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在中东:拔钉子 除隐患 促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3:56 世界知识

  殷罡

  “谁是美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这是目前的热门话题。确实,打完了塔利班打萨达姆,打完了萨达姆又接连说出伊 朗和叙利亚的不是,总之美国的眼中钉太多了——歧视妇女的、教育落后的、独裁的、无赖的、流氓的、极端宗教的、包庇恐 怖主义的,再有就是胆敢发展核武器的。但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不同的国家也要区别对待,否则就乱了套了。那
么,美国的 任务书和日程表上究竟写了些什么呢?分门别类梳理一下,或许会让我们看得稍微明晰一些。

  拔钉子:铲除不安分的萨达姆强权

  冷战期间的中东,热战接连不断。为了扩张势力范围或维持势力均衡,美国和苏联都向中东投入了大量的军备和金钱 ,在70年代石油财富急剧膨胀的推动下,几个全副武装的地区强国和野心勃勃的地区强人逐渐坐大。但20多年较量的结果 ,以苏联为后盾的阿拉伯国家一败再败,美国的势力范围越展越宽。1979年,美国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在 中东率先结束了冷战。恰逢不知天高地厚的苏联在这一年发动了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将中东穆斯林推向了对立面,美国凭借自 身实力并利用苏联的错误,在中东取得了主导地位。

  还是在1979年,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在伊朗大获全胜,美国扶植的“海湾宪兵”一夜间变成了自己的头号敌人。 好在强人萨达姆也在这一年大权独揽,趁伊朗内乱发动了对波斯人的全面战争,美国一下子看到了既能压制伊朗又能削弱伊拉 克的一场好戏。八年之后,美国希望的最好结局果然出现了,霍梅尼在不得不“喝下停战毒药”之后郁郁而终,萨达姆的几百 亿石油美元也变成了上千亿美元的外债,两个强人两败俱伤。此后,伊朗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而伊拉克却一错再错,居然用并 吞科威特的办法弥补战争损失,以图东山再起,完成霸业。

  萨达姆的疯狂不仅是对美国试图建立的中东新秩序发起的挑战,也惹恼了全世界,更使得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感到恐 惧。美国抓住萨达姆的错误,率领多国部队在联合国授权下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20多个国家合伙 打一个国家的空前绝后的“奇迹”。

  但无论是群起而攻还是连续十多年的核查、禁飞、封锁和制裁,都没有制服萨达姆。2003年4月,失去了耐心的 美国干脆再拉起一支多国部队,不等联合国授权就出兵灭了萨达姆政权,创下了武力改造“无赖国家”的先例。

  但这样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办法。没有授权的战争毕竟自损形象,疏远盟友。加之战后重建和应付极端势力颠覆的任务 过于艰巨,伊拉克模式的战争美国是不愿意再打了。

  无奈拔钉子的工作还要进行下去,否则新秩序无从建立。一般看来,在美国的名单上,接下来就轮到叙利亚和伊朗了 。

  不过,这两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外部环境也不同,和伊拉克是两码事,对付的办法是有选择的。

  因势利导:把叙利亚推回原来的位置

  叙利亚问题盘根错节,积重难返。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和 解,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却坚持强硬立场,不理睬基辛格提出的分阶段归还戈兰高地的安排。非但如此,阿萨德还利用黎巴嫩 内战的机会,将黎巴嫩置于自己的局部占领和全面控制之下,在复杂的阿以冲突格局中楔入了“叙黎特殊关系”这一更为复杂 的因素。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叙利亚坚决站在美国一边,派出300辆坦克和15000名精锐士兵参加了解放科威特 的战斗,使得美国不得不把叙利亚作为盟友看待。战后,叙利亚顺应潮流,认真同以色列展开了谈判,但立场依然强硬,出牌 依然谨慎。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后,叙以关系再也没有进展。对于这一点,美国是“怨其不争”,指责阿萨德对和平的机会一 误再误。

  在美国看来,叙利亚不仅在自己的和平进程中表现不佳,而且处处为别人的和平进程制造障碍。《奥斯陆协议》生效 后,叙利亚竟然允许“人阵”和“哈马斯”等十个激进组织在大马士革组建“巴勒斯坦力量联盟”,以恐怖袭击等极端手段颠 覆和平进程,受叙利亚控制的黎巴嫩真主党也唯恐天下太平。对于这一点,美国是“怒其添乱”,早就想收拾了。

