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韩日建交谈判内幕:韩民众怒斥朴正熙行乞外交(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4:54 国际在线

  朴正熙力促韩日建交有原因 一为发展经济二为对付朝鲜

  从韩日建交谈判的时间表不难看出,虽然谈判始于韩国开国总统李承晚时期,但真正进入实质阶段并取得最终成果全靠朴正熙的大力推进。韩国专家认为,李承晚之所以不急于
推动与日本建交进程,主要在于他当时希望通过武力统一朝鲜。而朴正熙更偏重于通过发展经济,一方面提高韩国国力,一方面为“收复”朝鲜作长远打算。而当时的环境使其不得不依赖日本。

  1948年韩国建国时,是世界上最穷的农业国之一。当时,李承晚政府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政治上则实施高压统治,搞得韩国民不聊生。最终,李承晚被“四月人民起义”赶下台。1961年5月,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他继续对韩国进行高压统治,但吸取了李承晚垮台的教训,执政没几个月就提出了韩国第一个经济开发5年计划,但在资金与技术方面却极度匮乏。朴正熙上台前,美国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已由鼎盛时期的一年3.6亿美元骤降为一年2000多万美元。而此时的日本经济已大有起色,不论在资金与技术方面都可对韩国施以援手。就外因来说,当时朝鲜的经济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扶持下快速发展,朝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韩国要好,令朴正熙压力很大,他意识到必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才能安定民心,同朝鲜一决高下。

  与日本建交后,朴正熙政府曾于1974年至1975年间对极少数战争受害者进行赔偿,但条件相当苛刻。其所用金额只占相关款项的9.7%,其余全部用于建设高速公路等经济开发项目。本月17日,韩国政府解密了有关文件后,日本驻韩使馆也在网站上详尽列出了当年韩方用日方所给款项进行经济开发的具体项目,其中包括至今依然为韩国主要高速公路的京釜高速路、汉城地铁1号线、韩国知名钢铁企业——浦项制铁等,希望藉此来美化日本的行为。

  美国为自身利益考虑扶植日本 有了靠山日本在谈判中占主动

  日本于1945年战败,几年以后竟然就在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谈判中强硬无理,全然不顾其战败国身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说,这与美国二战后对日政策的转变有不小关系。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战争中壮大的实力,急于在世界上建立“美国式的和平”,但苏联以及在苏联影响下在东欧建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使美国的这一目标受挫,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逐渐形成。与此同时,朝鲜、新中国的成立使美国感到“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的威胁。为了在东亚地区培植反共势力与苏联对抗,美国从二战后初期的对日压制政策转为对日扶植。1951年,二战盟国在美国旧金山签署《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和约》。这项和约不仅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排除在外,而且对于日方支付的具体赔偿数额根本没有提及,反而对战胜国的赔偿要求作了重重限制,实际上就是变相减免日本的战争赔偿。

  战争赔偿问题是战后两国缔结和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方面从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看出了其对日政策的变化。有了《旧金山和约》这一“尚方宝剑”后,日本在与亚洲国家就战争赔偿问题进行的谈判中耍尽手腕,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本国利益。

  而美国从一开始就对韩日改善关系表现得相当积极。1960年,韩日关系正常化谈判逐渐进入实质阶段,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哈德曾公开表示,韩日两国进行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而且也符合美国及全体“自由世界”的根本利益。韩国与日本同属美国阵营,日本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韩方的实力对比,再加上有美国的撑腰,在与韩国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中口气自然强硬了起来,拒绝反省殖民历史和做出真正的战争赔偿。这正是韩国民众对建交谈判最大的不满所在。

[上一页]  [1]  [2]  [3]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