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迷失在色彩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8:12 东方早报 | ||||||||
最近吉尔吉斯斯坦“有事”,总统阿卡耶夫出走,反对派和平夺取。事情本身应当说是孤立的,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之前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变局———反对派在选举中先败后赢,以“街头政治”取得政权。人们把这三件事分别称为“柠檬革命”、“橙色革命”和“玫瑰革命”。而不久前,白俄罗斯的反对派也推出了“雪花革命”,但没有成功。 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相距甚远、大小不一,但都是从苏联独
1946年,赫伯特·斯沃普提出“冷战”一词,它被用来描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联盟转向冲突,又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动用武力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人们乐观地以为冷战结束了,弗朗西斯·福山更宣布了“历史的终结”。 按说苏东阵营消失了,包括俄联邦在内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各立门户,社会制度也都从姓“社”改为姓“资”,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理应把它们当作一家人。但事实上,除了北约和欧盟不断地将原华约和经互会的成员收归帐下,西方对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和以俄罗斯为核心的独联体的进攻一直没有停止,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内在化”了而已,具体说,就是以“软实力”为主,辅以暗中物质支持来帮助这些国家中亲西方(特别是亲美)的反对派夺取政权。 尽管当事各国的反对派不承认受惠于西方,后者也竭力否认自己是“彩色革命”的幕后策划者,但从反对派和西方的弹冠相庆中,从落败总统和俄罗斯的沮丧表情中,人们不难看出冷战的另类刀光,而所谓“革命”也只是西方话语,在俄罗斯看来它们是地地道道的“政变”。 在变幻的色彩中,独联体渐成“明日黄花蝶也愁”。这个组织成立于1991年,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除了波罗地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之外都是它的成员,不过俄罗斯以其超强实力独坐核心,其他成员实际上都是它的外围。比如,乌克兰一词原意就是“在边境”,自古以来是俄罗斯的西大门。至于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中亚五个“斯坦”,从来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是其“后院”。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拥有石油等战略资源,这些国家成了西方与俄罗斯争夺的新战略空间。 在莫斯科,西方进逼的脚步已轰隆可闻。中东欧和波罗地海三国一早脱俄入欧,俄罗斯的西大门(乌克兰)、南大门(格鲁吉亚)和后大门(中亚)如今几近打开。如果“彩色革命”继续下去,则不仅俄罗斯的门户洞开,独联体的生存也成问题。于是,被“革命”惊出一身冷汗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发出了“拯救独联体”的呼吁。 冷战正在以令人惊诧的方式迫近它的终点———一旦独联体解体、外围防护栏没了,由多种民族、宗教组成的俄罗斯联邦将成为西方直接进攻的对象,进一步被“细划”也大有可能。 今天的独联体仿佛重演着苏东阵营的“暮年”光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西方明里暗里的“使坏”自然“功不可没”,但“异变”的开始还是在内部:一则集团内部(不论是苏东阵营,还是独联体)关系不平等,大国、强国与小国、弱国之间的矛盾比较大;二则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差异分歧,缺乏足够的向心力;三则各国内部的问题比较多。比如,政治上个人专断、腐败成风;经济上发展缓慢,民众生活改善幅度不大。以人均GDP为例,格鲁吉亚1200多美元,乌克兰刚过1000美元,吉尔吉斯斯坦还不到400美元。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转换结盟、改变国体政体就能够解决,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是观之,独联体此番颓势虽在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 除了外部的冷战攻势、内在的重重矛盾,“彩色革命”还暴露了俄罗斯、独联体“危机管理”上的空白。从格鲁吉亚到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有条件就做一下姿态,没有条件就缄口不语,与西方咄咄逼人的态势成鲜明对照;至于独联体,则形同虚设,连集体反应的样子都没有做。这样下去,它灰飞烟灭的一日也不远了。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