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拉克大选:布什政府的“强心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09:34 南方都市报

  朱锋专栏

  布什政府如果现在提出(从伊拉克)撤军,等于说美国在伊拉克“玩不起”了。对白宫来说,这远不是需要克服“撤军”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那么简单,而是美军从伊拉克的撤退必然导致伊拉克内战全面爆发,是中东的反美势力进一步抬头,是美国的战略力量甚至可能面临从中东地区全面退缩的风险。

  ——朱锋

  伊拉克大选结束了。虽然伊全境出现了近十起恐怖袭击事件,但从投票情况来看,选举进程要远远好于原来的预期。然而,对选举结果最高兴的,还要数美国总统布什。

  在伊拉克无法找到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建陷入“越战式”的泥潭之后,布什政府急需通过这场选举来为伤亡惨重、代价高昂而又“输不起”的伊拉克战争和伊拉克重建找到新的“希望”所在。目前,美国围绕着是否应该“撤军”的问题正在掀起一场争论。布什政府如果现在提出撤军,等于说美国在伊拉克“玩不起”了。对白宫来说,这远不是需要克服“撤军”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那么简单,而是美军从伊拉克的撤退必然导致伊拉克内战全面爆发,是中东的反美势力进一步抬头,是美国的战略力量甚至可能面临从中东地区全面退缩的风险。白宫目前的决心是明确的,不管伊拉克重建代价多么巨大,美国都会继续“玩下去”。

  但“玩下去”对布什政府来说,不仅需要“决心”,还需要“本钱”。如果伊拉克重建美军伤亡数字继续攀升,重建和驻军又像一个“钱坑”那样总是要求国会不断增加巨额拨款,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在伊拉克所做的一切都被证明越来越不受伊拉克人民欢迎,那么,美国国内政治就会越来越难以容忍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就会越来越限制布什继续玩下去想要得到授权的各种“筹码”。

  2005年1月18日,布什要求国会通过80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2003年12月布什政府提出的特别拨款是870美元;但到了2005月12月或者2006年1月,布什政府向国会再提出动辄80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对于目前伊拉克重建的困境,白宫仅仅简单地从反恐的角度是无法说服美国公众接受目前的事实的。因此,布什就职演说的基调与10天之后伊拉克大选的主题完全是高度吻合的,那就是美国要继续成为世界的“民主和自由的灯塔”,推动伊拉克人民实现自由和民主是美国的神圣职责。而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代价。1月30日的伊拉克大选为布什1月20日的演说做了生动的注解。布什政府完全可以骄傲地告诉美国人民,伊拉克人民战胜恐惧、走出家门、参加投票的举动,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实现的,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重建伊拉克想要实现的使命。现在,布什总统可以高兴地对美国人民说:我们在伊拉克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为此,布什总统在1月30日当晚就已宣布:选举获得了成功。然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价值”的成功。

  如果要从实际的政治意义上来判断,那么现在就断言1月30日伊拉克大选是否成功还为时过早。首先,从选前的估计来看,占伊拉克人口总数17%的库尔德人的投票率将会高达71%,因为实行自治的库尔德人本身是伊拉克各种族中在战争中获益最大的社会群体。在经过长期的政治拉拢之后,主要生活在伊南部、局势相对平稳的什叶派的投票率可能高达77%。因为什叶派渴望真正成为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政治权力的主人。但逊尼派的投票率如果低于20%,其代表在275个席位的临时议会中可能少于15%。如此一来,选举产生的临时立法会就难以真正具有选举所设定的伊各族群“普遍参与”的目标。临时立法会代表席次分配的不均衡很可能导致新的反叛局面的发生。

  其次,选举日的相对平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军和临时政府所采取的特别安全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关闭边境、禁止民用车辆行驶以及驻伊美军全体出动来保障投票点的安全。但是,选举结束之后候选人的生命安全、选票的清点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未来临时立法会是否能按预期进行工作,这些都还在等待时间的考验。

  然而,对于1月30日的伊拉克大选,国际社会有理由为伊拉克人民喝彩。这不仅是他们真正承担建设一个新伊拉克的历史命运的开始,也是他们渴望安定,要求结束一切动荡,开始掌控国家进程的强烈意志的生动表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