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名人会客厅--于魁智:京剧也属于年轻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0:30 燕赵晚报

  对话时间:4月3日下午

  对话地点:新闻大厦本报编辑部

  对话人物:京剧名家于魁智

  燕赵晚报记者杜迎晖

  他老派,他从事着中国传统艺术———京剧,他讲话严谨、庄重、专业,透出明显的职业色彩;他新锐,曾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迎娶香港女戏迷,演唱不拘派系、自成风格。这就是于魁智,一个肩负着承上启下重担的“中国京剧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在先后斩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唱片奖、中国金唱片奖后,他于2004年1月步入了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了国粹之志,开历史先河。作为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隔着专业、年龄层层“天花板”,他仍然能和记者侃侃而谈:京剧也是属于年轻人的。

  呕心沥血出专辑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和李胜素来石家庄的消息令戏迷非常高兴,这几天报社的热线都快打爆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你们推出的戏曲专辑。

  于魁智(以下简称于):《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李胜素梅派唱腔专辑》共16张碟收录了60出戏140段唱腔,可以说出这么大规模的一套专辑在戏曲界是少有的。我是想这么多年的学习实践之后,在自己艺术的盛年、黄金阶段作一个回顾总结,交给广大的戏迷检验,希望听到大家中肯的意见。这套专辑我们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呕心沥血之作,有些选段是反复唱、反复录,有一部分还是在“非典”时期录制的,我们精心打磨,愿意将最完美的唱腔奉献给大家。我曾经到石家庄做现场演出,河北的戏迷热情很高,同时河北也是李胜素的家乡,她也对这里充满感情,所以我们早就对石家庄之行充满期待,非常感谢大家。

  记:出CD对于戏曲艺术来说也是一个新事物,很多年来京剧在戏迷心中都属于舞台艺术。作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有没有担心过失去老观众?

  于:首先我们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质量把关来完成专辑的,收录的也都是公开演出过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剧目,如《兵圣孙武》、《四郎探母》、《满江红》。我们从事的是传统艺术,但艺术必须和时代相结合,比如在专辑的包装上选择了比较时尚的风格。真正的经典应该不受时空限制,生命力会持久而有耐力。

  记:我听到有些戏迷讨论于魁智到底属于哪一派?是余(叔岩)派、李(少春)派还是杨(宝森)派的?你个人怎么看这个问题?

  于:我在许多名家老师那里受益匪浅,但没正式拜师就是因为他们各有特点和专长,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所以我常常说自己是“综余学李”。在传统京剧唱法的基础上,我吸收了一些声乐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看观众能否接受我的风格。

  京剧也属于年轻人

  记:听说几个大学生做了一个网站叫“美哉,于魁智”,你知道吗?

  于:我知道,由于工作节奏紧张,我上网主要是查阅京剧资料,停留的时间并不多。我很感谢有年轻人关注京剧人。

  记:你主演的大型京剧《梅兰芳》,可以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于魁智旋风”。在你的现场演出中,有没有直接感受过青年人对京剧的反应?

  于:我曾经参加送戏到校园的活动,《梅兰芳》在北大连演了三场,很轰动。大学生们热烈的掌声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因为从剧情、表演到舞美、音效都有了创新设计。说实在的,从艺这么多年,演了这么多场戏,鲜花和掌声对于我们来说太多了,但是青年人的掌声,感觉不一样,分量不一样。我非常感谢和期待更多年轻朋友对京剧的关注。

  记:你现在是京剧艺术名家,听说你年轻时初上舞台也曾跑过龙套,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于:我分配到中国京剧院之后,跑了三年龙套,天天翻跟头。我也挺着急的,所以那三年也没敢闲着,经常登门向老师求教,《乌盆记》、《击鼓骂曹》、《四郎探母》等戏都是那时候学的。1985年中国京剧院在鞍钢演出,《华容道》中演关公的演员因故无法演出,老艺术家袁世海举荐了跑龙套的我。我知道这是机会,一共排了4天就演出了,结果是“小关公轰动了大鞍钢”,从此剧团的人知道我是有潜力的了。

  记:青年人总是要面临诱惑,在京剧面临压力最大的那几年,你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于:我因《打金枝》出名时,“下海潮”、“留学热”对我们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我们剧团一批来的30多个人,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因为我觉得从小学戏很苦,已经付出了那么多,虽然还看不到成功的方向,但我想一定要坚持住。我想京剧这个行当还是脚踩着自己的土地最踏实。

  《袁崇焕》中再挑大梁

  记:上次给您打电话,得知您一整天都在排练,要晚上9点以后才有空。又在忙着排新戏了?

  于:是的,去年《梅兰芳》的公演受到欢迎,我觉得应该每年推出一部大戏来答谢观众。所以开始排练新编历史京剧《袁崇焕》,这部剧将于“五一”期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

  记:这一次又是你挑大梁吗?

  于:北京京剧院再度联手京津两地13位京剧名角,用《梅兰芳》的原班人马打造《袁崇焕》。我本来是中国京剧院的,被借调到北京京剧院扮演主人公袁崇焕,剧中的其他角色分别由梅派名旦李胜素、裘派花脸孟广禄、老旦赵葆秀等人扮演。

  记:《梅兰芳》中你是一名老生演员来演“名旦魁首”,结果得到了观众和梅葆玖先生的肯定。新戏《袁崇焕》对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于:这个人物对老生行当是一个突破,我将摘掉髯口演须生。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精神气质上接近袁崇焕,毕竟这是个和梅兰芳完全不同的人物。针对该剧行当全、流派多的特点,我必须认真揣摩袁崇焕的个性特征,以表现袁崇焕上马能武、下马能文的将军气质。

  儿子将来“自谋职业”

  记:你的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及美洲。为中国京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弘扬做出了贡献。听说你夫人当年就是一名香港戏迷,经常给你送花,最终你“赢得佳人归”,是真的吗?

  于:是这样的。

  记:现在家人都好吗?

  于:现在我全家都在北京生活,我把父母都从沈阳老家接来了,我太太也来到北京工作。儿子今年7岁了,很可爱。

  记:你不到10岁就登台了,现在是否已经为孩子确定了职业方向?

  于:我想还是让他自由成长,不一定子承父业。我的父亲是一个模具工人,结果我却从事了京剧表演,他留给我的就是他认真敬业的精神,这就足够了。我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孩子堂堂正正做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