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海军的电子作战能力,包括早期预警和电子对抗。例如近日有消息称,印度海军打算从美国购进6架E-2C“鹰眼”预警机和P-3C“猎户座”海上巡逻机,以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与监视,提高海军的联合作战能力,而美国政府已同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其探讨这种飞机的技术使用问题。印度海军对E-2C“鹰眼”预警机感兴趣的原因,是由于它缺乏海洋监测卫星的战略支援以及海上监视装备性能有限,无法对印度洋进行全天候全时辰的监控,因而无法满足未来3艘航母海上作战的要求。E-2C“鹰眼”预警机是世界最为先进的预警机
之一,滞空时间4小时,可以同时跟踪2400个以上的目标及指挥对其中40个目标实施拦截。它对飞机目标的探测和确认距离为556公里以上,对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为270公里以上,能探测1250万立方公里内任何地方的空中目标。它还实现了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如果能购进6架E-2C“鹰眼”预警机,再加上印度此前购买的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和自行研制的3架预警机,就可以达到对印度洋实施全面监控的目的。又如,据美国《防务新闻》2005年2月21日报道,印度海军计划斥资1.15亿美元对舰载“海鹞”式战斗机的雷达进行改进和更新。该雷达由以色列的艾尔塔系统公司制造,并同时从以色列拉斐尔武器研发机构购买20套“德比”导弹。再如,2002年印度海军向俄罗斯采购了9架“卡-31”舰载雷达监视预警直升机。这种直升机巡航速度为220公里/秒,航程为6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为3500米,续航力为两个半小时,空中探测半径为150公里,可实现360度雷达覆盖,可以探测和跟踪飞行高度很低的飞机、水面舰艇甚至巡航导弹,这将增强海军舰队对付低高度威胁的作战能力,同时具备反潜能力。印度海军现在已经拥有了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CS)。在舰艇方面,印度海军从2003年起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电子战系统升级。由于一些苏制舰艇上使用的电子战系统都已老化,已考虑从以色列引进一批新的电子战系统,并在2~3年内将它们加装到这些舰艇上进行测试。为此,印度海军已接洽了以色列拉法尔武器发展局,提出购买7套舰载电子战系统,与现有舰艇上的作战系统进行集成。初始合同价值1.07亿美元。同时,政府也还在考虑海军5亿美元的电子战系统现代化提议。作为集成电子战设备的一部分,印度海军还希望引进电子支援测量设备,作为无源的主要传感器,执行远程战术侦察、超视距目标定位以及威胁告警等任务。与此同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又计划与外国合作开发电子情报系统(ELINT),以逐步替代电子支援测量系统。因为电子支援测量系统只能作为一种战术工具供指挥官使用,而ELINT系统却还可以被动追踪舰船和飞机,以及提供战略情报。
印度海军潜艇
4、大力加强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的建造和对旧型舰艇的现代化改造。例如,在继续建造自研的“德里”级导弹驱逐舰和隐身护卫舰及其配套舰载武器的基础上,作为“德里”级的改进型的“班加罗尔”级导弹驱逐舰,第一批3艘已于2003年中期订购和建造,首舰预计在2008年服役。“德里”级驱逐舰的第三艘和最后一艘是在2001年年底服役的,本身已不算落后。“班加罗尔”级和它最大的区别是武器系统不同:“德里”级采用的是俄罗斯的SA-7舰对空导弹系统和KH-35“巨蜥”舰对舰导弹,而“班加罗尔”级驱逐舰则将采用以色列的“巴拉克-1”舰对空导弹和“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当然,如前所述,“德里”级也将在现代化改造中装备“布拉莫斯”导弹。又如,印度海军研制了满载排水量2500吨的新型“第乌”级隐身护卫舰,以取代现有的4艘“戈达瓦里”级护卫舰,计划建造3艘。该级舰的外观设计与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大同小异,舰体上广泛使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料,据称它可使雷达反射面积比同类普通护卫舰减小40%。由于采取了减小声信号和分散热红外传播源等措施,该级舰的声隐身和红外隐身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第乌”级的指挥中枢为印度国产的IPN集中式作战指挥系统,可以同时监视350个海空目标。