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潘基西峡谷不见硝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1:31 新华网

  潘基西峡谷不见硝烟 (记者 王丹蒂 黄慧珠)

  一直以为潘基西峡谷离我们很远,不曾想,俄罗斯外国记协最近组织的格鲁吉亚之行使记者有幸走进这个大峡谷,零距离感受这块神秘的土地。

  俄格边界:欧安组织常年监控

  2月27日,由常驻莫斯科的28名外国记者组成的访问团飞抵第比利斯,东道主格鲁吉亚外交部精心安排了4天的采访日程,最令记者们心动的当属参观潘基西峡谷。

  潘基西峡谷位于格鲁吉亚北部,与俄罗斯车臣等共和国接壤,距首都第比利斯约220公里,近年来因俄格两国的激烈争执而名声大噪。莫斯科认为,车臣分裂势力的非法武装被基本消灭后,一些残余分子躲进潘基西,并以此为基地,与国际恐怖分子相勾结,常常潜回俄境内,袭击军人,残害百姓。为此,俄要求与格方采取联合行动消灭峡谷的非法武装分子。然而,第比利斯坚持峡谷里不存在车臣非法武装的观点,屡屡拒绝俄方要求。出面调解的欧安组织于是派出行动小组监控长达280公里的俄格边界。28日,在出发去潘基西之前,格外交部官员特意陪同记者参观了欧安组织驻格鲁吉亚代表处。

  当天,第比利斯天色阴沉,但湿润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惬意。虽未脱去冬装,但枝头树梢已明显透出早春迹象。从第市中心出发,乘车仅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欧安组织代表处驻地。这是镶嵌在半山腰丛林间的一幢白色小楼。大门外有士兵值勤,我们换乘了两辆代表处的小巴士进入干净整齐的院子。这里并不戒备森严,倒更像是一处别墅。站在二层楼半圆形露天楼台上凭栏远眺,远山近水,风光旖旎。

  在一个挂着格俄边境地区军事地图的小会议室里,欧安组织代表处主任罗伊·鲁布边放幻灯边向记者介绍:代表处共有99人,其任务是负责在格方一侧常年监视和巡查格俄边界。在两国边界地区共设有8个巡逻站,1个长期巡逻队,1个前方供应站。每支巡逻队的成员包括两到三名监察员,1名医生,4名巡逻兵,昼夜执行巡逻任务。此外,还有3架M—8直升机进行空中巡逻,每次行动为45分钟。如果巡逻队发现有越境等异常情况,欧安组织总部以及俄格两方能在1小时之内同时获得情报。2003年代表处共报告42架次飞机越境,373起徒步越境行为。

  鲁布特别强调,代表处配备有非常先进的通讯技术设备,但巡逻队和监察员无权采取军事行动。格俄边界地处丛山峻岭之间,而且山里气候变化无常,道路崎岖狭窄,越境人员只能徒步或以马代步,因此想躲过巡逻队的监视是不可能的。

  峡谷地区:这里是一片沃土

  离开代表处已近中午。按照原计划,记者团应乘坐直升机俯瞰格俄边境,纵览潘基西峡谷。但突然被告知山里天气有变,为安全起见只得改乘大巴。这样不能靠近边界线采访欧安组织巡逻队,令记者们遗憾不已。我们的大车只好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继续向北疾驰,前面有两辆警车和三辆小轿车引路开道。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享有“盛名”的潘基西大峡谷。完全出乎记者的想像,这神秘的峡谷并不是坐落在两侧险峻的岩石峭壁之间,而是一个伸展在起伏山峦中有9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平坦地带。峡谷四面环山,终年积雪覆盖的山顶像淑女一样安详美丽。山脚下白云缭绕,丛林间点缀着户户人家。小溪在山脚下缓缓流淌,一些河床已经干涸。雨后湿润的空气,早春枝芽的萌发和地上返青的小草无不诉说着这里是一片沃土。

  泥泞的道路两旁散落着村民住户和几幢难民居住的简易楼房。看到这么多外国记者到来,村民和难民纷纷出来围观。有8名身穿黑色制服的保安人员站在警车旁,像在执行保安任务。峡谷所属的卡赫金州州长彼得·齐斯卡尔什维利早已在这里等候我们。年仅31岁的州长身穿黑色西服,彬彬有礼地向客人介绍说,潘基西峡谷地区共有十五六个村庄,7000多人口,我们所到的村庄名叫捷赫洛村。

  这个村庄看来并不算大,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东正教教堂。教堂陈旧古朴,没有任何色彩,大门洞开,被一个低矮的土墙围起来————它是全村人的精神支柱。居民的住房虽简陋,但一个个庭院收拾得整齐干净。鸡不飞狗不叫,村外河滩上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一群羽毛美丽的火鸡也目中无人地四处觅食。小孩子见到这么多外国人来,高兴地追逐嬉戏。无论是村民还是难民都很愿意与记者交谈,乐意让记者为他们照相。这样一幅山村田园风光似乎很难与恐怖分子基地联系起来,但这里毕竟离格俄边界还有30公里的距离。 “这里有没有发生过战斗?”“山里有没有车臣恐怖分子?”————这是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个60多岁的老人平静地说:“潘基西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见过非法武装分子。车臣人是有的,但他们不是恐怖分子。”旁边的村民随声附和。

  车臣难民:连做梦都想回家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两次车臣战争使大量难民拥入潘基西峡谷。齐斯卡尔什维利州长说,几年前这里曾收容过7000多名来自车臣的难民,随着车臣战事的平息,大部分难民返回了俄罗斯,也有的去了第比利斯或其它国家,现在这里还剩2000多人。当地政府为安置难民尽了很大努力,难民们认为这里比较安全,因此迟迟不愿返回故里。

  裹着头巾、身穿破旧蓝色毛衣的女难民呼特玛特对记者说,她今年42岁,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时与丈夫和两个孩子一起来到这里。他们一家人住在废弃的医院里,联合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每两个月能分到27公斤面粉、1.5公斤黄油、1.2公斤食糖、5公斤土豆。至于衣衫,只在四五年前领到过几件。呼特玛特的父母住在车臣的伊通姆卡里村,至今仍在那里生活。几年来离愁别绪挥之不去,她非常想回家,却又害怕再起战事。

  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有几座破旧的供难民居住的简易小楼,旁边一个稍微像样点的两层小楼据说是给难民看病的诊所。小楼好像是用预制板搭建的,很单薄,门窗也很不整齐,玻璃窗似乎都破碎了,又黑又脏。难民负责人对记者说,这里一年收容两次难民,给他们安排住房,提供医疗,如果他们有病在这里看不了,就送到第比利斯去。

  大树下五六个难民手插兜站在那里,个个脸色灰暗,衣衫单薄,身体瘦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向记者诉说自己不幸的经历,好像有倒不完的苦水。一个满脸胡子茬的中年男子说:“我1992年就到这里来了,这儿有什么好的呢?只是没有战争,我们连做梦都想回家。”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峡谷的寒风令人裹紧衣衫,起伏错落的山峰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已到了掌灯时分。谈起峡谷缺电少煤,当地的一名陪同官员激动地告诉我们:中国四川投资援建的卡杜里水电站离此地只有10公里左右,今年1月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后运行情况良好;水电站建成后将缓解当地电力紧张情况,使当地居民大大受益。他称赞中国是格鲁吉亚人民真正的朋友。

  生活在这块贫困土地上的人们多么希望永远生活在和平、安宁与友谊之中。 (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