  黎巴嫩是西方珍重的一片土地,因为这里曾是中东惟一基督教徒在国内占多数的地方。一次大战后,法国人取得了对 叙利亚—黎巴嫩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在英美支持下,黎巴嫩被从叙利亚剥离出来,成了一个教派分权的特殊民主国家。在西方 人眼里,这个体制是不能触动的。1958年,黎巴嫩的纳赛尔追随者闹革命,试图建立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权,基督徒夏蒙总 统召来五万美国兵,以武力恢复了既定体制。

  阿萨德借黎巴嫩内战营造的“叙黎一体”,不仅从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基本控制了黎巴嫩,而且从来就不承认黎巴嫩 的独立地位,更不要说阻碍黎巴嫩单独同以色列媾和了。

  叙利亚对黎巴嫩的控制,实际上触犯了西方的底线,只不过当时萨达姆这根出头的椽子还没有被锯掉,叙利亚始终没 有当上出头鸟。

  伊拉克战争后,叙利亚失去了缓冲。2004年9月,安理会通过了要求恢复黎巴嫩主权的1559号决议,黎巴嫩 国内要求结束叙利亚占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黎巴嫩打工但不纳税的百余万叙利亚移民的特权也开始受到挑战,叙黎关系酝 酿着历史性变化。

  巧逢此时,极可能将带领黎巴嫩走入新世纪的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惨死街头,黎巴嫩向叙利亚发出了怒吼,叙黎关系 问题瞬间演变成了黎巴嫩前途危机暨叙利亚前途危机。

  显然,哈里里之死使叙黎特殊关系提前进入了瓦解阶段。但是,只要叙利亚不螳臂当车,只要现任总统小阿萨德能够 借此机会对父亲留下来的“巨额不良资产”进行大刀阔斧而且稳妥有序的“清理整顿”,叙利亚还是有可能渡过危机,走上正 常发展道路的。实际上,小阿萨德正是准备这样做的。哈里里遇刺后,他迅即让自己的妹夫接管了在黎巴嫩为所欲为的军事情 报局,并承诺加快撤军步伐。与此同时,叙利亚在伊拉克问题上加强了同美国的合作,据说连萨达姆的弟弟也交出去了,大马 士革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则受到进一步管制。一切迹象表明,小阿萨德比他的父亲要务实得多,明智得多。这一点,美国是清 楚的,何况美国并不愿意看到叙利亚陷入内乱。

  由此看来,战争不会落到叙利亚头上。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显然只是逼迫其回到原来的位置,然后再实施改革开放。

  期待内部变革:只要伊朗不发展核武器置

  再说伊朗。伊斯兰革命已经过去25年,革命初期的混乱、躁动和杀戮已成为历史,两伊战争的创伤已经愈合,伊斯 兰特色的民主制度尽管不尽如人意但行之有效,同世界的交往也恢复了正常。阿富汗战争之前,伊朗的十万大军甚至陈兵边界 ,准备替天行道,收拾无法无天的塔利班政权。正因为如此,在2000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世界首脑千年峰会上,美国国务 卿奥尔布赖特认真地坐在伊朗总统哈塔米面前,倾听他畅谈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的必要。同样,哈塔米总统也认真地听取了 克林顿总统的同样主张。步出会场,双方领导人还公开在媒体上互抛绣球,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缓和没有走向和解。

  一年过后,9.11事件发生。受到恐怖袭击震撼的美国忽然意识到伊朗在反恐中的盟友作用。美国认为,最可怕的 恐怖集团是逊尼派的基地组织,什叶派的伊朗是不干这些肮脏勾当的。于是,美伊两国的秘密交往密切起来,美国甚至将总部 设在伊拉克境内的伊朗反对派“人民圣战者组织”列入恐怖组织黑名单,并关闭了它在美国的办事处。可以预见,如果没有近 两年爆发的伊朗核危机,美国很可能对伊朗继续采取推动和平演变的稳妥策略,不至于大动干戈,因为实在没有那个必要,也 实在没有那个道理。