印度海军的现代化项目还包括新型反潜轻型护卫舰。这种新型护卫舰的排水量约为2400吨,大小与一艘现代化的护卫舰相当。按照目前的开发进度,可能在2006年开始建造,最终建造8艘。再如,据美国《防务新闻》2001年5月21日报道,印度正在执行一项代号为“17号工程”秘密的造舰计划,实际上就是“尼尔吉里”级新型导弹护卫舰的建造计划。“尼尔吉里”级护卫舰实际上是俄罗斯“克里瓦克III”型护卫舰和法国“拉法耶特”护卫舰的仿造版,标准排水量为4600吨,满载时为5000吨。由于它全面采用了来自俄罗斯、法国等国的隐形技术,因而将成为印度海军21世纪最新型的隐形战舰。按计划,首批建造的3艘战舰将分别于2006、2007和2008年交付使用,计划建造12艘。据报道“尼尔吉里”级护卫舰能够搭载3架轻型武装直升机,反潜能力将大为增强。此外,印度1997年向俄罗斯购买的三艘11356型护卫舰,在第三艘“塔巴尔号”于去年交付后,已全部服役。它们堪称当今世界上设计最先进的隐形护卫舰,采用了独特的外形设计和隐形涂料,可以躲开敌方的雷达侦测。这种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为3850吨,搭载一架“卡-31”型反潜直升机,安装有垂直发射的“Club-N”导弹,能打击30-220公里内的水面目标和潜艇;8枚Igla-1E导弹和2套“卡什坦”防空系统提供近程空中防御。“塔巴尔号”还是第一艘安装“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护卫舰。
5、大力加强海军基地建设,提高后勤和综合支援能力。除了继续加强两个主基地(孟买和维沙卡帕特南)的现代化建设外,对科钦和布莱尔港基地进行扩建,以减轻主基地的负担,并且加速建设远洋舰队的支援基地,全面提高其维修保障能力,满足海军远洋纵深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保障远洋作战,海洋勘测船队和由多功能船只组成的海上后勤补给船队得到加强。另外最近有消息透露,印度正在考虑从美国购买潜艇营救船,这是和它加快发展潜艇舰队相吻合的。此外,为了延长舰载机的滞空时间,印度正寻求向乌克兰或俄罗斯购买空中加油机。
6、进行高频度的远洋训练和演习,提高人员素质和舰队海上作战水平。近年来,印度海军舰队的远洋军事演习几乎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如2003年8月与法国海军在阿拉伯海举行了“宇宙神-3”海上训练演习;10月与美国海军在印度洋举行了“马拉巴尔”演习;11月又与英国海军进行了海上演习。其中与美国海军的“马拉巴尔”演习曾在2002年9月进行过,标志着美印海军交流中断六年之后得以恢复。又如,2003年5月与俄罗斯海军在印度洋进行大规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当时指挥这次演习的印度海军少将尚卡尔甚至对媒体暗示演习有针对中国的含义。再如,今年2月与新加坡海军在南中国海展开双边年度军事演习。印新海军演习始于1999年,旨在进行反潜、防空和防水面袭击的作战训练。此外,去年10月15日至11月9日,印度海军舰队兵分两路走访了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和印尼五国,并进行联合演习。这条出访线路途经东南亚、东亚和东北亚地区,绕行中国沿海一圈,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远征。
7、加强海军陆战队建设。1987年2月,印度正式成立了印度海军特种部队。1991年,该部队更名为印度海军突击队,辖3个支队,分别隶属于印度的3个海军司令部,驻扎在孟买、科钦、维沙卡帕特南。整个海军突击队由10个作战小组组成,每组200人。据说它的训练强度甚至超过了西方同类部队。西方国家的海军特种部队通常只执行水陆两栖作战任务,而印度海军突击队的所有队员则都具有伞降和作战潜水员的资格证书,可在各种环境下执行战斗任务。为了执行特种任务,这支部队拥有意大利制造的宇宙CE-ZF/X100“战车”两人袖珍潜艇,其排水量为2.l吨,长为7米,水下最大战斗距离为25海里,最大下潜深度为100米,前舱能携带特种设备(高爆炸药或数枚水雷),可由潜艇运送或其他军舰、商船运载。突击队还拥有6架“海王”和数架“印度豹”直升机。这支部队不仅具备秘密行动和特种作战的能力,而且经过实战考验,例如1987年10月21日曾对斯里兰卡伊拉姆“猛虎”组织在格鲁那加尔的基地进行了两栖攻击,这次战斗取得了完全胜利。
印度海军购买“鹰眼”预警机
