好暂收锋芒,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也使和平居民终日惴惴不安。 紧张不安的民众随后又发现,现在连水电公司也开始找他们的麻烦。“9·11”后身处安全前沿的市政服务企业为提高安保措施而花费了巨资,这些费用只能找民众一起分摊。布什这次就职典礼的安全花销,华盛顿市政府从国土安全项目中抽出1190万美元补上亏空,当然这最终还是纳税人的负担。 冷静下来的民众逐渐发现,拉丹原来并非恐怖惟一来源,服务于安全大业的催费账单同样也会叫人冷汗透心。 恐怖政治的代价 在美国恐怖渲染的后遗症也开始显现出来,为弄清敌人会采用何种威胁方式,美国陆军成立了“红色特权办公室”,每天对公开新闻进行评估,找寻敌人可以从中获取的有用信息。一群学者成立了“疯狂科学家论坛”,提出各种奇怪的袭击美国的方式,包括往油井里扔炸药引发地震或是制造一种只攻击特定人群的病毒,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来预测敌人的行动。布什还宣称在危机期间可能暂时中断国内的GPS服务,以免被恐怖分子利用。 这些骇人的论调加上反复无常的警报都对民众的精神造成刺激,有人因此变得冷漠,有人变得盲从,还有人变得歇斯底里,留下所谓“创伤后紧张综合征”。 反恐休止符何时弹起? 眼下,即使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总司令的就职盛典,同样也无法抹去恐怖的色彩。在庆贺自己连任的再度辉煌时,现实已经给布什出了一个难题:在安全与恐怖的相互交织、迁延无尽中,美国人的忍耐还能持续多久,紧绷的安全还能显效几时?刘卫东(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江南时报》 (2005年01月21日 第三十版) 相关专题:布什就职典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