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男孩版《安妮日记》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3:50 东南早报

  讲述二战历史

  一部《安妮日记》,让众多读者通过13岁少女安妮的视线,目睹了纳粹恐怖下犹太人在荷兰的惶恐生活。如今,一部由一名同龄男孩记下的日记,则向人们讲述了纳粹铁蹄下,生活在捷克布拉格的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与《安妮日记》巧合的是,这本男孩版《安妮日记》,同样是在作者遇害多年后,由其家人出版的。

  险些“失传”

  男孩名叫彼得·津斯。60年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的日记,一直寂寞地躺在布拉格一间无人问津的阁楼上。如果不是因为以色列第一名上太空的宇航员伊兰·拉蒙,它也许永远不为世人所知。

  拉蒙是2003年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研究员兼工程师。据说当时,美国宇航局只允许拉蒙携带9件个人物品随“哥伦比亚”号飞行,为纪念纳粹大屠杀中的死难者,拉蒙特意带上一小幅名为《月球景观》的铅笔画,以表达二战期间犹太人对逃离集中营和奔向遥远的安全地的渴望。拉蒙表示他带着这幅画进入太空,是为实现半个多世纪前一个悲苦犹太儿童的梦想。这幅画就出自津斯之手。正是从那时起,人们才知道了津斯的名字。

  14岁时,津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牺牲。而当津斯的妹妹查娃·普雷斯堡2003年通过电子邮件收到弟弟日记的样本时,她根本不知道津斯曾留下如此宝贵的遗产。

  发现经过

  “我既惊讶又高兴”,74岁的查娃说,“通过那些文字,我一下子了解了多年前发生的事。我立刻意识到,要将它出版”.

  日记写于1941-1942年,那时津斯的年纪在13-14岁,他还没被送到泰雷津临时集中营。

  日记是写在两本薄薄的笔记本上的。几十年来,它一直被搁置在布拉格一个阁楼上,那所房子属于津斯父亲奥塔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去世后,房子被出售,当新房主发现这些日记时,津斯的名字已经十分出名,他意识到它们宝贵的文献价值,于是通过以色列一家博物馆与查娃取得了联系,将日记完璧归赵。

  在忙碌了18个月后,津斯的日记终于得以在捷克出版,名字就叫《我哥哥的日记》。

  日记内容

  从时间上看,日记先后记了一年多,除了文字,津斯还在本上画了插图。它通过一个男孩的眼睛,描述了那个非常年代里,犹太人所遭受的越来越多的磨难。其中既有津斯被选上班代表、老师结婚等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也有犹太人在乘公共汽车时被禁止在前部就座,犹太人买不到肉、水果等烦心事,以及津斯对亲友的想念。

  在日记的开篇,津斯写道:“天气有些雾蒙蒙的。犹太人的穿衣开始有强制规定了。我在去学校的路上,一共数到了69个治安宪兵。”

  “那是没有围墙的隔离区”,查娃回忆说,“我们被严格限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经常感到害怕。这种恐惧直到今天仍挥之不去。”

  在《我哥哥的日记》一书中,除了津斯日记的节选,还选登了部分查娃的日记以及他们一家人的照片和津斯的几幅画。在书的序言中,查娃写道:“日记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告诉人们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孩如何在困难面前安排他的生活。它能更好地帮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什么叫‘屠杀’。”

  天才少年

  津斯于1942年10月被送进泰雷津临时集中营,两年后,被送到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16岁那年,被纳粹送进毒气室。比起津斯,查娃和父亲奥塔是幸运的,他们后来虽然也被送进了泰雷津临时集中营,不过总算躲过了大屠杀。二战结束后不久,查娃移居以色列。

  在短暂的一生中,津斯写下了大量诗和散文,还有8部小说。大部分小说属于科幻类,津斯以一个少年的想象,对使他着迷的科学和宇宙展开探索。为便于读者理解,津斯还绘制了大量插图,展现了他的绘画天赋。即使后来到了泰雷津,津斯也没有惶惶不可终日,而是一个人撰写、编辑和绘制了800页的科学杂志,他给杂志起名“Vedem”,分发给其他被关押的人阅读。

