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三面出击”骚扰近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6:27 时代商报

  南线———中国西线———韩国北线———俄罗斯

  日本“三面出击”骚扰近邻韩民众集会抗议日本

  据法制晚报29日报道,3月28日,60多名韩国民众和记者手挥太极旗,高呼“我们的独岛”,登上目前正处于争论顶峰的“独岛”(日本称“竹岛”)。与此同时,日本决定于今年
6月在距东京以南1700多公里的“冲鸟岛”上装置雷达。由此,日本引发抢占中国领土钓鱼岛、与韩国的“独岛”、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之争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专家称,日本目前的氛围与60年前二战时其国内政治气氛有些相似。新闻分析

  日进入狂躁“青春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梁云祥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日本进入了一个狂躁的青春期,在所谓有争议领土上四面出击。”但他同时认为,这不是日本政府所愿,“日本的四处点火更多是民间和地方政府所为,其政府则比较低调,但目前日本国内强硬的外交政策是其背景,间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梁教授还告诉记者:“从国民心理而言,因为是一个岛国,日本人的岛国意识和危机意识非常强。目前日本国内右倾化和保守化的趋向让人担忧,与二战前日本国内政治气氛有些相似,不知要将日本引领向何处。”教育———中国教科书日要求中国改善历史教育

  虽然自身在历史问题上广受国际社会批评,但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却对中国的历史教育“颇有微词”,声称将要求中国予以“改善”。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日方指责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反日教育是毫无道理的。

  背景:受到右翼教科书的煽动,现在,很多日本人被强烈根植了中国和朝鲜是“对日本的加害者”的意识。无数的日本年轻人受到编纂会势力的煽动,网上充斥着反朝和反华的言论。

  专家解读:日本长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其侵略邻国的历史,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一些日本政客不断地颠倒黑白,美化侵略,歪曲历史。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外相此时“反噬一口”,再次显示了他们在历史等问题上的不良心态。南线———中国冲鸟岛日本团体勘测东海冲鸟岛

  一家40多人的日本团体3月27日开始在东京以南1700公里的冲鸟岛进行勘测活动。组织者昨天声称,勘测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支持日本对冲鸟岛海域提出的主权要求。

  日本政府此前表示,冲鸟岛是其最南端的岛屿,并称冲鸟岛周围海域属日本专属经济区范围。中国拒绝承认冲鸟岛周围海域为日本专属经济区,指出冲鸟岛只是礁石,不是岛屿,没有满足联合国有关划分经济区的先决条件。

  中国坚持认为“冲鸟岛”是一块礁石,不是岛屿,不具备专属经济区的条件。

  背景:“冲鸟岛”实际上是一块岩礁,涨潮时仅有两块床垫大小的礁石露出水面,无人居住,更无法自我维持经济活动。

  专家解读:日本争的当然不是“涨潮时仅能落几只海鸥的两块礁石”,而是石头周边广阔的经济专属区和得天独厚的战略价值。日本的岛国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它从未在迈向海洋的道路上却步。北线———俄罗斯北方四岛要求俄归还四岛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3月27日称,俄总统普京对日本的访问时间可能会被推迟至今年下半年。对于归还北方四岛问题,日俄双方互不相让,目前尚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背景:苏方同意在与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后,交还北方四岛中的齿舞群岛和色丹岛。

  而日本则坚持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一并归还,并把每年2月7日定为“北方领土日”。

  专家解读:如果日本强烈要求北方四岛和其他北方领土一并归还,很有可能连一个岛也拿不到。西线———韩国独岛

  设立“竹岛日”引发冲突

  在3月16日,日本岛根县议会通过《“竹岛日”法案》,日本驻韩大使高野纪元公开强调对该岛的主权。韩朝野震怒,韩国向日方正式提出抗议。由此,日韩领土摩擦再度升级。

  背景:1952年1月,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前,韩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对独岛拥有主权;今年2月,日本政府提出抗议,两国领土争端由此产生。

  专家解读:这是日本岛根县政府的“冒失”,但当前日本奉行的强硬外交是其大背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