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穆斯林受到死亡威胁,荷兰多元文化受挑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8:36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最近,两名荷兰议员的一番经历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这一男一女两名议员分别名叫吉尔特·怀尔德斯和阿娅·赫西·阿里。两人均因冒犯了荷兰穆斯林移民而受到死亡威胁。 由于曾发生过2002年5月激进的荷兰右翼政客富图恩被伊斯兰极端分子杀害及2004年11月电影制片人特奥·梵高蒂奥·凡·高因拍摄了一部描述穆斯林妇女生活的纪录片《屈从》
这两名议员在荷兰一直属比较惹眼的公众人物。有“新富图恩”之称的怀尔德斯言辞激进,主张停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5年内停止接收外来移民、取缔荷兰国内的伊斯兰学校等。他退出了原来的右翼政党自由民主人民党,着手组建“怀尔德斯的名单”组织。2003年刚进议会的索马里裔女议员阿娅·赫西·阿里则属穆斯林中的“叛逆人物”,她反对割礼,反对穆斯林妇女带头巾,并创作了剧本《屈从》。有报道说,影片《屈从》公映后,伊斯兰激进分子本来要杀的是阿里,只因她周围保安措施严密,难以找到下手机会,才将目标转向了特奥·梵高蒂奥·凡·高。 怀尔德斯与阿里走出藏身之所后,要求政府能为他们提供安全的正常居所,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为什么威胁我们的人可以在街上大摇大摆,而我们却只能躲躲闪闪,难见天日?”他们的这番境遇,也着实赢得了不少选民的同情与支持。据荷兰一家媒体调查,如果现在进行议会选举的话,怀尔德斯的组织有可能获得200多万张选票,相当于可在荷兰二院获得28个议席,占到150个议席总数的近1/5。阿里的支持率目前也在上升,在女性选民中尤其受欢迎。 缺乏安全 “城市白领”纷纷外迁 两名荷兰议员的安危,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荷兰反移民倾向严重,二是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势力较强。移民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呈激化之势。过去几十年,荷兰的移民政策一直比较宽松,在现有1600多万总人口中,约有10%是在国外出生的,其中大部分为穆斯林。据调查,外来移民中有40%需靠领取各种政府救济为生,这引起了荷兰本地居民的强烈不满。而许多外来移民则纷纷抱怨自己在就业等方面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尤其是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极端行动更加剧了这种矛盾的激化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当地居民认为在荷兰生活缺乏安全感,社会福利也大不如以前,于是开始选择移民国外。据荷兰国家统计局统计,1999年,共有3万荷兰本地居民移居国外。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万人。自去年11月特奥·梵高蒂奥·凡·高被刺后,荷兰居民外迁人数不断上升。据一家专门从事对外移民业务的公司负责人透露,自去年11月以来,该公司的客户数量剧增。该公司网站最近每周的点击率达到1.3万次,是平常的4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驻荷兰使馆官员称,他们这几个月收到的移民申请不断增多。与以往不同的是,荷兰外迁居民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5年前外迁的多为荷兰农民,他们因本国人口太密集,土地数量有限而希望到国外“拓荒”发展。如今外迁的则是一些“城市白领”,如企业经理、心理学家、计算机专家等。 矛盾激化 社会各界开始反思 社会矛盾激化,人们缺乏安全感,对今后生活缺乏信心,一些“高知人群”开始外迁,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对荷兰社会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进行思索与反省。 过去几十年,荷兰政论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极化”,主要说的是不同的宗教与社会群体生活在各自较独立的体系里,如天主教徒只进天主教堂、上天主教学校、参加天主教的工会、加入天主教的社会俱乐部等等。新教徒也有类似独立体系。这些年,荷兰一直以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而自豪。1991年,来自保守派政党的荷兰著名政治家弗里茨·博克斯坦撰写专文,批评这种“极化”体系,当时人们对“极化”体系带来的社会隔阂与相互排斥等问题还认识不清。2000年,来自左翼的记者与文艺批评家保罗·谢弗尔发表长文《多元文化闹剧》,对荷兰长期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进行猛烈抨击,认为多元文化虽然使不同的文化传统得到自由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此外,荷兰政治家们一直以发展“宽容自由”社会而自豪。同性恋结婚、安乐死、吸食大麻在荷兰都已合法,如今,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荷兰社会是否太过宽容了?民调显示,80%的受访荷兰人对上述问题持肯定态度。工党领导人沃特尔·波斯就表示,这些年来“宽容成了拒绝解决问题的借口”。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放得太宽,产生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极右势力泛滥、社会对立严重、颓废现象普遍、极端案件频发,这些都可被视为“过于宽容”所带来的令人担忧的负面效应。 发生在荷兰的这种社会现象,在西欧其他国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对西欧国家来说,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移民融合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有可能会给欧洲一体化造成新的阻力。(《人民日报》2005年03月31日第三版/记者 章念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