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民主的细节,人大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2:44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人代会选举填写选票时,如果投赞成票,要不要代表动笔?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因为程序是否民主,是确保民主能否真正实现的基础和前提。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在这一办法的附件中,明确写明无论是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都需要填写选票。这改变了过去等额选举过程中投赞成票不需要动笔的做法。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基层选举中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只要一动笔,就意味着要么是弃权,要么是反对,而且有的地方本来
具备电子表决条件,却采用举手表决。”“这形式上虽是无记名投票,但众目睽睽之下,代表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会受到很大影响。”王全杰说,“即使代表认为某位候选人不合格,也会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只得投赞成票。”

  基层选举和表决中的这些现象,引起了王全杰的关注。在烟台市和山东省人代会上,他都提出了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的建议,受到许多代表的支持。2003年,他首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就与33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改进选举和表决方式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陈忠林说,选举和表决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手段,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对重大事项和重大人选的表决仍沿袭3种形式:鼓掌通过、举手表决或不规范的投票选举和表决。“这三种方式虽然也属于民主的形式,但由于种种缺陷和限制,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真实愿望的自由表达。”

  陈忠林分析认为,以前上述选举表决方式的普遍存在,既与我们对民主的认识程度有关,也与当时的客观条件有关。比如,早先“赞成不用填写选票”的方式,就是因为当时存在电脑技术局限、候选人过多等制约,为缩短选举表决时间而采取的。

  针对这些情况,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人大进行了改进,启用按键表决,并在投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使代表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随后,全国许多地方的人代会也纷纷就表决方式进行改进。8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办法的附件一《写票、投票和按表决器注意事项》中明确规定:无论是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都需要将选票上相应的椭圆形空白处用墨水笔涂满。专家表示,根据这一办法,不划票就是废票。陈忠林代表还就此建议,全国人大应通过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只要条件许可,地方人代会在选举和表决中就必须选择电子表决和设立秘密写票处。“只有在表决器无法使用等特殊情况下,才能采取举手表决等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近3000名代表,每投下一张选票,每按下一次表决器,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每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背后是96万农村人口,每一名来自城市的代表,背后是24万城市人口。代表投票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完成光荣而严肃的政治使命。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人代会期间,投票选举是法律赋予每位代表的神圣职权,也是一种法定的职责,个人不能不作为。

  在用表决器表决时,即使只需轻轻一按,但仍有个别代表放弃了这一神圣的权力。此前,通常将这种情况视为弃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胡锦光认为,这一计票方式导致弃权票增多,没有准确地反映选举、表决的真实情况。“因为按弃权键是行使了表决权的,而未按表决器则根本没有行使表决权。”

  这又是一个“细节”问题,同样引起了全国人大的重视。通过专门研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经委员长会议讨论同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以后的大会和常委会会议都将“未按表决器的不计入表决票数”。这一思路已经体现在本次大会通过的表决议案办法及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附件——《写票、投票和按表决器注意事项》中。按照这两个规定,表决各项议案和人选时,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未按表决器的不计入表决票数。“这一规定将使选举或表决结果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民意,具有更强的公信力。”胡锦光对这一改进给予积极评价。

  全国人大今天通过的办法还首次明确了按表决器采用“无记名”方式,消除了少数代表按表决器的疑虑。“这些细节和技术问题看上去和选举结果没有关系,实际上与民主的实现息息相关。”胡锦光认为,“民主只有从程序和细节上加以保障,才能真正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来源:新华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