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时刻提防日本 爱国主义始终与反日相联(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0:44 环球时报 | ||||||||||
3月4日下午,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今后在同中国外长李肇星会面时,将要求中国“改善”历史教育,包括改变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方式。町村还要求去中国修学旅行的日本学生不要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记录日本侵略历史的场所。此外,日本外务省官员说,日方过去曾指责“中国的爱国教育几乎等同于抗日教育”。一时间,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历史问题上负债累累的日本竟然开始“底气十足”地指责中国。另一方面,对于将“抗日教育”搞得如火如荼的韩国,日本却表示“可以理解”。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差异缘于日本对中韩两国的不同心态,韩国人始终将日本看作“最危险的国家”,日本人则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在东亚三角关系中,韩日两国到底如何看待对方,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它们与中国的关系。 韩国人心里有日本埋的铁钉 韩国人对日本人的心态很复杂,但通过一件事可以反映出这种心态,那就是日本人曾在朝鲜半岛的“龙脉”上钉钉子。按照韩国人的说法,在日本统治时期,为彻底消除朝鲜半岛人民的民族意识,日本人在半岛的名山大川和重要地点钉上了巨大的铁钉,借以切断当地人所说的“龙脉”。有不少韩国人认为,日本人埋下铁钉后,朝鲜半岛就没有再出现过伟大人物。韩国政府曾根据有关线索,清除日本埋下的大铁钉,但据说很难清理干净。这件事能够形象地概括出韩日两国的状态,即韩国人的心经常被日本的“铁钉”刺痛,由此引发的反应也是空前激烈的。 近期,韩日两国就“独岛”(日本称为“竹岛”)归属问题发生冲突。3月1日,韩国人的反日情绪达到高潮。由于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因此韩国将这一天定为国家法定纪念日———“三一节”。1日上午,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了在梨花女子高中柳宽顺(抗日英雄)纪念馆举行的“三一节”86周年纪念仪式,他在致词中表示:“过去,为尊重韩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曾承诺不再把历史问题当作外交议题,这一想法现在并没有改变,但这不是靠我们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解决的事情。”“查明过去历史的真相,日本应真心道歉和反省。如果有需要赔偿的,要进行赔偿,然后和解。这是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清算历史的方式。”卢武铉还强调,政府将从现在开始努力解决日本对韩国人进行赔偿的有关问题。就在卢武铉发表讲话的同时,韩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有数百人向日本放飞写有日本侵略历史的气球;战后留在韩国的日本妇女身穿朝鲜族服装,向受过日本迫害的老人下跪谢罪;上千人高呼口号走向日本使馆,重现“三一运动”的历史场景。日本驻韩使馆则成了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时刻刻防着日本 在韩国的政治生活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与反日联系在一起的。为不忘“亡国”之耻,激发国民的爱国精神,韩国始终抓住两条线不放:一是清算历史,铲除“亲日派”,为抗日功臣正名。在韩国,凡是“亲日”派人物,一律不许进入政界。在国家机构中,政府专门设有一个特殊的部级机构“国家报勋处”。其职责是表彰在抗日独立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抗日英雄和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些人在乘坐飞机时可拿经济舱的票坐头等舱,还可以免交高速公路费和停车费等。二是通过历史博物馆、学校教科书以及每年举行的抗日纪念活动对青少年和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从幼儿园开始,韩国人的观点是,日本在统治朝鲜半岛的几十年中,从幼儿园开始对当地的孩子进行奴化教育,现在韩国必须从这个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韩国主张“用史实说话”,书中有大量的照片、史料、其他物证和对当事人的采访。书中对日本的称呼有“加害者”、“日本军国主义”、“日本鬼子”和“日本敌人”等。中国教科书中常说的要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与日本人民区分开的观点在韩国教科书中基本没有。韩国一位历史学家对记者说:“日本不真正脱胎换骨,我们警惕的眼睛将永远瞪得溜圆。” 日本对韩国很有耐心 对于韩国掀起的反日狂潮,日本表态相对平静。外相町村信孝2日傍晚表示:“昨天是韩国独立运动纪念日,因此(卢武铉)发言措辞严厉也是不得已的。”“(卢武铉)虽然一直表示希望日本认真反省历史、向韩国谢罪,但同时也表示希望面向未来发展两国关系。我认为没有必要反应过激。”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则说:“这有(韩国)国内政治立场的因素。卢武铉应该是在考虑到国内情况后,同时也是怀着对日友好的态度发言的。”与此相应,日本主流媒体虽然大篇幅报道了卢武铉的讲话以及韩国出现的反日高潮,但除个别媒体反应激烈外,主要是进行叙述性报道,基本上没有发表具有强烈对抗性的评论或文章。这也是日本媒体的一个惯例,即对韩报道相对宽容。 实际上,日本人对韩国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但这种转变只是表面上的,在骨子里,日本人仍是居高临下地看待韩国人。日本虽然曾经对朝鲜半岛进行了数十年的殖民统治,但半岛上的人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属于四等公民,排在本土、琉球(冲绳)和台湾人之后。韩国独立后,日本人对韩国人的看法没有太大改变。在上世纪50年代,在日韩国人的地位不如中国人。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对韩国以及韩国人的看法逐步发生了变化。进入21世纪,日韩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02年日韩两国联合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去年以来,日本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出现了韩国热,大量韩国电视剧和歌曲受到日本观众青睐。许多日本人纷纷结伴前往韩国旅游。在这种友好的大环境下,日本人对韩国人的亲近感不断上升。据日本官方调查,对韩国有亲近感的日本人已经从1999年的35.5%上升到了2003年的56.6%,高出中国19.1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一般日本人仍认为韩国人固执、冲动、爱凑热闹、文明程度不高,和日本相比有很大差距。 两国心态是如何形成的 韩国人敌视日本,而日本人却宽容韩国,在这种现象背后有很强的政治因素。 首先,韩国人普遍认为,对于韩国来说,日本是“最危险的国家”。其理由是在历史问题上,日本始终不肯对其侵略历史进行忏悔。在军事上,日本军力大幅增长,动不动就“出兵放马”。在经济上,韩国对日贸易长期处于巨额逆差,大量关键技术受控于日本。在文化上,韩国为阻止日本的文化渗透,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日本的攻势仍咄咄逼人。韩国普通百姓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即日本之所以在历史问题上拒不认错,关键是其野心不死。日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正在做着远远超越昔日“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日本野心一旦膨胀,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也许还是韩国。 其次,日本并不“看重”韩国。日本人对韩国人有一种心理优势。他们认为,在历史上日本统治了朝鲜半岛几十年,这段历史说明日本人本来就应高高在上。韩国建国后,日本人又认为是他们的经济援助和贷款帮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现在,日本又看到,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韩国有求于日本。此外,1965年,两国签署协定,日本对韩国进行了部分赔偿,日本人认为此举已了却了“良心债”,韩国人怎么折腾都属于“无理取闹”。再加上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层面,日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一向“看实力摆脸色”的日本对韩国有一种超出一般限度的宽容。 第三,中国因素在发挥作用。日本始终认为,能与它在亚洲争夺主导权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心理上或在现实中都会给日本造成巨大压力。大部分日本人认为,中国超过日本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日本对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拉拢韩国也成了日本的战略选择,日本的做法是淡化日韩之间的历史和领土问题,强化两国与美国的政治联盟,加紧文化渗透,在朝鲜问题上拉住韩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日本的高姿态是有目的的,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本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徐宝康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沈林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