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动荡专题 > 正文

欧洲在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后不知所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8:19 东方网-文汇报

  当赖斯欢呼吉尔吉斯斯坦取得了“民主的胜利”时,欧洲却尴尬地保持着沉默。“颜色”革命目前正在向白俄罗斯和中亚其他地区渗透。对此,莫斯科忧心皱眉、华盛顿弹冠相庆;惟独地处最“前哨”的欧洲却不知所措……

  一年半以来在欧洲媒体上有三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它们是pora、kmara和otpor。历史学家们从这三个词里看到的是三场分别推翻了米洛舍维奇、谢瓦尔德纳泽和亚努科维
奇的“颜色革命”。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pora(是时候了)、kmara(受够了)和otpor(抵抗)是一批得到美国支持和资助的组织,正是这些组织领导和指挥了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上述系列革命。

  据一位名叫亚历山大·马力克的塞尔维亚“职业革命家”在欧洲媒体上透露,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革命,且手法如出一辙:先是接受美国资金(在乌克兰,美国以“民间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如美国民主党的“国家民主研究所”、共和党的“国际共和党人研究所”、美国国务院的“援助开发署”、“欧亚基金会”、“自由论坛”等——共提供了6500万美元),然后暗中组织人马(马力克本人曾受到美国“专家”的直接“指导”,后又到乌克兰指导当地学生长达两年之久),再利用选举(毫无例外地披露当局“作弊”)之机激起抗议浪潮,美国政府随即声明响应、支持,最后夺取政权。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国家对美国来说无一例外均具有关键性的地缘政治意义。以乌克兰为例,列宁曾说过,乌克兰是俄罗斯的“脑袋”,将乌克兰从独联体分离出去,就等于是斩掉俄罗斯的“首级”。另一位法国专家说得更直接:俄罗斯加乌克兰是一个超级大国,而失去了乌克兰的俄罗斯只是一个大国而已,所以美国无论如何都要离间俄、乌两国。而其他中亚国家则不仅对美国有着反恐前线的意味,还有着石油资源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见,这场“颜色”革命还将继续下去,直至前苏联的版图变得符合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当年在其《大棋局》一书中为谋求世界霸主所描述的战略构成时才会了结。

  然而欧盟却并无此战略目标。毫无疑问,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是以欧盟为蓝图的。革命后的乌克兰从亲俄罗斯转向图谋入盟欧洲即为最典型的例子。欧盟作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民主联合体,对东欧、前苏国家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然而欧盟却并不期望再向东继续扩大,尤其是不愿意因此而与俄罗斯交恶。

  首先,欧盟已经无力承担继续东扩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负担。25国已经造成欧洲整体运作上的种种麻烦,且“老欧洲”舆论也并不接受。最近法国民意测验多次表明法国人有可能在公民投票中反对欧盟宪法就是一个证明。而另外一些国家如波兰则完全出于历史原因而支持乌克兰进入欧洲……其次,欧盟也不愿意为此与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交恶。尽管在美国眼里俄罗斯越来越像一个新“极权国家”,但欧盟继续认同莫斯科的民主进程。最近普京应邀访法时曾与希拉克、施罗德和西班牙总理萨巴特罗会晤,“老欧洲”的三驾马车对其表达了全力支持的信息。

  最根本的一点,则是欧盟将越来越依赖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在美国全球疯狂抓能源产地的战略部署下,欧盟近年来大梦方醒,发现除了俄罗斯尚能供其分一杯羹之外,其他能源产地已所剩无几。所以欧盟绝不想因“颜色”革命而与莫斯科产生磨擦。尽管欧洲部分意识形态强烈的知识分子群和媒体继续在支持“自由”,但更多的舆论则持续披露这一系列革命背后的美国色彩。此间媒体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美国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打入的一个楔子。当越来越多的前东欧和前苏共和国爆发革命之时,恐怕欧洲就将越来越深地步入多事之秋……难怪一家法国大报今天评论说:吉尔吉斯斯坦“民主”革命怎么越看越像是一场“政变”?文/本报驻巴黎记者 郑若麟

  相关专题: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动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