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巴西贫民窟血腥大屠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05:18 重庆晨报
巴西贫民窟血腥大屠杀(组图)
  大图:街边的遇难者。 小图:一名遇难儿童的家人悲伤不已。新华/美联
巴西贫民窟血腥大屠杀(组图)
至少30名无辜平民死亡,流氓警察是最大嫌疑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3月31日发生血腥屠杀事件,造成至少30名无辜平民身亡。安全部门官员认为,里约热内卢这起十余年来最为血腥的屠杀事件可能出自流氓警察之手。

  案发贫民窟

  屠杀事件发生在里约热内卢市的郊区诺瓦伊瓜苏和凯马杜斯,两地都是犯罪活动频发的贫穷街区。

  数名乘坐轿车的枪手当天上午在两处地点分别打死至少15名平民。停尸房工作人员说,遇害者中有在酒吧喝酒的公务员、玩弹珠球的男孩、下班回家的厨师和穿着男装的妓女。

  在诺瓦伊瓜苏的一个简易酒吧外,摆着一张破旧的台球桌,墙上还贴着褪色的啤酒宣传画。街道的排水沟里还有血迹,不远的墙上布满了弹孔。

  现年13岁的费利佩·索尔·卡洛斯从夜校放学回家后,在这里遇上这伙枪手,不幸中弹身亡。

  “他出去和朋友玩耍,我几分钟后听到枪声,”卡洛斯的17岁姐姐普莉希拉回忆说,“我走出去,看到街上横着许多尸体。后来我看到了弟弟。我碰了他,他的眼睛翻白,我知道他已经死了。”

  附近另一家酒吧店主玛丽亚·何塞说:“一分钟前,你还看着这些熟悉的孩子在街头玩耍,一分钟后,他们全都死了。这叫人震惊。”

  十多年未见

  里约热内卢州公共安全部女发言人克劳迪娅·格雷罗说,两地的屠杀事件显然间隔不久,是由同一伙持枪男子实施。

  现场目击者说,枪手向无辜平民胡乱开枪。

  “它突如其来。我爬上自家屋子走进走廊时,听到一阵枪响。我们惊呆了。当我们来到事发现场时,(枪手乘坐的)轿车早已离开。”

  这是自1993年以来,巴西城市地区发生的最为血腥的屠杀事件。

  杀人小队

  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发表的声明说:“自1993年的维加里乌热拉尔事件和坎德拉里亚事件以来,里约热内卢就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事件。悲剧已经过去的希望被昨晚的事件打破。屠杀表明‘杀人小队’为散布恐怖和抵抗政府阻止会不择手段。”

  1993年,由军警组成的“杀人小队”在里约热内卢的坎德拉里亚教堂外打死8名流浪儿童。1个月后,维加里乌热拉尔地区21名平民又遭“杀人小队”杀害,据说是为在追击毒贩中遇害的4名警察报仇。

  警察有嫌疑

  负责此案调查的里约警察局负责人爱瓦罗·林斯介绍,从血案现场收集到的子弹弹壳表明,它们都是里约警察平时的装备,加之凶手的做案手法十分专业,因此他们很可能是当地警察队伍中的“败类”。里约热内卢州公共安全部负责人马塞洛·伊塔吉巴在电视转播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起恶性犯罪事件可能出自警察之手。

  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警察是否参与这起屠杀时,伊塔吉巴说:“我们正在调查这种可能。”

  他随后告诉当地广播电台,里约热内卢州政府已经针对罪犯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追捕行动”。如果警察参与这起犯罪事件,“我们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公共安全部发言人格雷罗说,这起屠杀的目的可能是报复近来8名警察被捕事件。她说,这8名警察涉嫌杀害两名平民,摄影机拍摄下了他们将斩首后的人头抛进警察局的画面。徐驰(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暴力犯罪温床—里约热内卢

  一直以来,里约热内卢都是世界上暴力最为猖獗的城市之一,谋杀案发生率高达每10万人50起,贩毒黑帮之间的街头火拼在许多贫民窟也是家常便饭。

  居高不下的犯罪给这个风光秀美的旅游城市带来了经济重创。根据美国人类资源调查中心公布的对全球215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里约市排名从2003年的108位下降至118位(圣保罗排名107位)。影响里约排名的主要因素就是社会治安,在10分制的社会治安评比中,里约只得了1分。自2002年起,大规模有组织犯罪在里约呈上升势头,全州1269个贫民窟,其中800多个贫民窟成为犯罪分子盘踞的基地。在里约市,贫民窟近200个,贫民窟人数185万,占市区总人口的30.8%%。袁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