  对美国和国际社会来说,需要解决的只是伊朗的核计划问题,这就引出了美国在中东的首要任务——防止核扩散。

  坚决除隐患:扼杀第二颗“伊斯兰炸弹”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足有“保证相互摧毁”的庞大核武库,是维系双方不直接发生战争的关键。但核武器毕竟不是一 般的武器,一旦用起来,就是全人类的灾难。于是,无核国家爱尔兰首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议案就发展成了只有四个国 家没有签署的无限期国际条约。

  条约在1970年3月生效。此后,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于1991年下令销毁了全部六枚核弹和两个地下核试验井, 因为即将结束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新南非不必再防范灭顶之灾,何况白人也不愿意让核武器落到即将掌权的黑人手里。

  巴西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压力下相继放弃了发展核武器的计划。

  伊拉克的核计划则在1981年随着法国提供的反应堆被以色列空军摧毁而死在襁褓里。

  最蹩脚的是利比亚的核计划。当年29岁的卡扎菲夺权第二年就派人四处购买核炸弹,说是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阿以冲 突。知道没人敢卖给他后,就自己动手开发,但开发了30年还是没有结果,只好在一年前将500吨相关设备悉数运交美国 ,还让人家开了展览会羞辱一番。

  至于以色列发展核武器的动机,同当年南非有相似之处,这个问题的解决看来只能等到阿以全面实现和解才会被提到 议事日程。

  一个例外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冤家的核竞赛。1998年5月,先是印度连续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两周后,巴基斯 坦回敬了六次。国际舆论大哗,但谁都没有认真逼它们放弃竞赛。因为全世界都相信,印巴两国的核武器不会掷向第三国,只 有以色列对巴基斯坦的“伊斯兰炸弹”耿耿于怀。实际上,印巴两国的“保证相互摧毁”难说没有积极意义,只要监督他们不 再扩散就是了。

  但伊朗的核计划却让美国和全世界放心不下。因为伊拉克和伊朗自60年代开始的类似印巴之间的核竞赛已经失去了 意义。倘若伊朗有了核武器,后果难以预料。眼下,欧盟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在前台致力于谈判解决,美国也乐得避开单边主 义的嫌疑,站在后面看热闹。但是,如果谈判迟迟没有结果,被惹恼了的欧洲国家势必将问题交由联合国安理会处理,伊朗核 问题就会变成不断升级的伊朗核危机,结果要么是伊朗的全面妥协,要么是一场大战。

  促变革:民主必须实行但无需急行

  相比之下,美国在中东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则需要漫长和稳妥的努力才能实现。

  冷战期间,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在拉帮结伙的时候是从来不问出身和成分的。崇尚民主的美国可以把实行君主专制 的伊拉克国王和伊朗国王当做头号盟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苏联也可以全副武装坚决反共的埃及和叙利亚民族主义政权。这和 欧洲的冷战规则是不一样的。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欧洲国家尽管存在利益冲突,但都认识到在中东推行民主的必要,认为只有建立了政教分离的民 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恐怖主义和地区霸权。

  但在中东全面推行民主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事情。伊拉克是美国正在塑造的伊斯兰国家民主样板,但以战争推行民主的 伊拉克方式却不能轻易用于其他国家,除非有另外的借口。一般情况下,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何况民主本来就 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即便是绝对君主专制也可以向君主立宪和平演变,美国在海湾国家就正在推行这样的事。而摩洛哥和约旦 本来就实行君主立宪,演变的方向不过是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小,议会的权力越来越大。

  伊朗的民主是宗教人士监控的有限民主,不仅美国指责其政教合一不合潮流,伊朗的改革派和年轻人也要求放宽甚至 取消监控。但今后如何发展,更多地取决于核问题如何解决。

  埃及是美国花了500多亿美元培育起来的“非北约盟友”,但“落后的经济体制”、“虚假的总统选举”和“一党 专制”依旧是必须变革的。内外压力下,穆巴拉克总统已经表示要修改“单一候选人”的总统选举法。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东推行民主,不等于推行美国式的民主。伊拉克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美国只是打出了实行 民主的环境,选举规则却是宗教领袖西斯塔尼定的,选举结果也是宗教政党得票最多,但政教分离和自由竞选的民主原则是确 立了的,美国对中东的民主改造只能到此为止。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