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4年UFO 88次掠过英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6:34 天府早报

  新近披露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英国国防部对于外星生命一直不曾放松警惕。

  目的在于防务

  英国《金融时报》3日报道,由于英国刚通过一项信息自由法案,英国国防部空军参谋部的一封机密信件得以披露。从信中得知,英国国防部一直对不明飞行物作详细记载,对存
在外星生命的假设保持“彻底的开放思想”。

  信中说,他们保留所有关于外星人的目击记录,“完全是为了知道,所看到的是否具有防务意义”,但同时也说:“近年只有少数报告获准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其中无一显露出威胁存在的证据。”

  那究竟是什么使得国防部对遥不可及的外星人保持戒心呢?

  目击记录众多

  原来,外星人造访地球的目击证明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据刚刚解密的文件透露,2004年,英国上空出现的UFO目击次数多达88次,而且绝大多数出现在剑桥郡的切特里斯以及东南部肯特州的坎特伯雷。

  就在两周前,还有人称在英国东南部惠特斯特布尔上空看到了“奇怪的光”。同一天夜里,有人在英国中部斯托克上空见到一个“飞碟”划破长空。在剑桥郡的查特里斯,也有人看到转瞬即逝的不明飞行物。

  这不过是成千上万个目击记录中的极小一部分。信中记载,去年1月2日,英国艾尔郡斯特拉斯克莱德行政区上空曾出现过“一个四方的红色物体,前部发出粉红色的光”。2月,一个“黑色的大型物体”光临克卢伊德郡。5月,一个“口香糖状”的物体使得兰开夏郡纳尔逊的夜空格外引人注目。一位飞碟爱好者写道:“凹槽和窗户都能看见,不存在人类容身的空间。”

  质疑仍然存在

  但是,迄今没有一个目击记录能够作为实在的证据。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是否造成对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英国政府本身也在质疑。

  信中提及,1950年,英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从事“飞碟现象”调查,但在向英国联合技术情报委员会报告时遇到阻碍。情报委员会认为,与其让情报人员从事“飞碟”研究,不如为当时的冷战工作。最终,调查小组被解散。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目的 安定民心

  由于此次英国国防部所公开的文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细,所以众多的UFO迷们喜出望外,认为这非常有助于UFO的研究。

  不过,也有一些UFO迷们认为,英国政府根本不可能将真正的UFO秘密公之于众。一些人甚至认为,英国政府这次之所以能公布去年的UFO的文件,其实是为了避免民众对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UFO现象产生恐慌!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UFO频频出现在英国上空,英国公民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惊恐,英国国防部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将UFO绝密文件解密,无非就是为了稳定国民的情绪。但是也正因如此,普通百姓看到的永远是可有可无的“绝密文件”!

  2029年肉眼观看小行星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5日报道,美国NASA科学家宣称,一颗名叫“2004MN4”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4月13日从地球旁边擦肩而过,它离地球的距离之近甚至还低于一些人造卫星的轨道,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人不用望远镜,单用肉眼就能看到这颗小行星悠悠穿过夜空。据悉,类似这种肉眼观看小行星的概率可说千年不遇,现代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件。

  据报道,这颗被天文学家命名为“2004MN4”的小行星是去年6月被发现的,它的直径尺寸大约超过1000英尺(320米)宽,天文学家第二次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它是在去年12月,对这颗小行星的轨道测算曾一度引发过惊慌,因为科学家一开始发现它的撞地概率竟是如此之高;不过,随着更多的观测和更精确的计算,“2004MN4”在2029年撞地概率终于被排除。

  美国NASA科学家本周通过阿雷西波天文望远镜对“2004MN4”的轨道数据进行了更精确的推算后发现,2029年4月13日那天,“2004MN4”将从距地球中心36350公里的地方飞越地球,可说和地球“擦肩而过”,它距地球的距离甚至还低于一些人造卫星的轨道!科学家称,类似这种尺寸的小行星以如此之近的距离飞越地球的事件,大约1300年才会发生一次。(羊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