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强震为何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2:19 东南早报

  3月28日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这是最近一个世纪来最强的5次地震之一。尽管这次地震造成了数千人死亡,但是并没有像去年12月该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一样引发可怕的海啸,这出乎许多科学家的预料。

  地震发生后,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探测到地震时就发出了海啸预警,但3个多小时之后,只监测到澳大利亚以西的科科岛附近海面有20厘米左右的海浪,那里
位于震中以南约1500公里,该中心随后解除警报。这一结果出乎很多科学家的预料。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海啸?大海啸的发生与海底地震究竟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掀起的惊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甚至数十米,犹如一堵“水墙”。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材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

  地震海啸的产生一般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控制。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于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平堆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为什么没有发生海啸?

  最新的这次海底地震从强度上看足够引发类似2004年年末那样大的海啸,但它又有与上次不同的特性:

  首先是这次地震发生的深度不同。发生在较浅海水下的大地震更可能引起海水的“搅动效应”,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下,就有更多的海水可以“缓冲”,相对危险性也小一些。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震中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可能在海面下30公里左右,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明显。实际上海水的波动还是存在的,据外电报道,澳大利亚方面在这次地震发生后,测到了浪高约25厘米的“微型海啸”。

  其次这次地震海底和海水的运动不同。在某些海底地震中,海底形成巨大的凹陷或裂缝,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并形成漩涡,就会引发海啸。去年引发大海啸的那次地震属于这种类型。而此次地震的震中尽管离上次大地震不远,但科学家已监测到海水是向外涌出的,这就使海啸的风险减少了许多。科学家猜测,海底可能是在地震中产生凸起,或者即使有凹陷也不大。

  再次是地震释放的能量下降。根据美国的观测,这次地震为8.7级,释放的能量是上次地震的三分之一;而日本气象厅观测结果为8.5级,释放能量仅有上次地震的六分之一。

  印度洋地区两次地震数据对比

  时间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震中北纬2.2度东经97.0度北纬3.6度东经96.28度震级8.7级9级震感半径6827公里9216公里破坏半径544公里735公里海底深度30公里10公里遇难人数约1000人165,265人失踪人数约有数百人失踪129,640人海啸规模25厘米小型海啸约有10米

  :地震与震级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标尺就是震级,震级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其大小与地震中释放能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目前通用的“里氏震级”标准最初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这个震级表以他的姓氏命名,即里克特震级表,简称里氏震级表。这种简单而实用的震级标准最初只用于测量南加州当地的地震,但随着日后在全球普及,里克特也名扬天下。

  里克特把地震震级从低到高分为1至10级。诞生于近70年前的里氏震级表,至今仍是最为通用的地震分级标准。在地震表上,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地震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

  中度地震始于里氏5.0级,超过里氏6.0级就是强烈地震,可以造成现代建筑的损坏。达到里氏7.0级或者更高,就是大型地震,所造成损害范围通常达到数百公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