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港府着手“扶贫纾困”重要目标:减少跨代贫穷,让贫困儿童获教育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05:09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贫富悬殊列世界第三

  说香港人穷,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且让我们看下列数据:

  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推算,全港有29.5万多个综援(即社会保障综合援助计划)家庭,以家庭月收入只有入息中位数一半计算,香港贫穷人口达120万,其中24岁以下的贫穷儿童
及青少年人数达40万人。

  社联的统计还指出,香港的贫富悬殊情况只是较优于中非共和国和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这两个第三世界国家,全球位列第三,而且香港贫富悬殊的情况有持续恶化的趋势。社联把全港市民薪金分为10个组别作比较,最低组别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是2977元(港币,下同),较1991年下降107元,而最高组别收入是8万元,较1991年上升18320元,悬殊差距超过26倍,比欧、美等发展中国家情况严重。

  为此,社联促请各界关注贫穷问题,并写信要求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解决贫穷问题的措施。

  有贫有富及贫富悬殊的问题,古已有之,中外皆然。问题是如何去进一步缩小贫富悬殊,减少贫富对立,消除影响社会不和谐稳定的因素。

  “财爷”领军扶贫

  “扶贫纾困”,是香港特区政府今届施政报告中着墨最多的一部分。

  1月12日,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扶贫委员会,从宏观角度研究在经济、就业、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扶贫工作,并探讨扶助年老、单亲、残疾贫困人士的具体措施。

  委员会由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主持,成员包括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工商界人士、民间团体和专家学者。

  董建华响应民意,将扶贫作为施政重点之一,此举有利于舒缓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令政府管治取得民意支持,有助香港社会和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董建华说:“我们将从宏观角度,研究在经济、就业、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扶贫工作,并探讨具体措施,扶助年老、单亲、残疾的贫困人士,尤其是要帮助在职但低收入的人士。”

  政府为减少贫穷问题延伸至下一代,造成跨代贫穷,董建华宣布分三层次照顾贫穷家庭的幼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机会。其中一个新措施是在天水围、屯门、深水步及将军澳四区的五间母婴健康院,推出儿童发展先导计划,为初生至五岁幼童及其家人提供全面支持服务;另外,还增加学校及志愿机构资助款额,使20万名贫穷学童增加课余活动及托管机会,确保不会因贫穷而失学。

  董建华指出,香港在转向知识型经济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是尽一切办法减少跨代贫穷,工作重点是让贫穷家庭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接受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机会,怀着信心面对将来。而且会增拨资源,加强家庭辅导服务和员工培训,并且成立地区联络小组,让各部门全力配合,与非政府机构携手合作,处理家庭危机问题。

  而在诸多扶贫对象中,长者应该是最受实惠的一族。比如:投放两年1.8亿元,把部分院舍逐步改为长期护理;逐步在医院以外为病情稳定的体弱长者提供疗养;医管局会逐步把中医诊所从现在的3间增至不少于6间;容许领取综援不少于1年(现时规定不少于3年)的长者参与自愿回广东养老计划,并把计划适用范围扩展至广东和福建;放宽公共福利金计划的离港宽限,由每年180天增加至240天。

  派钱不能解决贫穷问题

  长期以来,香港特区政府扶贫一直坚决不走西方社会只领救济、不想工作的福利主义老路,正如董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所说:“派钱不能解决贫穷问题”。

  因此,这么多年来,香港政府一直增拨资源,强化再培训计划,为有潜质和愿意接受再培训的人士安排培训,以确保长期失业或被迫转业的人士有谋生及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其次,不断检讨以往几年政府实行的综援计划,用部分失业综援费用开办或协助私人发展一些新行业,对贫穷和弱势社群给予恰当帮助。特别是通过不断完善的综援制度,香港特区政府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安全网”,使社会上没有人因经济问题而露宿、捱饿、失学和失救。

  据了解,去年以来,由于经济复苏,劳工市场逐渐改善,加上豁免入息的安排和自力更生计划,综援受助人正逐步重新投入劳工市场,失业率下降,领取综援个案升幅已收窄。据特区政府近日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去年11月份整体申领综援数目29万多宗,比前年同期微升2.2%,但失业综援个案则出现连续第十四个月下降的情况。

  对于特区政府这次的扶贫计划,各界人士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普遍认为,新政策应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认识和衡量,而不要纯粹将之作为一种“福利”。

  比如,在发展经济方面,解决低技术低学历人口的失业与边缘化问题,大力扶植一些能够吸纳这些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例如环保回收业、社区服务业等,特别要充分利用CEPA零关税措施,以优惠政策吸引制造业投资,推进新兴工业,为低技术低学历人口创造大量职位。

  解决贫穷问题,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弱势社群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尽快走出贫困。给予弱势社群以更多帮助是应有之义,但更重要的是个人发奋和努力。政府的责任是为此创造条件。(本报香港1月24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刘秋伟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