  今年早些时候,捷克天文学家曾将一颗小行星用“津斯”命名,捷克邮政局也发行了以《月球景观》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看到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津斯,我为他感到光荣”,查娃说,“这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纪念,而是对所有在大屠杀中失去生命的犹太儿童的纪念。”

  目前,已有日本、韩国、罗马尼亚、比利时和波兰等国的出版社对《我哥哥的日记》表示出兴趣。

  :

  18岁女孩写成《德恩日记》

  《安妮日记》

  1952年第一次在英国出版时叫做《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它被翻译成67种语言,全世界的销量超过3000万本。

  安妮作为纳粹占领下的阿姆斯特丹的一名犹太女孩,这本书使她成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这本日记本是安妮13岁时的生日礼物,几个星期后纳粹就占领了阿姆斯特丹,她和家人不得不躲起来,但因遭告密而被纳粹找到。1960年,弗兰克一家藏身的房子变成了博物馆。

  但当年,二战刚结束时安妮的父亲奥托甚至找不到一个出版商愿意出版这本书,理由是没有人愿意读关于大屠杀的东西。荷兰一名记者写了关于《安妮日记》的报道,唤醒了出版商的兴趣。1947年出版了1500本荷兰版的《安妮日记》,几年内就被翻译成德、法和英语,并在1959年被拍成了电影。

  2004年10月20日,英国《独立报》报道说,一个名叫埃尔加·德恩的荷兰籍犹太少女在集中营去世60多年后,她生前男友的儿子今年年初把她在纳粹集中营偷偷写下的日记及数封情书捐赠给了荷兰蒂尔堡市档案馆。这批被荷兰史学界公认“意义非凡”的文献与世人见面。曾经轰动世界的《安妮日记》如今有了姊妹篇。

  日记诉衷肠

  据报道,德恩被关进荷兰菲赫特集中营时只有18岁。为了向男友范登伯格倾诉衷肠,她用一本当年学校里常见的绿色笔记本把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如实地记录了下来。为了掩人耳目,德恩在笔记本上特意写上“物理”二字。凭借这本日记本,德恩与男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她设法把日记本传到男友那里,男友再用日记的空白处给她回信。至于日记本是如何在纳粹眼皮底下传来传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日记第一篇始于1943年6月1日,最后一篇写在同年7月2日。日记除了讲述她所在的34B营房的艰苦条件、她对男友的思念和内心的恐惧及郁闷外,还记录了她所目睹和经历的“死亡之旅”。

  死亡之旅

  进”菲赫特集中营的第65天。她在日记中说,她听说所有的孩子将被移送到“死亡中转站”—————韦斯特波克集中营,果然第二天所有3岁以下的孩子就跟随他们的母亲上了转运列车;第三天,4岁至16岁的孩子也跟随父母上了后面的列车。

  1943年7月初,厄运终于降临到了德恩一家人头上:她被告知他们全家将被送上下一列开往灭绝营的“单程列车”。她在7月2日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天早上,一个垂死的小孩使我深感不安。下一次转移(前往灭绝营)将会轮到我们……这几个月里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对于那些没有此种经历的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最后她似乎在交代如何将日记转移出集中营:“……在包裹之间。因为我们很快将离开。”14天之后,她便与父母及哥哥在波兰索比堡灭绝营惨遭杀害。

  意义非凡的文献

  德恩遇害后,日记本连同5封情书、一支钢笔、一块毛巾及一缕头发被一起装在一个棕色坤包里,被转送到了范登伯格手中。60年后,范登伯格的儿子康拉德把他父亲的“神圣的纪念物”捐赠给了蒂尔堡地方档案馆。2004年10月30日是荷兰“国家档案日”,蒂尔堡地方档案馆决定在这一天正式让日记与世人见面。

  据悉,德恩日记是荷兰迄今所发现的第3本集中营日记,也是最特别的一本。战争文献学者大卫·巴尔诺说:“这是一个特别发现。由于集中营的生活条件,几乎没有人写下日记。即使有人在集中营写了日记也很难保存下来,当他们人被转移的时候,行李也被随之带走。”因此,荷兰战争文献协会称它是“意义非凡”的文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