印度这样大力扩充海军的主要战略目的,按照它自己的解释和陆续透露的意图,首先就是要实现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称霸印度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印度就提出了“保陆制海”的战略,即在巩固和扩大陆上霸权的同时,通过“三个控制区”来变印度洋为“完全控制区”;在当时海上力量尚不足以控制整个印度洋时,应首先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以保障印度东西侧的安全,同时兼顾进出印度洋的海峡的特殊战略意义。随着海军力量的发展,印度又提出了打造远洋海军的“蓝水工程”,以便把海军活动范围扩大到向东达南中国海及太平洋边缘,向西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达地中海,向南达印度洋最南端边缘、甚至绕过好望角远达大西洋,并提出要对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五大战略水道进行“控制”。正是为实现这样的战略规划,印度海军认为有必要在2010年前后建成一支由3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强大海上战斗群,并始终保持20艘左右的潜艇攻击力量;印度海军的上述种种努力,都是这种计划的具体体现。印度自造航母和全面扩充海军的努力,也和它在1998年成为正式核国家的以及当前世界海军正处在技术转型的“坎”上有关。一方面,有了核武器以后,它就必然要大力发展各种核导弹,而发展核导弹的同时,也就必然要将其向海基和潜射平台延伸,因此就需要建造有一定排水量、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水面舰只和潜艇。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的海军水面舰只,有一种以“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导弹巡洋舰、“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为“模板”进行更新换代的趋势,像前述印度从俄罗斯购进的11356型护卫舰和自建的“尼尔吉里”级护卫舰,也是如此。而印度海军大量的现役苏式舰艇,即便从其舰形来看,也已大大落伍了,或者说存在着“代沟”,升级改造毕竟是权宜之计,由此也推动了印度的大规模造舰、买舰行动。撇开印度称霸印度洋战略的好坏对错不谈,如果仅从海军军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角度看问题,应当说印度海军的现代化努力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再具体到印度自建航母的行动来看,它也有不得已而自建的问题,而不完全是要“自力更生”、“打民族品牌”。因为既然印度围绕称霸印度洋战略拥有三艘航母的决心已定,那么可选择的道路只有购买或自造。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从西方国家买到现代化的航母(像美国将要退役的“肯尼迪号”是决不可能外卖的,同时印度也不可能买得起;英国的三艘“无敌”级航母本身也是再三推迟退役的过时货,即使肯卖给印度,也与其现代化的初衷相抵触),另一方面,历史也不再给它提供购买英国“竞技神号”和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时那种“讨便宜”的机会(当时英俄两国都陷于经济困境,两艘航母都是“半拉子工程”躺在造船厂睡大觉)。简言之,印度现在买不到既便宜又现代化的航母,因此只有自造。应当肯定的是,印度在不得不自造航母的情况下,选择3.8万顿级的造舰方案是合乎实际的,兼顾了军事效用、国家财力、造船水平和摸索积累经验的多方面因素。
尽管印度在海军现代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军事效果和战略后果究竟如何,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首先,印度现有的“无敌”级和“基辅”级航母事实上已相当落后,也只是“凑合着用”,而自造新舰吨位有限,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准航母”,因此,新舰服役后也只是象征性地拥有三艘航母,在现代海战条件下究竟有多大意义很不好说。其次,既然印度洋是通向7个海域的要道,是世界航运的生命线,而且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五大战略水道也是美国海军宣布必须切实控制的战略要冲,同时英、法、德等国的海军也有加快发展的迹象(例如,英国海军用来替换“无敌”级的两艘新型CVF航母,是完全意义上的、几乎与美国“里根号”航母相媲美的最现代型巨舰;法国现役的“戴高乐号”航母舰龄不长,相当先进;以“黑森号”为代表的德国新一代隐形导弹护卫舰也十分先进),那么,印度海军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扩张会不会“引火烧身”,显然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事实上,西方大国海军已经对印度很有戒心,印度为购买英国“海王42-D”直升机做了长达10年的努力,最终还是被拒绝,法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明显的信号。翁寒松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