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如何应对《京都议定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09:53 中国环境报

  四、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随着《议定书》的生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战略措施应与时俱进,做出适当调整。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实现保护国内
环境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双赢”。

  针对中国目前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社会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发展的方式不当引起的,“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既是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为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问题的原因,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突破口。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以资源能源低消耗、经济高产出、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许多地方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绿色消费、生态城市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不少好的实践模式。中国政府目前已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中,正在积极研究制订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全面推动全国的循环经济实践。

  可以相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尖锐矛盾,而且可以协调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因为资源能源效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和总量的减少。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也将是保护国内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双赢”。

  (二)密切关注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向着降低经济增长对化石能源依赖度的方向努力。

  低碳经济是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出现的新概念和做法,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气候变化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如果加上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考虑,在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满足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相应的碳排放权利,则与我国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致的。

  其次,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这一技术经济特性看,它与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污染排放等做法是一致的。

  中国政府已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定为国家的能源利用战略。这一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如何确保经济合理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同时解决和能源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从中长期发展前景看,这一战略有3个支撑点:即提高能效、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实行矿物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使用。

  当前,在提高能效方面,中国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扶持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企业环保标准。仅在过去的5年中,就关闭了8.4万家不符合环保和节能标准的小企业。中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对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还很少。到2002年,中国各种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量只合4700万吨标准煤,扣除小水电,各种新兴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足1%。可以说,中国在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目前应积极致力于探索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同时,由于未来30~50年内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50%左右的比重,矿物能源清洁利用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可以说,随着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国正面临着能源短缺带来的对能源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我国的能源策略需要加紧进行综合的应对战略研究,大力促进能源节约,发展低碳和无碳的替代能源。而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应该多关注低碳经济的国际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活动,以外促内,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经济模式在国内的开发和应用。

  (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