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专题 > 正文

黎巴嫩爆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反叙利亚示威游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1:09 中国日报网站
黎巴嫩爆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反叙利亚示威游行(组图)
示威群众聚集在哈里里的墓前(路透社照片)

黎巴嫩爆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反叙利亚示威游行(组图)
2月21日的贝鲁特街头(美联社照片)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上周遇刺身亡后,黎国内反叙利亚情绪高涨,2月21日是哈里里遇害一周纪念日,黎首都贝鲁特当天爆发了该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叙游行示威活动,数万民众走上街头,要求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并呼吁黎巴嫩现政府下台。

  ***贝鲁特变成“红白海洋”

  这次游行示威活动是由黎巴嫩反对派组织的,游行队伍从哈里里2月14日当天遇害的地点出发,浩浩荡荡地朝着位于市中心的哈里里墓地前进。人们手举着红玫瑰和黎巴嫩国旗,高呼反对黎现政权和要求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的口号,整个贝鲁特变成了一片红白色的海洋。

  一些示威者手举着内战时期遇刺的黎巴嫩领导人画像,高唱爱国歌曲;有些人则高喊着“叙利亚,滚开”和“叙利亚是罪犯”等口号,有些甚至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还有些示威者戴上了象征黎反对派“独立起义”的红白围巾。在哈里里遇害之后,黎反对派力量大增,一些示威标语上直接写着“独立”、“傀儡政府必须下台”等字样。中午12:55,也就是当天哈里里车队爆炸的时刻,示威群众进行了集体默哀。

  47岁的黎巴嫩裔美国工程师约瑟夫·穆赫塔尔说:“已经发生了太多流血事件和灾难了,这是21世纪,黎巴嫩人民能够管理自己,现在的局势已经变得让人无法忍受,我们要重新收回我们的国家。”25岁的学生萨勒马·拉亚挥舞着黎巴嫩国旗说:“我们要叙利亚滚开,我们要求独立,现在还在等什么?”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局势,防止发生大规模骚乱,黎政府军和安全机构当天早些时候已在贝鲁特市中心一些重要路段增设了路障和检查站。贝鲁特市中心的交通十分拥堵,几乎陷于瘫痪。为防止发生意外,不少侨居黎巴嫩的叙利亚人已于近几天纷纷返回国内。

  ***美国、欧盟都向叙利亚施压

  在黎巴嫩国内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之时,美国总统布什21日再次向叙利亚发出强烈警告,要求大马士革“必须结束对黎巴嫩的占领”。与此同时,欧盟各国外长也要求对哈里里的遇害展开国际调查。

  正在布鲁塞尔访问的布什21日在讲话中指出,叙利亚必须采取措施阻止那些支持伊拉克境内暴力袭击的人,必须停止支持破坏巴以和平的恐怖组织,同时也必须结束对黎巴嫩的占领。他对欧盟代表说:“黎巴嫩这个曾经十分繁荣的国家现在正在邻国的压制下受苦,我们对于民主进步的共同承诺将在黎巴嫩得到检验。”

  黎巴嫩政府此前曾表示,黎愿意同联合国派来的调查小组展开合作,但反对就此案进行国际调查。黎总统埃米勒·拉胡德21日公开表示,哈里里遇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以色列。

  ***叙总统表示将“很快”撤军

  面对来自美国和黎巴嫩国内的巨大压力,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2月21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同叙总统阿萨德举行了会晤。穆萨在会后表示,阿萨德在会晤中不止一次地强调了他实施1989年塔伊夫协议的坚定决心,叙利亚“很快”就会根据该协议,采取措施从黎巴嫩领土撤军。穆萨援引阿萨德的话说:“从黎巴嫩撤退也是叙利亚政策的一部分,不久就会有撤军的步骤出现。”

  1989年在沙特签署的塔伊夫协议结束了从1975年开始的黎巴嫩内战。协议要求当时进入黎巴嫩调停内战的叙利亚部队在两年内撤退到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边境的贝卡谷地。该协议还规定叙利亚和黎巴嫩应该达成一项叙利亚完全撤退的时间表。但是,叙黎双方从未达成过这样的时间表。

  自2000年以来,叙利亚几次调整了在黎巴嫩的军队部署,但仍然在黎保持了约1.5万的驻军。叙利亚外长曾在近期表示,他希望叙利亚部队继续在黎驻扎两年。目前还不清楚穆萨此次提到的“很快”撤军具体有多快,以及是否指叙利亚部队完全撤出黎巴嫩。(李新)

  相关专题: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