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情咨文凸显布什外交强硬加灵活新风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5:16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刚刚结束的伊拉克大选,似乎给布什增加了自信。当地时间2月2日晚,他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外交部分以相当篇幅谈到了伊拉克的现状和把伊拉克建成“真正民主国家”的目标。在谈及伊朗核问题时,也没有像以往那样使用“邪恶轴心”这样富于刺激性的字眼,但明确指出伊朗当前仍然是世界上支持恐怖的首要国家。

  讲到伊拉克问题时,布什说:“一小撮极端分子决不能阻挡伊拉克人民的意志,美国在伊拉克必将成功。”为了增强说服力,布什把伊拉克民主和人权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萨菲亚·塔勒布·苏海勒请到了演讲现场,他还引述苏海勒的话来证明伊拉克人对美国的欢迎程度:“我们遭受萨达姆·侯赛因侵占长达35年。那才是真正的侵占……感谢美国人民付出的牺牲……特别要感谢各位军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布什的国情咨文演讲现场还邀请了阿富汗、巴勒斯坦、乌克兰和伊拉克的领导人,他似乎要借此给自己的演讲内容提供“现场证据”。

  尽管布什信心十足,但民主党人并不买账。众议院少数党领导人南希·派勒斯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不能无限期地留在伊拉克,继续当占领军。共和党议员查尔斯·兰吉尔也批评说,布什没说还将有多少人死在伊拉克,因为美国还没有撤出伊拉克的时间表。

  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布什继续采取强硬态度。他在演讲中说,美国仍是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但美国将继续主动打击他们,直至赢得胜利。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在号召美国坚定不移、卓有成效、持续不断地打击境外敌人时,特别说明是和“盟国和友邦一道”、“世界各地的国家一直和美国站在一起”。分析人士认为,布什在4年里打了两场战争后,已意识到单边主义的负面影响,因此他新的任期将要在弥和美欧关系、争取盟友支持方面做更多工作,虽然外交的强硬路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在具体策略上更趋于灵活。《洛杉矶时报》的一篇分析文章就认为,布什的演讲融合了“新的灵活方式和原有的野心”。

  其实,在演讲之前,布什已经开始了和盟友以及其他主要国家首脑的联络,并将很快访问欧盟。他曾经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英国首相布莱尔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电话,请他们帮助巩固伊拉克大选成果。

  在亚洲事务方面,布什呼吁尽快恢复六方会谈,早日解决朝鲜核问题,但对台海问题只字未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前夕,白宫官员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太事务的资深主任格林访问了北京,给中国领导人带来美国总统布什的亲笔信。据透露,格林此行专程访问中国旨在阐述布什第二任期内包括对华政策在内的亚洲政策和布什对中美共同关心问题的看法,并且表达美国希望维持地区和世界和平的意愿。有观察家认为,这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即将重开的信号。

  从布什的演讲可以看出,中东地区依旧是美国外交的重点之一。3日上午,国务卿赖斯启程前往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举行会晤,探讨中东和平问题。而布什在演讲中许诺,为了促进巴勒斯坦民主,他将要求国会拨款3.5亿美元,支持巴勒斯坦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改革。布什表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和睦相处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美国将帮助两国实现这一目标。如果伊拉克实现稳定,巴以媾和,美国的大中东战略就成功了一半,这样布什就足以彪炳史册。但伊拉克大选并不能让局势从根本上缓和下来,巴以打打谈谈和平难以轻易实现,而伊朗更是明确声明不放弃核计划,因此,布什的理想和现实仍有很大距离。

  布什还批评美国的移民制度已经过时,认为目前的制度既不能满足美国的经济需求,也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念。有些法律惩处那些只想养家糊口的勤劳的人们,不让企业雇用愿意工作的工人,并致使边境处于混乱。他说:“现在是制定新移民政策的时候了。”布什在演讲中表示,新政策应当允许短期外籍工人从事美国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但不进行大赦,另外还应当掌握出入境人员的情况,并把贩毒分子和恐怖分子堵在境外。

  美国总统每年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始于1790年。那一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的报告。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方案提交国会审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