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六方会谈:假如明天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8:17 东方早报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六方会谈”便为各方学人所津津乐道。这青睐倒不是因为它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如何有效(事实是,下一轮会谈尚未有期,朝核问题也远未解决),而是因为它天然的象征意味,就像先知的水晶球,它隐约透露着未来的信息———假如明天来临。

  六方会谈可被视作一种安全机制,现在用来讨论朝核问题,如果运用得当,将来还可以讨论更多的问题。比如,弗朗西丝·福山就建议将它转换成常设的“五方会谈”(中美日
韩俄五方),以应对亚太未来的动荡。

  所谓“机制”,简单说是国家间的契约,其功用在于减少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协商和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它还能缓解因一国增强军力导致他国效法而产生的“安全困境”。这里,欧盟堪称“机制政治”的典范。

  在危机四伏的东亚,建立这样一种安全机制,无疑是我们关于未来最理想化、也是最大胆的想象。从表面上看,缘起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是一个意外的契机。二战结束以来,东亚基本沿着美国的轨道向前运转,华盛顿在这里维系着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形成了一种“轴辐”式的、以美国为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安全体系。然而时移势易,面对愈演愈烈的“安全困境”(朝核危机正是“冰山一角”),这一构架渐渐显出了疲态———一种全新的安全“网络”有待编织。这里,以“多边协商”形式出现的“六方会谈”,无疑是一个机会。

  但是,把“六方会谈“转变成东亚的安全机制面临许多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这样一种机制的目的。福山显然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有必要把它“粘”在机制的“网”上,其间不乏遏制中国的居心。不过,以遏制某个成员为目的的机制殊少成功的先例,当前陷入困局的“六方会谈”本身便是最好的证明。华盛顿联合他方压制平壤的做法,导致了机制灵活性和有效性的丧失。

  其次,以“六方会谈”为起点的安全机制的构成和性质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以现在的中美日韩俄为基础,再加上亚太的其他国家,那么这种机制已经存在于东盟地区论坛(ARF)之中,似乎没有花大力气重建一个类似组织的必要。至于性质,目前存在两类基于不同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安全组织。第一种是高度制度化的联盟性质的组织,如北约。很显然,任何广泛的东亚组织都不可能是军事联盟,而且由于东亚各国的差异性,他们普遍倾向于低制度化且松散的组织。第二类就是以这种低制度化、协商合作形式为标志的组织,ARF就是例子。在短期内,东亚发展任何形式的安全机制,只能是ARF式的,而不是效仿北约。因此,在ARF已经存在且逐步改良的情况下,将“六方会谈”转变为新型安全机制,似乎是多此一举。

  福山作为素有威望的学者,在讨论东亚安全机制时却忽视ARF的作用,是令人惊讶的。虽然ARF经常被批评为表面对话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但它通过各种层次的多边对话,在发展“合作安全”、和平解决争端等观念和规范上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把六方会谈转型的建议,似乎也有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体系更新为“轴辐+网”,从而长期维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的意图。亚洲很多安全问题的解决,目前来看,离不开美国。但是这些问题的最终根治,还是要靠亚洲各国本身的努力,比如通过培养东亚认同感获取共识等方式。

  这种认同现在已有初步成效,在去年的“东盟+3”会议后,东亚各国将在今年举行东亚领导人峰会。然而美国已经对此深表疑虑,因为这一会议将把美国排除在外。在“扼杀”了1990年代初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和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后(皆因这些组织没有美国的份),美国是否应该考虑鼓励东亚自己组建安全机制解决地区问题了呢?如果以六方会谈为蓝本的机制最终建立且以美国为中心,类似美欧关系中的北约,那么现在的美欧关系———欧盟和北约在很多方面不愉快的共存———是否会是将来走向整合的东亚同美国关系的预演呢?

  现在困扰美欧关系的一个问题是欧盟作为一个全面的政治、经济、安全、军事、外交体制同因冷战建立的由美国主导的北约之间的矛盾:在欧洲的声音越来越一致时,北约却正在丧失它的目标。这似乎也是东亚在发展安全机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